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高風險買組合基金就對了

害怕高風險買組合基金就對了

(圖/shutterstock)

 

 

投資美人想要買基金,但是預算有限?

或是在數千檔基金中,不知從何挑起?

那麼就從組合基金開始投資吧!

究竟 該怎麼選組合基金呢

一起來看看...

 

 

(贊助商連結)

 

 

 

組合基金:投資的不是單一區域

而是各檔不同的基金

雨宸想要買基金,利用專家說的「四四三三法則」篩選後,

挑出了一些口袋名單,沒想到她碰到了跟平常逛街一樣的難題:

喜歡的衣服有好多件,但是預算有限,

不可能通通帶回家,她左思右想,

到底該怎麼做,才能同時投資這些好基金呢?


其實,「組合基金」就可以解決這項難題,

因為組合基金所投資的不是單一區域(例如:拉丁美洲、新興亞洲)

或單一資產類別(例如:股票、債券、原物料),

而是投資各檔不同的基金,

所以又被稱為「基金中的基金」(fund of funds)。

 

 

 

只要買一檔組合基金,

等於同時申購好幾檔基金

也就是說,組合基金投資的

是不同基金公司發行的各類基金商品,

投資美人只要買一檔組合基金,

就等於同時申購了好幾檔基金,

不僅較為便利、省手續費,

也可以透過經理人的專業篩選,

避免自己挑到地雷基金。


柏瑞旗艦全球成長組合基金經理人曾志峰指出,

組合基金在台灣是從二○○三年開始盛行,

剛開始推出時,大部分是鎖定國內的基金投資,

後來因為績效和規模一直無法成長,

不少組合基金面臨了合併清算的命運。


但經歷2008年金融海嘯後,全球市場震盪幅度大,

對沒有多餘資金投資多檔基金做資產分配的人來說,

單投資一個區域或產業可能受傷較重,

因此組合基金靈活配置與分散投資的特點,

再度受投資人青睞,其投資標的也擴展到海外。

 

 

風險承受高的人,可投資「股票型組合基金」

保守的人,可選擇「債券型組合基金」

組合基金的種類,若以投資內容可區分為股票型、債券型與平衡型。

以股票型組合基金為例,就是由多檔股票型基金組成;

債券型即是投資數檔債券型基金;

平衡型則包含了數檔股票型與債券型基金。

那麼,投資美人應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組合基金呢?

曾志峰建議,可依據自己的風險承受度做挑選。

風險承受度高者,可投資股票型組合基金;

保守的人,就選擇債券型組合基金;

而想要比債券基金報酬高、但波動比股票小的人,

不妨就用平衡型組合基金提高報酬、降低風險。


此外,除非未來有外幣的需求,

或採取外幣多元布局的策略,

建議直接選擇新台幣計價的組合基金,

避免投資過程中的外匯波動造成損失,或贖回時產生匯損。

「投信一姐」趙靖宇指出,

組合基金因為是「透過基金買基金」,

所以漲跌會比一般基金慢半拍,

但波動幅度也相對較低,較適合投資入門者,

或市場震盪較大時投資,可以降低波動風險。

 

 

組合基金績效  雖然不是最好

還是勝過整體平均報酬

如果以新台幣進取混合型(就是指新台幣計價的股票型組合基金)績效為例,

根據基金研究機構理柏(Lipper)統計,今年以來至五月二日為止,

表現最佳的股票組合基金,交出了八.○四%的正報酬,

雖然與最佳的全球股票型基金二四.一一%差距甚大,

但仍小勝全球股票型基金平均報酬率七.一二%。

而「新台幣保守混合型」(指新台幣計價的債券型組合基金)中,

表現最佳的債券組合基金上漲五.三八%,

雖然不及最佳的全球債券基金一二.六一%,

卻大勝全球債券基金的平均績效一.一六%。

 

由此可見,組合基金的績效雖然不易大幅超越一般型基金,

但組合基金的好學生,仍能交出一般基金平均報酬之上的成績。

 

 

挑基金 必須看持股內容

以免買到都是自家貨

趙靖宇也提醒,雖然組合基金是由經理人主動操作,

可隨著市場的漲跌變化,靈活調整投資的基金,

但經理人挑選基金的能力,

以及調整的策略是否能夠因應市場的變化,也是要留意的部分。

而有的組合基金所投資的基金,

多半是自家集團發行或代銷的基金,

而不是以基金長期績效、風險評比做為首要考量,

所以投資美人在挑選時,不妨觀察主要持股的內容,

也就是投資了哪些基金,這些基金的表現是否都維持在前段班,

就可以粗略掌握經理人挑選基金的能力。

 

 

本文由女人變有錢授權轉載,原文 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