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年前 投資巴菲特,每年穩賺 18%!但這數字 卻在未來 10 年 逐漸下降...為什麼?

Joseph

Joseph

  • 2016-04-27 09:55
  • 更新:2018-07-19 04:02

50 年前 投資巴菲特,每年穩賺 18%!但這數字 卻在未來 10 年 逐漸下降...為什麼?

(圖/shutterstock)

 

 

 

買進波克夏,每年穩賺18%?

這個數字只代表過去,不代表未來

以巴菲特過去 50 年的表現,

很多人都想買進波克夏( BRK.A、BRK.B),

享受跟股神一樣的報酬率。

這是合理的想法,

但可以享受的是他以後的報酬,而非以前。

 

短期股價波動,

若有 18 %的報酬,是很有可能的。

但未來 10 年、20 年,

波克夏是否還能維持這樣的增速?

我用幾個簡單的算術,

看看如果這樣繼續下去,

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若每年賺 18 %,不到 7 年就破兆!?

美國股市就被 波克夏壟斷了?不可能吧!

目前波克夏市值約 3,234 億,

若以 18 %速度前進,6.8 年後,

巴菲特 92 歲生日前,

波克夏將成為地球上第一個市值破兆的公司。

目前世界最大的公司 Apple 市值約 6,000 億。

20 年後波克夏市值為 8.86 兆,

目前 S&P500 公司整體市值約 7.8 兆,

也就是說未來美國股市 Large Cap

只會剩兩支股票,BRK.A 和 BRK.B。

 

這樣算當然不對,

市場也會成長,若以 9 %速度前進,

20 年後 S&P500 的市值為 43.7 兆,

也就是說,20 年後 S&P500 裡面的公司,

其中 100 家會屬於波克夏。

 

 

 

 

 

波克夏的淨值成長率,

與大盤逐漸接近中

今年的表現恐不太理想

若以過去 50 年來看,

波克夏的表現比大盤好 9.5 %,

近 20 年為 4.4 %,近 10 年為 2.4 %,

而近 5 年為─ 3.9 %。

最近 5 年,或許因為金融海嘯時,

大盤跌太多之後的反彈,

但仍可看出,

波克夏的淨值成長率,與大盤逐漸接近中。

 

而今年的狀況,恐怕也不太理想。

有報導說,

今年波克夏的表現將不如大盤,

主因是科技類股中,Google 漲了 40 %,

Amazon 漲了一倍,Facebook 也漲了 30 %。

因此,拉高了大盤表現,

情況跟1999年有點類似。

 

近期,科技股表現不俗是事實,

但情況跟 1999 年,可能不太像。

因為當時 Nasdaq 的 本益比為 175 倍,

而現在 Nasdaq 100 的本益比為 23 倍左右,

科技公司目前的股價,

背後多有強勁的獲利在支撐。

巴菲特要反攻,恐怕也非容易的事!

 

 

 

 

該用什麼價位買進 波克夏?

1.2 倍以下是合理的回購價

用什麼價位買進 波克夏是合理的,

也是大家喜歡討論的話題。

有書提到 Price/Book Ratio 在 1.5 以下就可以買了。

而巴菲特本人則說:

1.2 倍以下就是合理的回購價。

 

這個概念,相當於用市價的 1.5 倍去買進

可口可樂、美國運通、Walmart、IBM…,

現在可口可樂的本益比約 27 倍,

買波克夏等於用 40.5 倍本益比去買可樂。

很荒唐?

就是這樣。

但我用相當於,

是因為波克夏淨值並非每天更新。

而且波克夏手中至少保有 200 億現金,

供保險理賠之用,

1.5 倍等於用 300 億買 200 億現金。

 

但為何還是很多人,

願意用這個價錢買進?

因為扣掉這些股票部位,

還有其他佔約三分之二的部分,

例如保險(保險公司 PB@1.5 還是貴),

零售、能源、服務業…。

如果你用 PB@1.5 買進 See’s Candy,

或其他公司,那可是跳樓價。

 

 

 

 

要估價波克夏 = 同時分析近百家公司

BNSF 鐵路 + Precision Castparts +

手上現金 200 億= 70% 波克夏 市值

波克夏很難估價。

即便,第一流的分析師都很難估算,

因為不可能很同時去分析近百家公司,

而且年報中也沒有夠詳細的資料可供預估。

 

波克夏是由許多公司所總成的控股公司,

我們可以用簡單的方法,稍微了解他的構成。

 

另外還有一種用市值的方式,

概算目前公司的價位。

若以目前市值 3,234 計,

他手上股票的價值在 2014 年底的市價約 1,175 億,

因為手上很多股票都跌的一蹋糊塗,

我們就打個 9 折為 1,058 億。

子公司中最大的公司 BNSF 鐵路,

比照規模相當的 Union Pacific,為 658 億。

最近剛買進的 Precision Castparts 為 370 億,

而手上至少有 200 億現金,這些就已經 2,286 億,

佔整個波克夏市值 70 %。

剩下的 30 %就是買到他的保險、建築、

能源、零售等生意,

如果能評估這些公司的市值,

就能看出目前股價是否合理。

 

這只是一種算出市值差異的方法,

跟所謂的內在價值(Intrinsic Value)無關。

 

 

 

想要每年賺 18 % = 每家公司都成長 18 % 

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獲利保證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思考,

未來 20 年要每年成長 18 %,

意味著旗下每家公司都要有這樣的表現,

但像 BNSF 這樣的 鐵路公司或 能源公司,應該不容易。

「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獲利保證」。

這句話是否也適用於股神,恐怕要時間來證明。

 

 

感覺好多以前大賺的公司,

最近都有些疲乏啊...

 

 

本文由 業主型投資人 Invest Like An Owner 授權轉載,

原文 於此,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2016波克夏海瑟威股東會 於4/30晚上10:00

CMoney專家,將在股東會現場以及Yahoo直播室

為您直擊及解析股東會內容!

►►►►Yahoo奇摩live直播連結

 

Joseph

Joseph

一位站在經營者的角度,看待所投資之公司的『業主型』投資人。利用股利成長投資策略來建構自己的投資組合。並以經營事業的心態看待投資標的。 臉書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funusstock/ 部落格:http://funusstockmarket.blogspo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