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責聲明 :
單純分享"客觀財報資訊"與"公開資料收集",無邀約之實,價值之判斷依據公開且可取得公式之【價值河流圖 App】,無個人分析推薦之意,也不做買賣方向之推介,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任何交易行為須自行判斷。
P.S 請大家不要問我,能不能買、該不該賣、哪裡便宜、哪裡昂貴,這是違法的,回答你的話,我可能會收到巨額罰款 & 吃牢飯,公司的詳細介紹我都寫在文章內了,買賣要自行判斷才行,河流圖、文章與價值檢視系統,會是你最好的朋友。
🚫證券交易法第 155 條規定
意圖影響集中交易市場有價證券交易價格,而散布流言或不實資料,最高可處 3 年以上 10 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 1000 萬元以上 2 億元以下罰金。
🚫證券投資信託及顧問法 107 條規定
未經主管機關許可,直接或間接自委任人或第三人取得報酬,對有價證券、證券相關商品或其他經主管機關核准項目之投資或交易有關事項,提供分析意見或推介建議,處 5 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新臺幣 100 萬元以上 5000 萬元以下罰金。
資料來源 :
公司股東會年報、公司財務報表、法說會、CMoney 法人決策資料庫、 TEJ 經濟日報資料庫、股人阿勳價值河流圖 App。
累計報酬 0%
本篇的追蹤個股是 烘焙原料進口龍頭德麥(1264),之前寫過一次,是在 2021/05 的時候,當時的價格為 280 元,期間發放兩次現金股利 ( 12 元 + 12 元),目前價格則為 258 元,累積報酬接近 0%,雖表現的不盡理想,但對比電子股、傳產 與 金融股,這樣的表現好像也不算太差。
董事長 : 我要做烘焙業台積電
「不斷思考客戶的痛點,然後想辦法幫忙解決。」台灣最大烘焙原料供應商的德麥,看準國內烘焙業缺工問題嚴重,決定進一步跨足鳳梨酥、餅乾、貝果等烘焙成品代工市場,朝下游整合,希望做「烘焙業的台積電」。
董事長吳文欽表示,現在國內很多年輕人想開烘焙店,有很多行銷點子,但缺乏烘焙技術,國內烘焙師傅是愈來愈難找,產業缺工問題相當嚴重。
為此,德麥大膽決定首次跨足烘焙代工市場,開發製作鳳梨酥、餅乾、貝果等烘焙成品或半成品,賣給終端的烘焙店。德麥初期先利用現有的研發工廠負責代工生產,為了提高生產能量,德麥更在五股工廠對面已取得一塊土地,準備蓋新廠,最快明年第二季發包興建,目標 2025 上半年完工,大手筆動作展現出公司的決心。
德麥( 1264 )
烘焙原物料龍頭廠
德麥(1264)創立於 1989 年,由烘焙設備商 新麥 的原料部門獨立出來,主要從事進口並銷售麵包、西點、中點、巧克力等產品之原物料,引進超過 70 個世界知名品牌產品,包括荷蘭 Zeelandia、日本製粉 Nippen、紐西蘭德食 Westland 及瑞士蓮等;同時還銷售自製預拌粉及水果餡商品,產品品項約 3,000 至 4,000 項,擁有 10000+ 個客戶,每月成交客戶數約 7500+,是目前全台最大的烘焙原料進口商,客戶涵蓋西點麵包業零售及連鎖商店、大賣場、餐飲及飯店,在國內西點麵包市場覆蓋率逾 90%。
德麥除穩固台灣烘焙市場,也跨足餐飲領域,推出橄欖油、義大利麵、利口酒、飲品與咖啡等西餐產品,近期還運用自己研發優勢,踏入代工領域,希望成為公司未來 10 年的成長動能。
買產品、送技術,毛利率高達 35% 以上
許多初次接觸德麥的投資人,經常好奇德麥身處傳統烘焙業,而且主要做代理,為什麼可以創造出35%以上的超高毛利率?吳文欽表示,德麥賣的不只是產品,而是完整的一條龍服務。
「如果你要開一家麵包店,德麥可以從第一步開始協助你,從形象包裝、到烘焙課程,一直到開店完成。」而如今,德麥打算把這一條龍的長串服務,再向下延伸到烘焙成品代工。
德麥耗費兩年時間鑽研,成功開發出獨門的鳳梨酥技術與風味,趁著今年農曆春節檔期小試身手,成功打進愛買、大潤發等量販店,獲得消費者不錯迴響,生意旺到做不來,讓公司信心大增。
吳文欽說,德麥掌握原料,又有扎實的研發能量,公司一直在思考還能夠為客戶多做些什麼?這次決定跨入烘焙成品代工,絕不是要和麵包店客戶搶生意,而是要幫他們解決更多痛點。
此外,德麥在經營上,跳過經銷商直接經營終端客戶有自己的業務團隊 與 烘焙師團隊,加上自有物流配送系統,可提供客戶一次性購足服務,並滿足國內烘焙業者進貨少量多樣的需求,除此之外,還會教導客戶配方與使用方法,採取「買產品、送技術」的策略,這是它稱霸烘焙原料界的關鍵。
台灣人口有限,集團進軍大陸市場
雖說烘焙屬於穩定成長的民生產業,但它與人口數、所得、城鎮化,也有很大的正向關聯,這部分台灣僅 2300 萬人,成長勢必會有所限制,而根據統計,歐美每人每年食用麵包 27 公斤,台灣人是 12 公斤,大陸則只有 0.9 公斤,因此中國烘焙市場將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有鑑於此,德麥於 2014 年收購芝蘭雅烘焙原料 50% 股權,正式進軍大陸市場,芝蘭雅主要在大陸從事預拌粉攪拌及水果餡加工業務,與德麥 (1264 ) 本業相當。
另依據 Euromonitor 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大陸市場約有人民幣 2600 億元規模,若仍以 3 成為原物料之規模觀之,2019 年度德麥芝蘭雅營收規模,約人民幣 3.08 億元,約占中國大陸烘焙市場原物料產值不到 1%,顯然後續市場發展潛力不小。
德麥在大陸市場方面,去年以「技術切入」華北地區及東北地區,成效相當不錯,今年將擴大至西南地區。產品部分,聚焦國潮風的「中式點心」為發展方向,持續引進優質原料。今年「自製品」銷售比重將朝 43% 為目標。
主要產品
德麥是烘焙原物料的進口代理商,但本身也有做自製研發,產品類別可分為三大宗。
烘焙原料
麵粉、西點麵包預拌粉系列,包括麵包粉、蛋糕粉、慕斯粉、鬆餅粉、杏仁法蘭酥、發糕粉、布蕾粉、麻糬粉等粉類、巧克力、餡料、乾果穀物、添加類、油脂、冷凍食品等(包括大理石冷凍麵團、貝果、煙燻雞肉、德國香腸等。
烘焙乳品
奶油類、奶粉類、起司類、動、植物鮮奶油類。
其他:
器具及包材等。
上列項目均為製作各式麵包、西點、中點等所需之原物料,另為增加烘焙產品營養價值、特殊風味、香氣及口感,德麥也有代理巧克力類、餡料類、乾果穀物類及添加類等產品除此之外,也有賣盛裝烘焙食品之器具( Ex. 烤模、蛋糕模)及各式可增加產品賣相包裝材料( Ex. 紙盒、紙袋、紗袋、杯器、緞帶、貼紙) 滿足客戶一次購足之需求。
營收結構
專注本業 : 烘焙原料
截至 2019 年公司營收比重為 : 烘焙原料 71%、烘焙乳品 25%、器具/包材與其他 5%。但 2020 年起,公司表示由於產品類別相似,因此日後都以烘焙原物料表彰,因此日後的營收結構都是 100%。
生產營業據點
台灣 & 大陸
德麥 (1264) 雖有自製研發,但主要還是以代理進口為主,因此台灣工廠僅有 新北市五股區 一個。不過公司在台中、高雄,都分別設置自有物流倉庫,近年則斥資 4.6 億元,買下新北市五股工業區一處土地跟建物,預計打造成台北物流中心,強化物流運輸效率。
主因為目前台北倉庫採租用模式,在物流管理上相對受限,加上還有租金成本,因此董事會決議購置台北物流倉庫,未來計畫把常溫、冷凍等不同溫層的倉庫設備,整合規劃在一起,大幅提高物流管理效率, 2022 年已正式啟用。
銷售地區與客戶
台灣 59%、大陸 32%
截至 2021 年,德麥的銷售地區比為台灣 59%、中國 32%、馬拉西亞 5%,全數集中在亞洲市場。
B2B 商業模式 : 服務一步到位
在台灣客戶結構方面分散且廣布,主要為麵包與烘焙和餐飲為大宗,而在大陸方面,主要為鎖定大型連鎖麵包店與單店麵包店,其主要推廣的產品為預拌粉、水果餡料類,其戰略是可以大量操作快速完成的商品。
截止 2021 年公司客戶數超過 10000家,銷售對象包含 85度C、阿默蛋糕、亞尼克、微熱山丘、小潘、佳德、馬可先生、聖瑪莉、王品等國內幾乎所有叫得出名號的西點麵包店、餐飲店、飯店、冰品店。「在國內只要做高檔烘焙,很難不用到德麥的產品」。
然而,德麥還有更厲害的秘密武器,就是堅強的研發團隊。很多人好奇,代理商為什麼需要研發團隊?吳文欽說,烘焙產品要不斷推陳出新,才能創造市場話題,刺激消費買氣。
德麥在兩岸擁有將近 50 位經驗老道的烘焙師傅,很多都是五星級大飯店出身,堅強的研發團隊不斷研發新產品,再出去教導客戶。像是前幾年在國內麵包界掀起熱潮的「大理石麵包」,就是由德麥引進日本新技術,並由德麥的研發團隊教授推廣,成為國內烘焙業的明星商品。
一位業界人士表示,德麥不單只是賣產品、賣原料,還免費教你怎麼做,教到好、教到會,客戶怎麼會不對你死心塌地。
⭕連續兩年營收成長
觀察 德麥 (1264) 的營收走勢,近 8 季數字都是成長,主因要原因為以下 4 點:
- 跨入代工領域
- 小包裝家用市場
- 線上電商渠道合作
- 代理業績成長,客戶增加
目前德麥是利用現有的研發工廠負責代工生產,未來將蓋新廠,前陣子已經在五股工廠對面取得一塊土地,展現公司布局發展烘焙代工的決心 (跨入鳳梨酥、餅乾、貝果)。新廠最快明年第二季發包興建,目標 2025 年上半年完工,可望為公司營運蓄積下一波新動能。
吳文欽分析,德麥的營運策略就是為客戶解決痛點,此次切入烘焙代工不是要和麵包店搶生意,他觀察現在很多年輕人想開麵包店,但找不到烘焙師父,產業缺工嚴重。另外,公司將提供企劃幫忙商家行銷,希望能增加新的營運動能。
目前有在做還不成熟,量並不大,先測試所以做節日所需的產品,未來也做常態型的產品,今年朝這方向進行,預期中秋節應該就可以看出成果。
另外,公司獨家代理的愛樂薇「Elle & Vire」及萊思克「LESCURE」兩大品牌市占率高,挹注業績外也新增超過 2000 家客戶。
通路部分,德麥自去年下半年起,借助城市經銷商力量,共同開發區域大客戶,同時疫情催生下,小包裝家用市場蓬勃發展,德麥已持續完善小包裝產品布局,並與「線上電商渠道」展開密切合作。
❌成本上漲轉嫁有難度,毛利率下滑
觀察 德麥 (1264) 的毛利率走勢,近 1 季數字較同期下滑 ( 37.2%->36.3%),主要原因為俄烏戰爭推升國際原油、原物料價格,黃小玉價格飆漲。
以小麥來說,烏克蘭小麥出口占全球出口量達 13%;俄羅斯則是全球小麥主要供應國,兩個國家約包辦全球近 1/3 小麥出口供應,這也是俄烏戰爭爆發後,國際小麥價格飆漲超過 5 成。
德麥總經理吳文欽表示,現階段想辦法轉嫁成本,將調漲產品售價反映成本,但擔心下游客戶反彈,因此成本可能無法完全轉嫁 ( 比如漲 6 塊,公司吸收 4 塊,客戶吸收 2 塊 );儘管目前部分廠商原物料有先前的庫存,但接下來的進貨,恐將買到高成本的原物料,目前在原料採購上也面臨兩難的情形。
公司表示,今年對於德麥將會是辛苦的一年;雖然營收可成會成長,但獲利部分會受到成本擠壓,希望至少能維持住與去年相同的水平。
⭕費用率控管得當,微幅下滑 0.4%
觀察 德麥 (1264) 的費用率走勢,Q1 相較同期下滑約 0.4% ( 17.28%->16.83%),主因為營收成長的情況下,使得單位固定成本下滑,因此才能繳出更低的費用率水準。
⭕專注本業,業外收益接近 0
德麥 (1264) 相當專注在本業的經營上,因此業外收益幾乎為 0 ,中國與台灣皆有廠區的情況下,也讓匯兌壓力小上許多。
✅獲利小結 :
德麥 2022Q1 獲利成長約 9%,董事長吳文欽指出,今年對德麥將會是較辛苦的一年,除俄烏戰爭原物料飆漲外,中國大陸深圳等地封城,短期也衝擊德麥在中國大陸營業額,不過去年台灣在 5-7月 也有疫情三級警戒,當時營運基期較低,如此一來一往,希望今年營收可力拚較去年成長。至於獲利方面,受到原物料價格飆漲,拉高成本,因此將面臨壓力,但仍努力希望能力拚持平目標。
⭕商業模式卓越,連續 10 年 ROE 20% 以上
觀察 德麥 (1264) 的 ROE 走勢, 往年皆有 20% 以上的水平,顯示公司商業模式相當優越,公司提供的一條龍服務,讓麵包店與連鎖店都離不開德麥,如今跨入代工領域,可見烘焙業的台積電不是說說的。
透過杜邦分析可知,德麥 (1264) ROE 之所以傑出,主要來自於本業獲利率,公司在槓桿與業外獲利的貢獻都非常少,這是相當棒的獲利結構。
❌成本壓力巨大,2022 獲利可能衰退
德麥 (1264) 最近一年的 ROE 為 22%,現金發放率則為 74%,也就是公司 2022 年僅需繳出 5.7% 的獲利成長,就能維持住與 2021 年同樣的 ROE。
截至 2022Q1,雖然公司累計獲利成長為 8%,但參考至 Q2 起,小麥價格飆漲,2022 年要繳出全年度成長的成績,公司自己也說很困難。
⭕ROE 優於同業
評斷 ROE 是否成功時,可以把同業拉進來看,德麥 (1264) 的同業是 食品 產業,這個產業在台股上市櫃公司有約 30 間,德麥 (1264) 的 ROE 表現 22%,是整個產業中的 第 2 名,同為烘焙業的 南僑 (1702) 則是第 10 名。
⭕銷售速度快,經營能力佳
德麥也算是一間代理商,旗下有 100 多位業務員,更代理了 70 多個知名品牌。而之前寫過了不少通路 or 代理商,相信大家都知道該怎麼抓重點了,評估代理通路商的數據重點有 2 個:
- 營收是否持續上升
- 存貨週轉天數
德麥 (1264) 的營收連續 5 年成長,這部份完全沒問題,公司的經銷商與代理品牌也越來越多。存貨週轉天數也有下滑的趨勢,過往都在 60~80 天左右,但 2020 年數字下滑至 50~60 天,表示公司的銷貨速度越來越快了。
⭕自由現金流量健康
觀察德麥 (1264) 的自由現金流走勢,發現近 8 季只有 1 季為負數,表現公司營收品質相當健康,沒什麼現金壓力,這相當重要,因為 2023 如果經濟步入衰退,誰的現金多,誰就有底氣撐過困境。
❌籌碼集中在散戶手中
觀察德麥 (1264) 的持股分布比率 : 50 張以下的佔比最高 29%,50~400 張也有 21%,顯示公司的籌碼都集中在散戶手中,在籌碼的觀點,這種股價上漲會較缺乏動能,而且價格波動也會比較高。
股利政策
⭕近 5 年殖利率 4.5%,還說得過去
德麥 (1264) 近幾年殖利率有 4.5%,且股利政策相當穩定,已連續 9 年發放股利、過往的現金配發率近 82%,照理說應該還算過得去的水平。
❌填息表現差,近 9 年僅完成 4 次
對存股族來說,公司發放股利是好事,但也要填權息,股民才有真實獲利。德麥 (1264) 這方面能力表現得非常差,過去 9 年裡僅完成 4 次填息,表示投資人並沒有在當年度拿到公司發的股利,對於希望每年都能拿到股利的股民來說,不是好的存股選擇。
企業風險&劣勢
原物料價格波動
德麥 (1264) 主要成本為購買並進口國外知名廠商之烘焙原料,而烘焙原料價格漲跌則主受產地氣候或季節影響,近年因全球氣候變遷異常故原物料價格波動。
同業競爭激烈
台灣烘焙市場成長趨緩,加以既定競爭者及新興同業爭相投入,業者在有限之市場胃納中激烈競爭,難以創造獲利藍海。
護城河&優勢
台灣規模優勢
德麥 (1264) 長期深耕台灣烘焙市場,客戶涵蓋範圍既深且廣,包含國內各大飯店、連鎖量販賣場、零售麵包廠商及餐廳等皆為本公司服務之對象,擁有超過 10000+ 家之廣大客戶群,客戶涵蓋率已超過 90%。
另外如果以國內整體烘焙業產值來看,總額約新台幣 800 億元,其中原物料約佔 3 成,若依據德麥個體財務報表營業收入約新台幣 24 億,約佔台灣烘焙業原物料產值之 10% ( 24 / 800 * 30% )。
成本優勢
傳統原料買賣商模式多為進貨原物料後交由經銷商銷售,德麥則是不經由經銷商,而是建立自己的業務員團隊並教育業務員的烘焙相關知識,除台北總公司外,德麥於台灣、新竹、台中、嘉義、高雄及宜蘭等 6 個辦事處或營業所,聘有近百位業務專才人員,專職服務國內客戶以掌握通路優勢,無論客戶身處何區,德麥皆能提供最即時且完善之產品服務與技術諮詢,更提供各式商品廣告文宣企劃,如海報及 DM 印製、布條製作等售後服務,以期減輕客戶外務負擔,並建立自有物流配送系統,整合銷售價值鏈降低中間成本,如此一來就能少被經銷商抽一成。
完整服務
德麥創立初期,公司捨棄烘焙原物料業傳統經營模式、不找經銷商,而是比照保險業務團隊,培養獨立的業務人員直接面對客戶。吳文欽解釋,好處是易於接觸第一線市場資訊,提供客戶最適切產品與服務。
以德麥重要原廠合作夥伴日本製粉(NIPPN)為例,NIPPN為日本第二大麵粉品牌,僅次於日清。相較日清在兩岸找很多經銷商幫忙一起賣,好處是市占地盤可快速擴大,但各經銷商之間彼此競爭,容易打亂價格行情與品牌形象,不利長線經營。
吳文欽說:「不管你與經銷商關係多深厚,都可能為了 5 元價差一夕翻盤!」因此德麥與日本製粉合作為獨家代理,中間不透過經銷商,德麥想盡辦法提供最好的服務,日本製粉穩穩做,細水更加長流。
德麥每年在各地舉辦多場產品講習會、引進國外知名烘焙師交流、每月發布烘焙新訊。另外還有公司最自豪的堅強研發團隊,由兩岸將近 50 名經驗老道的烘焙師傅組成,不斷開發各種烘焙原物料的新應用,德麥烘焙團隊的規模與陣容,在國內烘焙業界堪稱屬一屬二。
另外,德麥還自備食品檢驗室,對供應商源頭管理和品保監控系統,成功閃過前幾年國內掀起的食安議題。而且德麥還擁有自己的物流配送車隊,從溫控等各方面細節謹慎控制,要冰凍、冰藏都可以搞定,確保產品運送過程不會出差錯。
吳文欽本身也勤跑國外,疫情前,他每年足跡遍布德國科隆、法國巴黎,以及日本、新加坡、香港、杜拜等世界各大食品展,不斷引進最好的烘焙原料與技術,提供客戶最具競爭力的好產品。
德麥不以價格勝出,而是透過一點一滴的努力累積,用最完整的服務,築起競爭的護城河,成就今天台灣烘焙業原料霸主。
關注&後續追蹤
- 海外市場業績是否增加
- 代工業績成果
- 原物料壓力巨大,毛利率是否維持 37% 以上
阿勳-六步驟
目前 德麥 (1264) 在選股六指標當中,前三項選股指標裡的【安全邊際】不符合標準,表示如果以阿勳的角度來看,我不會關注它 ; 此外,後三項進場指標,【主力不賣】仍未滿足條件,由於我並無關注它,也不會有投入時點的問題。
-
⭕ 指標一、價格便宜 : 合理區間之下
❌ 指標二、安全邊際 : 至少大於 15%
⭕ 指標三、績優公司 : 河流圖向上
⭕ 指標四、關注不高 : 避開高關注度
❌ 指標五、主力不賣 : 避開主力賣壓增加
⭕ 指標六、內部不賣 : 避開持股減少
近 5 年->年化報酬 9%
下表是 德麥 (1264) 過去 5 年的績效表現 (含股利),從表中可看出,公司過去 5 年如果買著都不動,年化報酬約為 9%,老實說這個表現真的很普通,大概就是股利與價差各半,可能是缺乏議題與成長動能,所以市場不太關注,未來切入代工與中國市場,或許可以期待一下。
- 年化報酬 = ( 1 + N 年間累積報酬率 ) ^ ( 1÷期間年數 ) - 1,是用來衡量企業複利在投資的每年平均報酬。
- N 年間累積報酬率 = (最新股價 - N 年前還原股息後的股價) ÷ N 年前還原股息後的股價
發布日期& MACD
如果你是小資族,或是資金僅有一筆,無法長期定期的加碼投入,希望增加投資的時間效益,那可以參考以下的價值催化劑,在下列時點發生的前夕去買入,減少等待價格發酵的時間。
- 財報發布日 : 2022 / 08 / 15
- 盈餘分配案 : 2023 / 03
- 除權息日期 : 2022 / 08~09
- 法說會 : 無
- 庫藏股政策 : 無
- 市場技術面 ( 周 MACD ) :
如果要看技術分析去判別買入時點,那我推薦【週的 MACD】,當綠柱轉紅柱,或是低檔背離時 (價格創新低 + 綠柱逐漸縮小),可視為市場情緒所推動的上漲契機。
==========
目前 德麥 (1264) 的市場情緒低落,但 MACD 有由綠轉紅的趨勢,有興趣的投資人可以多留意一下。
比較會漲的月份 : 2、9、11
下表是 德麥 (1264) 的歷史月份漲跌統計表,可以看出公司過去在 2月、9月、11月 的上漲機率最高,平均漲幅也較多。大家可以藉由這種方式去提前 1~2 個月分,在低迷的時候布局。當然,這是價值催化劑,還是要符合你的買入準則的前提下,再藉由這種歷史統計數據,去設法縮短價格發酵時間。
溫馨提醒:
還是要叮嚀各位,投資人要投資的話,要多加注意,短期價格會受情緒影響,因此我們思維要放長遠一些,並且做好妥善的資金管理與分散風險,分批資金買入,並且分散產業持股,這點很重要,但投資人時常刻意忽略它,這可能會讓你遭受嚴重的打擊,資金失去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