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然氣飆高,農作物生產成本居高不下,未來產量埋隱憂?
農產品生長過程中,除了受氣候變化影響至為關鍵之外,投入的生產變動成本也不容忽視。以黃豆的生產成本為例,其中來自於能源相關(包含:肥料、化學品、燃料與電力等)約佔近三成。因此,能源價格走揚將增加農作物的成本,甚至導致耕作意願下降,進而減少或逆轉種植面積。
在哈柏法(Haber process)出現之前,農作物施肥僅能使用天然肥料如動物糞便。而在哈伯法普及使用後,人工化肥使農作物產量大幅提升,因此全球近50%的糧食生產仰賴於人工化肥。哈柏法為高溫高壓之下,產生氨氣的工業製程,而氨氣是製作肥料的重要成分,由於製程耗能,以至於全球約有1~2%能源是花費在製造化肥,尤其天然氣是產生用於肥料生產的氨水的主要原料。
2020年俄羅斯天然氣產量全球第一,占比16.6%。自俄烏衝突以來,天然氣價格一路走高,Ammonia氨的價格更是飆升至約1650 USD/MT的歷史高價,儘管目前已較4月高點回落20%以上,但仍處於創紀錄的季節性高位,使農作物的生產成本居高不下。
在農民購買肥料的支出大增的情況下,未來或將減少化肥使用,進而降低穀物產量與良率,使得全球穀物糧食價格持續走高,同時飼養動物的成本也將增加。
相關商品: 期街口S&P黃豆(00693U) 8/25淨值25.83元。

原物料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