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為什麼我會養成這樣的性格呢?
事情要從多年前講起。
我的父親是家中么子,上有五個兄姐,
他從小腳程就很快,
讀高中時是個前途看好的田徑選手。
父親背負著全家人的期待,
從長野縣來到東京就讀早稻田大學。
大學時期他加入田徑社,
目標是成為接力賽的選手,
但後來卻意外與我的母親奉子成婚。
父親跟我說,
他有一個年紀比他大上許多的哥哥
(也就是我的伯父),從小對他的家教甚嚴。
當他跟伯父說:「我讓女朋友懷孕了。」
據說伯父就像連續劇裡的情節一樣,
昏倒在車站前(笑)。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從那一刻起
家裡就不再寄錢給父親
而父親為了撐起自己的家庭,
被迫必須開拓事業。
他在嘗試過各種工作之後,
其中以便當店的生意最好。
當時正好是學運的全盛時期,
於是父親尋找學生聚集的地點,
決定賣便當給他們。
在那個沒有便利商店,
也沒有現做便當專賣店的時代,
父親的便當賣得非常好。
從那個時候開始,
父親就無時無刻不在尋找賺錢的機會。
每次看到我,他總是習慣性地問道:
「最近學校流行什麼?」
「你覺得做這門生意會不會賺錢?」
每天早上他都用「有沒有什麼有趣的事情?」
來代替「早安」。
雖然被問得很煩,
但年幼的我為了討父親喜歡,
隨時都準備幾項新資訊,
以便回答父親的問題。
於是我開始四處找尋新事物
而且一天到晚問身邊的朋友:
「有沒有什麼好玩的事情?」現在回想起來,
我會變成三分鐘熱度的通才,
應該就是受到父親的影響。
上大學之後,我讀到一本改變命運的書。
那本書名為《東京約會餐廳推薦》
(由Hoichoi Productions 出版,
該公司負責人馬場康夫與同學
聯手創立了一個創意團隊。
不只出版書籍,
同時也製作出許多大受歡迎的電視節目
和電影,我個人非常崇拜他們。),
在當時是一本十分暢銷的美食指南。
該書出版於一九九四年,
當時日本還沉浸於泡沫經濟的餘韻中,
書中介紹餐廳的重點
在適不適合帶女孩子前往,
內容和一般推薦餐廳的指南書籍有所區隔,
文風非常幽默。
而我也被這本書創新的構思吸引,
於是開始按圖索驥,
書裡介紹的餐廳一家一家都實際參訪過。
話雖如此,
我並不是希望利用這本書來追女孩子,
陪我一起吃遍每家餐廳的人,
就是當時正在交往的女友。
「下次要去六本木約會
你有沒有推薦的餐廳?」
在那個時代,網路還不發達,
像這類資訊只能從《PIA》
或是《東京Walker》等雜誌來尋找。
就在我實行餐廳巡迴之旅的過程中,
不知何時
我已經成為朋友口中的「行動資訊站」。
只要在街上閒晃,尋找不錯的餐廳,
自然會吸收到許多資訊。
舉凡街上新開的店、首輪上映的電影
及各種活動等資訊,我都絲毫不放過。
從那時開始,我就養成習慣,
一有機會就去接觸有趣的新事物。
我涉獵的領域越來越廣
從此朋友們對我的印象就是
「知道哪裡有好去處」、「熟知電影資訊」
或是「想了解新開的店,問他就對了」,
漸漸地我涉獵的領域越來越廣。
「最近有什麼有趣的事情嗎?」
等到我回過神來,
身邊的人全都跑來問我這個問題,
就像小時候,父親經常問我一樣。
於是,隨時掌握新資訊便成為我的「品牌」。
不是專家又怎樣!
什麼都懂一點、跟誰都聊得開、對流行事物很敏銳、
擁有廣泛人脈網絡、對於新東西總是抱持好奇心……
只要你懂得如何善用並發揮這些特點,
就是一個勝過專才的「通才」!
讓「三分鐘熱度」成為自己的品牌價值!
通才未必比專才差!
善用3分鐘熱度...
你也可以成為「成功」的人才!
本文 擷取自:《3分鐘熱度工作術》
作者: 中村貞裕 出版社:時報出版
此文為 CMoney 編輯群 精選 好書分享 ,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book可能的任務】粉絲團
透過閱讀,開拓知識
透過閱讀,增加話題
透過閱讀,放鬆心靈
我們提供「書摘」、「讀書心得」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