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
未上市股票是什麼?為什麼吳淡如會說不要投資未上市股票呢?原來現金增資是未上市股票用來撈錢的方法?她曾因為相信公司有大好前途,而掉進陷阱裡,接下來她用自身經歷告訴你!
文 / 吳淡如
在這一章,我來談我跟我朋友的一段理財黑歷史。把自己的蠢行為當範例。先說結論:除非真的有錢到無處可花,不然不要投資未上市股票。不管你的內線消息多靈通,跟你有多親近,以及他多有把握,甚至董事長就是你舅舅,結論都一樣:不要買。
價格不透明,流動性風險高
什麼是未上市公司?
廣義來說,就是還沒上市或上櫃的公司,其中又分為公開發行公司與未公開發行公司。公開發行公司的股票雖然不能在股票市場上買賣,卻可以透過合法券商購買;反之,未公開發行公司則只能私人交易,必須由該公司賣給你。
為什麼我「曾經」投資未上市股票?
倒也不是為了投資或是理財,一方面是因為交情,一方面也是相信該公司的某項發明大有前途。
這位友人學有專精,研究發明的確是有相當成就,取得了不少國際專利。但光是產品好與技術領先是不夠的,還是要看營運者的心態以及經營公司的能力,還有是否願意對大眾保持誠信。
畢竟公司歸公司,研發歸研發,公司不是研究者自己開的。經營者本性不好,好的專利也可能被做成爛產品,好產品也會因為一時策略失準,被短視近利的經營者破壞了所謂大好前程。
要看出經營者的「真心」,其實從很多小事情就能看出端倪。我曾遇過公司假借公益來賺錢,產品賣上千元,結果只捐十元,卻騙大家是在做公益。也看過某公司長年經營虧損,但是 CEO 的名車倒是換個不停。我投的這家公司就發生過「以售價 1% 做公益」但大打慈善牌,還有因為某種原料成本較低而任意改變產品配方的現象。寄來兩次現金增資通知,第一次我不理他撕掉了,可能錢募得不夠,又來了第二次,繼續催繳要股東加入「現金增資」,我又把通知書撕掉了,寧願當這筆錢掉進海裡。
未上市公司告訴你的都是「本夢比」
現金增資講白了,就是想要從股東身上要錢。股東投資一間公司,就是因為看好公司成長前景,經營者卻把股東變成肥羊。
如果一家新創公司或未上市公司,它的盈利模式有足夠的吸引力,並且專注本業,有口皆碑,自然能夠順利引入大型創投的資金活水,並不需這麼「用力」向小股東要求現金增資的。
這種未上市公司會怎麼靠現金增資撈錢?
舉例來說,他們可能隨意弄一個股價,比如當時 30 元,現在就「捏」個新的價格 50 元,讓原股東誤以為過去投資已經賺錢,乖乖地把增資金額交齊。
事實上,本股東從來沒有收過詳細財報。未上市股票的財務報表不用經過會計師事務所的簽證,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有太多可以灌水的地方。他們每年都會告訴我業績成長,但仔細一查就知道邏輯漏洞百出。例如「我們今年營業額是去年的 2 倍,但營業利潤卻比去年賠更多」,原來是因為行銷費用變大。明明賣的價格不低,毛利也高,卻是賣一盒賠一盒?他們會告訴你,研發和行銷費用很大,但是實際上用在哪裡卻說不清楚。
不少上了創櫃板的公司也會拿股票代號來慫恿你投資,除非那是你兒子、女兒開的,否則請先冷靜。創櫃板公司並不等於上市櫃公司,並沒有獲利能力或設立年限的限制,充其量就是一個「起點」。我認識許多沾沾自喜的創櫃公司老闆,平時最努力做的事就是希望有人來入股他的公司。
平心而論,每一家龍頭企業,也都曾經是未上市公司,但是之前說過,看起來有前途的公司,一百家中有一家成功就不錯了,投資這類股票的風險,是相當高的。
為什麼要放開大魚?去抓沙丁魚?
不管是為了人情或是自信,真的要買進未上市公司股票,你要有兩個心理準備:
❶ 收不回來
非上市公司股票大多是私人買賣交易,不僅交易價格不透明,價格幾乎是賣給你的人說了算,而且流動性也有問題。當你想賣股票變現,不一定有人會買。
這也是為什麼我建議你:要富可敵國,再來買非上市公司股票,因為唯有如此,你才有可能把錢丟進水裡而不心痛。
❷ 是的,你在賭博
要買非上市公司股票,最直接的獲利時機就是股票上市。但是上市常常是個夢,一家公司能不能上市?上市能不能為股東賺錢?牽涉的原因太多了。也曾經發生公司才在美國上市,當天就宣告完蛋的狀況。不少公司上市當天就是股價最高的一天,再偉大的公司,也曾有讓投資人欲哭無淚的黑歷史。該集團曾在 2012 年於香港下市,以發行價回購所有股份,將公司私有化,很多投資人還都很「矇」不知到底為了什麼?且聽我道來。
沒有人不知道阿里巴巴吧?
在香港 IPO 時,馬雲曾經說:「阿里巴巴可以不斷創造價值,是一支有真正價值的股票。」就是這「有價值的股票」,從 IPO 次日最高的 40.4 港幣,兩個月內用力的跌,市場最差的時候,跌到最高價的四分之一,9 塊多港幣。最後,在 2012 年 2 月,阿里巴巴集團宣布停止在港交所交易,正式撤出港交所。
對於那些還來不及賣掉股票的 27% 的投資人,阿里巴巴集團宣布以每股 13.5 港幣的價格,收購他們的股票,然後自行在港交所處理。四年之間,從 13.5 港幣上市到 13.5 港幣退市,轉了一圈,一切都回到起點。曾經看好阿里巴巴的散戶投資人,絕大部分都虧損慘重。馬雲用發行價回購,看起來好像不賺不賠,不過那幾年間,港幣兌人民幣貶值超過 30%,所以他買回來的價格相對算是便宜的。投資人血本無歸,但是公司的高層還是有分紅啊。
其實後來買回的時候,靠的也是跟銀行貸款的資金,錢也不是公司出的。
不要以為下市一定是悲哀的事,下市除名之後,公司就不必再公布財報。沒幾年,又風風光光重新整合包裝,繼續赴美上市了。
為什麼我把這件事情記得這麼清楚?
因為我就是在 35 港幣時買入,持有幾年之後在 13.5 港幣被收購的股民啊!雖然後來我還是會在阿里巴巴買東西,但是我從此不會再投資它的股票。現在想來,我這個事後諸葛亮也不巧是對的,還好我知道「不貳過」的道理(請你當我在喃喃自語自我安慰就好)。當時我什麼都不懂,為什麼會買阿里巴巴呢?當然是因為在證券公司任職的朋友都極力推薦呀!他們買得更多,損失當然比我慘!
就像我一直強調的,投資雖然不簡單,但也不應該讓你自找麻煩。所以良心建議,不要因為友情、名人背書或是廣告文案,就貿然投入你的資金,不然你可能會賠了資金,又失去一位朋友。
至於怎麼做,我基本上建議大家不要理會市場波動,從固定投入 ETF 開始。雖然無聊,但終究是比較可靠的作法。如果你真的想要買單一公司股票,那還是拜託買公開透明,而且「他倒,國家也差不多會倒」的龍頭股。而不是投資那種資料不透明的未上市公司。
更多好文推薦給你:
- 做你喜歡的事、勇敢冒險...富有是一種選擇!吳淡如:9種習慣決定你會「富有」還是「貧窮」
- 王力宏稱讓妻小「免費住豪宅 18 年」...吳淡如:女人婚前沒房 婚後沒保障!「妳」一定要買房的 2 大原因!
- 黃金真的保值嗎?為何股神巴菲特不投資黃金?吳淡如一語道破:沒有複利為何要買黃金?
本文摘自《人生實用商學院:富有是一種選擇》,作者:吳淡如,出版社:時報出版
(圖:吳淡如 粉絲專頁 / 責任編輯:Xuan;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