(圖/shutterstock)
很多人認為學語言需要很長的投入時間,
英國創業家David Bailey可不這麼認為。
David原來一句法文也不會說,
在法國鄉下待了17天,
很多法國人以為他已經學法文一年。
在這之前,他有一點西班牙文基礎,
但從一個法文字都不懂到可以溝通,
他分享做法: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1.手寫幫助記憶
每天早上,花1.5~2個小時
手寫法文規則與不規則的動詞變化,
一面手寫一面聽音檔,有在教室上課的效果,
而且多了一份自在。
2.學唱歌放鬆臉部肌肉
選容易琅琅上口的法文歌跟著唱,
能夠鍛鍊你的臉部肌肉適應新語言,
新的嘴型會創造出新的口腔發音,
幫助聲音模仿。
3.把語言變成需要
讓語言融入生活,有更多的參與感,
例如每天讀法文版的新聞。
4.閱讀童書
最好是讀原來你就知道的故事書,
第一,它的用字簡單明瞭,
第二,你本來就知道故事內容,
所以能猜測單字的意思,減少翻字典的次數。
5.用寫作建立自信
每天花至少1小時寫一篇散文,
可以是簡單的對答。
生活中常常有人問你一些問題,
比如「你是從哪裡來?」
「你的工作是什麼?」「你喜歡法國嗎?」
一旦有人問,就有準備好的答案,
不但幫助記憶,還會建立口說的自信心。
6.熟記聊天的連接詞
記得一些填補聊天空白的連接詞:
「所以、然後、等等…」,說話不那麼生硬,
也可以在聊天時偷點時間,
思考下一句要講什麼。
視覺記憶法
心理學家、語言學家兼教育家
Chris Lonsdale探討
成人快速掌握學英語的訣竅,
他觀察使用雙語人士,最終得到結論,
任何成年人都能在六個月內學好外語,
不需特殊的語言天分或全外語的環境,做法是:
1.先習慣聲調
剛開始不要執著聽懂每個字,
因為這時候學的是聲調,聽懂關鍵字就好,
利用肢體語言和去猜意思。
2.建立自己的語言資料庫
不斷收集答案,「這是什麼意思?」
「這要怎麼說?」「我不懂?」
「你可以重複一次嗎?」
吸收對你有用的資訊。
3.牙牙學語
把簡單的字詞組合成句子去溝通,
比如"want"和"water"就能傳達想喝水,
讓自己像幼兒學講話。
4.連接詞讓句子有邏輯
用「但、和、然後」等連接詞,
讓片段的句子變得有邏輯,
幫助表達更複雜的想法,
5.認一個語言「父母」
找一個能耐心陪伴、幫你建立自信的人,
不一味糾正,
而會努力聽懂你說的話、說你懂的話,
你也能向他學適切的回答。
6.模仿臉部表情
觀察母語人士說話的表情,
模仿他們運用臉部肌肉的方式
是最快學好發音的方式。
7.把新字與腦中的圖像連結
先想「火」這個字,
再想像一團炙熱燃燒的火,最後想「fire」。
把這個記憶字彙的流程,練成下意識的動作。
玩音樂,也玩語言
「The Unlimiters樂團」
主唱Erika Carmen Abalos會用義大利文、
西班牙文、英文、德文,還會一點土耳其文。
他覺得學語言就和玩音樂一樣,
應該是一場快樂、不受拘束、
身心都很享受的過程,這是他的訣竅:
1.模仿唱腔、讀懂歌詞
聽音樂時去模仿歌手的唱腔,
因為想要唱出來,所以會去讀懂歌詞,
用這種方式會學很多新單字。
2.猜歌詞的拼音
在腦海中猜測歌手唱的歌詞,
把喜歡的歌詞記下來,聽到歌詞時,
先不要去查字典,自己試試將單字拼出來。
3.即興創作
從聽跟猜去感受語言的觸感後,
像玩樂器一樣,實驗語言的各種可能性,
不要太在意規則。
4.從被動到主動
模仿母語人士說話的方式跟用的詞彙,
原音重現的愈好,語言就變得愈容易。
法文的變化比英文複雜很多,
假如可以在17天創造驚人改變,
那就沒有道理學英文做不到。
真正的問題反而是,你什麼時候開始?!
三個月英文脫胎換骨的一對一:
本文由 世界公民文化中心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CMoney編輯 / La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