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歲 我選擇退休,不只離開職場,而是離開「得失心」

46歲 我選擇退休,不只離開職場,而是離開「得失心」

(圖/shutterstock)

 

 

文/地球人抱抱

 

對於退休,

大部分的人多半想到退休金,

或著如何規劃退休生活,

然而,退休不只是一個人是否離開了職場

更可以是一種「不為賺錢而工作」的心境

究竟「退休」還有哪些意義

還在職場的上班族們,

又該如何調適工作態度呢

一起來看看...

 

(贊助商連結)

 

我46歲,決定今年退休

農曆年前在路上巧遇了前主管,

也就是<商業周刊>執行長王文靜,

她問我近來過得如何?

 

我說:"今年我視為退休元年,

從今以後,將要以退休的心態來好好活著!"

 

今年我才46歲,談退休似乎早了一點。

但人生如此短暫,不早點退休,

要為人作嫁到何時呢?

 

前老闆聽了我這樣說,

臉上露出非常驚訝的表情。

但因為她急著要去開會,

沒時間細談,

我也無法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她。

 

退休 是不再為錢工作

可以為興趣、喜好與樂趣去活著

過了一個年,

我更加肯定今年應該好好規劃為退休元年,

因為,身邊的人,有人病了,有人走了,

更有人在職場上陷入中年失意的困境,

甚至有人只是為了飯碗而不得不在職場苟活。

 

想一想,何不以退休的心態來好好活著呢?

退休,不是閒閒在家沒事做。

 

很多人誤解了"退休"的定義,

以為就是從職場離開後,再也不用工作了。

 

我因為當自由業也快十年了,

很清楚工作未必要在職場,

離開職場也不代表不需工作。

所謂退休的定義,應該是不再為錢工作,

而可以為興趣、喜好與樂趣去活著。

而活著仍是要動、要工作與打拼,不代表無所事事的。

當我開始決定退休後,

我發現,接案工作的心情變得很輕鬆了,

有案子就接,沒案子也不會想汲汲營營去經營;

想做的事情就去做,而不再會抱著得失之心去患得患失。

 

至於原本就已經從事的公益活動,

更加會以樂趣而非事業的心態來加以看待,

處之更為坦然、舒適,

而不會有太多伎求之心了。

 

人生能活得如此自在,不就是拜退休所賜嗎?

 

 

用一種退休的心情去上班

把上班當成一種志工樂趣  人生更坦然

退休,不代表不工作,

而是以一種更淡然、恬適與輕鬆的心態來工作。

在金錢收入方面,有則取之,無則泰然,

人生再也不想在金錢上奔波、勞碌了。

 

因為實驗了近兩個月,覺得效用奇佳無比,

因此特別分享給更多上班族朋友,

可以考慮用一種退休的心情去上班,

把上班當成一種志工樂趣,

老闆有肯定、有加薪,算自己賺到;

老闆沒肯定、沒升遷,也不會虧到。

用這樣一種無得無失的心去工作,

相信年過中年或近於中年的你,

應該會更坦然地去看待人生下半場在職場上的生活。

 

 

別讓自己活到七老八十...

卻仍在職場苟活

換個角度說,現在是高齡化社會,

很多過去 55歲、60歲就可退休的人,

都將退休年齡延長到 65或 70歲。

 

若果如此,以平均餘命 80歲來看,

人生能享受退休之樂豈不只有 15到 10年之間。

為五斗米折腰三、四十年,

只換來十年含飴弄孫之樂,豈不哀哉?

 

更何況,習慣做牛做馬、為人作嫁了那麼久,

非三、五年或更長之功,

不足以改變職場上的奴性。

 

等到學會退休後好好一個人過生活了,

生命就將油盡燈枯了,這不是更可悲嗎?

 

照此而言,如果懂得 46歲就以退休的心情來工作,

不管是有上班,或者沒上班;

有收入,或者沒收入,

都好好認真地過好退休後的每一天,

這樣我還有35年的退休人生可活,

不是可喜又可賀之事嗎?

 

 

不為績效工作

而為樂趣、適性、理念...才是美好人生!

八、九年前,我開始辭掉體制內工作,

專心寫書、寫部落格時,

就決定從此以後,

再也不為他人工作了,而只為自己生活。

 

如今,我再上一層樓,

決定連事業打拼之心都放掉,

只專心為興趣、為理念、為美好的人生與社會去工作,

再也不想為錢奔波、煩惱了。

 

此今以後,工作不再為績效或功利的目的,

而將只為樂趣、為適性、為理念、為提升自己與他人而工作

這真是人生一件太美好的事情了。

 

46歲,我退休了!

我沒想出國、沒想度假、沒想在家睡到自然醒,

而想好好活著,

好好讓人生的下半場活在自在工作、

歡喜適性的狀態上,

開心迎接還活著的每一天!

歡迎你也和我一樣,加入退休一族~~

 

本文由地球人抱抱---外星來的財富祕密授權轉載,原文 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