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研究了 76 年:什麼人最可能成為 人生贏家?原來關鍵就在「__」

網路文章分享

網路文章分享

  • 2016-03-11 10:21
  • 更新:2018-07-17 15:01

哈佛研究了 76 年:什麼人最可能成為 人生贏家?原來關鍵就在「__」

(圖/shutterstock)

 

 

 

人的一生或長或短,

怎樣才能達到自己人生的巔峰呢?

哈佛這項超過半世紀的研究,

才知道原來沒有捷徑,

只需要一個字...

帶你回到 1938 年,一同參與研究吧!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幸福從何而來?

金錢、名望或是成就感?

76 年前,

哈佛開展了史上歷時最長的成人發展研究,

跟蹤 268 位男性,從少年到老年,

探尋影響人生幸福的關鍵。

 

故事從 1938 年開始。

那一年,

時任哈佛大學衛生系主任

阿列 ▪ 博克( ArlieBock )教授覺得,

整個研究界都在關心

「人為什麼會生病/失敗/潦倒」,

怎麼沒有人研究下

「人怎樣才能健康/成功/幸福」?

 

博克提出了一項雄心勃勃的研究計劃,

打算追蹤一批人從青少年到人生終結,

關注他們的高低轉折,

記錄他們的狀態境遇,

點滴不漏,即時記錄,

最終將他們的一生

轉化為一個答案 —

什麼樣的人,

最可能成為人生贏家?

 

 

人生贏家的標準十分苛刻

主持這項研究

整整 32 年的心理學者喬治·瓦利恩特說,

贏家必須「十項全能」:

十項標準裡有兩條跟收入有關,

四條和身心健康有關,

四條和親密關係和社會支持有關。

 

譬如說,

必須 80 歲後仍身體健康、心智清明

(沒活到 80 歲的自然不算贏家);

60 - 75 歲間與孩子關係緊密;

65 - 75 歲間除了妻子兒女外

仍有其他社會支持(親友熟人)等;

60 - 85 歲間擁有良好的婚姻關係;

收入水平居於前 25 %。

 

這就是著名的

格蘭特研究(The Grant Study)。

研究名字緣於最初的贊助者,

慈善家威廉·格蘭特(WilliamT.Grant)。

如今,這項研究已經持續了整整 76 年,

花費超過 2000 萬美元。

 

以268名哈佛學生為研究對象

他們已站在美國年輕人的巔峰

從 1939 年到 1944 年間,

這項研究選擇了 268 名

當年正在哈佛就讀的本科生作為研究對象。

這批人已經站在美國年輕人的巔峰,

他們有著光明的未來,

得享成功與長壽的機率很大。

這正是格蘭特研究需要的

— 研究對象要活得夠長,

否則就不算 笑到最後,

要足夠成功,否則怎能算笑得最好?

 

 

每隔5~10年

會有人去拜訪並更深入地瞭解他們

入選者當年都在 19 歲上下,

全部是家境良好的美國籍白人男性,

身心健康,儀錶堂堂 — 事實上,

每個入選者都經過嚴格的體格「選美」,

研究者傾向于挑選猿臂蜂腰者,

因為一開始的猜測是,

「富有男性氣概者」更可能擁有幸福人生。

 

每隔 2 年,

這批人會接到調查問卷,

他們需要回答自己身體是否健康,

精神是否正常,婚姻質量如何,

事業成功失敗,退休後是否幸福。

研究者根據他們交還的問卷給他們分級,

E 是情形最糟, A 是情形最好。

不過,光是自我評定可不夠。

 

每隔 5 年,

會有專業的醫師去評估他們的身心健康指標。

每隔 5-10 年,

研究者還會親自前去拜訪這批人,

通過面談採訪,

更深入地瞭解他們

目前的親密關係、事業收入、人生滿意度,

以及他們在人生的每個階段是否適應良好。

 

 

這批人可謂

史上被研究得最透徹的一群小白鼠

他們經歷了二戰、經濟蕭條、

經濟復蘇、金融海嘯,

他們結婚、離婚、升職、當選、

失敗、東山再起、一蹶不振,

有人順利退休安度晚年,

有人自毀健康早早夭亡。

 

最終,

這 268 人裡確實湧現了不少成功人士,

迄今有 4 個美國參議員,

1 個州長,

甚至 1 個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

不過肯尼迪的研究檔案早就被政府單獨拿走,

預計到 2040 年才有可能解密。

 

其餘 267 份人生檔案又得出了怎樣的結論呢?

 

 

男子氣概對於人生成功並沒有關係

首先,

以下因素不太影響人生成功:

最早猜測的「男子氣概」沒用,

智商超過 110 後就不再影響收入水平,

家庭的經濟社會地位高低也影響不大,

外向內向無所謂,

也不是非得有特別高超的社交能力,

家族裡有酗酒史和抑鬱史也不是問題。

 

真正能影響十項全能,

幫你邁向繁盛人生的,

是如下因素:

自己不酗酒不吸煙,

鍛煉充足,

保持健康體重,

以及,童年被愛,

共情能力高,青年時能建立親密關係。

 

找到「真愛」

就能大大增加你「人生繁盛」的機率

如下數據可能會讓你大吃一驚 

與母親關係親密者,

一年平均多掙 8.7 萬美元。

跟兄弟姐妹相親相愛者,

一年平均多掙 5.1 萬美元。

在親密關係這項上得分最高的 58 個人,

平均年薪是 24.3 萬美元。

得分最低的 31 人,

則平均年薪沒有超過 10.2 萬美元。

只要能在 30 歲前

找到「真愛」

無論是真的愛情、友情還是親情,

就能大大增加你「人生繁盛」的機率。

 

乍一看,

感覺哈佛用 76 年熬了一碗濃濃的雞湯

人生成功的關鍵是……「愛」?

 

 

愛、溫暖和親密關係,

會直接影響一個人的應對機制

這答案看上去太過普通,

以至於讓人難以置信。

但瓦利恩特說,

愛、溫暖和親密關係,

會直接影響一個人的應對機制。

 

他認為,

每個人都會不斷遇到意外和挫折,

不同的是每個人採取的應對

「近乎瘋狂」的猜疑恐懼是最差的; 

稍好一點的是「不夠成熟類」

比如消極、易怒; 

 

然後是「神經質類」

如壓抑、情感抽離; 

 

最後是「成熟健康類」

如無私、幽默和昇華。

 

溫暖親密的關係是

美好生活的最重要開場

一個活在愛裡的人,

在面對挫折時,

他可能會選擇拿自己開個玩笑,

和朋友一起運動流汗宣洩,

接受家人的撫慰和鼓勵…

 

這些應對方式,

能幫一個人迅速進入健康振奮的良性循環。

反之,一個「缺愛」的人,

則遇到挫折時往往得不到援手、

需要獨自療傷,

而酗酒吸煙等常見的自我療傷方式,

則是早死的主要誘因。

 

不論你今年幾歲,

都有機會在愛裡獲得重生

瓦利恩特說:

「溫暖親密的關係是美好生活的最重要開場。」

當然,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幸運擁有美好童年

但好消息是,

不論你今年幾歲,

都有機會在愛裡獲得重生

 

哈佛那批人裡,

一個化名卡米爾的入選者直到 35 歲

才第一次知道被別人全心關愛是什麼感受

— 當時他因肺結核住院 14 個月,

而醫護人員給了他一直渴望的愛與溫暖。

 

此後,

卡米爾從一個自殺未遂的神經症患者,

變成了一個負責的醫生、丈夫和父親,

他的家人、病人、下屬和朋友都衷心愛他,

最終他在 82 歲時攀登阿爾卑斯山的過程裡

因心臟病突發去世,許多人出席了他的葬禮,

向他致意告別 — 雖然開場並非最佳,

但收尾時確實是段豐盛繁茂的成功人生。

 

 

最後,將馬克·吐溫的這句話送給大家:

「生命如此短暫,

我們沒有時間去互相爭吵,

道歉,發洩,責備,時間只夠用來去愛,

可它又只有一瞬,令人惋惜!」

 

 

「愛」是人與生俱來的能力,

若是缺少了愛,

人生就像鹽酥雞少了九層塔,

少了一股滋味阿!

所以,現在開始更愛自己、愛別人呢!

 

 

 

網路文章分享

網路文章分享

來自網路的好文章收集

來自網路的好文章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