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研究報告】李爾 Lear 22Q2 表現超乎預期,但下半年面臨著產業逆風,兩大事業是否可脫穎而出?

【美股研究報告】李爾 Lear 22Q2 表現超乎預期,但下半年面臨著產業逆風,兩大事業是否可脫穎而出?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李爾旗下有兩大事業,營收分布以歐美為重 

李爾 Lear (NYSE:LEA) 成立於 1917 年,為全球汽車內部零件最大供應商之一,22Q2 旗下業務分為比重 76.4% 的汽車座椅 (Seating),及 23.6% 的汽車電子電氣 ( E-System),其中汽車電子電氣產品 (E-system) 可以細分為電壓線束及連接器、OBC 充電機與 AC/DC 電流轉換器、電源管理系統、高壓配電系統與配電盒四大產品。簡而言之,產品囊括汽車內部所需的電子系統,包括訊號閘道、電源管理、充電設備與連接線束等。李爾 22Q2 營收地區分布為北美 43.3%、歐洲與非洲 34.4%、亞洲 18.1%、南美洲 4.2%。 

【美股研究報告】李爾 Lear 22Q2 表現超乎預期,但下半年面臨著產業逆風,兩大事業是否可脫穎而出?

資料來源:Lear

李爾 22Q2 受到部分地區產量下降、晶片短缺影響,但營收仍優於市場預期 

李爾公布 22Q2 財務表現,22Q2 全球汽車產量僅年成長 1%,其中歐洲與中國產量更分別出現 5%、3%的年衰退,歐洲地區依然受到俄烏戰爭影響供應鏈與生產,中國地區則是受到封控政策停工影響而產量降低,但李爾 22Q2 營收達 50.71 億美元,季衰退 2.7%,年成長 6.1%,高於市場預期的 50.10 億美元 1.2%,顯示公司產品具有一定的競爭力。李爾在第二季遇到疫情、晶片供應中斷、成本上漲、美元走強等不利因素,管理層透過積極控制成本回應,1) 減少招聘支出,包括停止部分部門的招聘與裁員等,2) 優化現有產能並降低資本支出以應付未來產業復甦帶來的訂單壓力,3) 精簡產品組合、強化核心產品線,進而使 22Q2 EPS 達1.14 美元,季成長 39% ,Non-GAAP EPS 1.79 元,優於市場預期 24.3%。以下為李爾兩大業務,汽車座椅與電子電氣第二季的營收表現: 

汽車座椅:營收 38.74 億美元,季衰退 1%,年成長 6.9%,全球汽車產量下滑為汽車座椅營收季衰退的主要原因,李爾公司汽車座椅的關鍵發展產品為座椅熱能相關系統,第二季更收購了德國座椅與方向盤舒適度系統商 IGB。此外,在上季收購 Kongsberg 內部舒適度系統後,使得汽車座椅毛利率有所下滑,管理層宣布近期不會再有收購的計畫以控管成本。 

電子電氣:營收 11.07 億美元,季衰退 17%,年成長 3.7%,雖然李爾在連接器系統與電子系統產品上有不錯的進展,旗下客戶包括賓士、寶馬、奧迪、通用汽車等,但持續面臨著晶片短缺問題,使電子電氣第二季營收出現二位數的季衰退,獲利方面也受到成本上漲影響使毛利率降低。 

【美股研究報告】李爾 Lear 22Q2 表現超乎預期,但下半年面臨著產業逆風,兩大事業是否可脫穎而出?

資料來源:Lear 

雖然 IHS 微幅上修 2022 年汽車產量預測汽車產業前景仍不樂觀 

IHS Markit 調研機構在 4 月下修了 2022 年全球汽車產量預估,主要受俄烏戰爭、半導體供給不足、中國封城等因素影響,原本預計壓抑已久,將於今年爆發的消費者需求,也受高通膨與升息循環的總經不利因素所打擊。中國封控政策陸續解除後,IHS Markit 在 7 月看見了大中華地區與南亞汽車產業的復甦,然而歐美與日本地區仍然受供應鏈問題所苦,且總經環境造成的需求端問題越趨嚴重,產業逆風從供給端逐漸轉移至需求端,應更加關注汽車產業的存貨水準,預計供需狀況將至 2024 年才能恢復正常。全球汽車產量預測與 4 月相比將微幅上修 0.26% 至 8,083 萬台,仍遠低於年初所預估的 8,272 萬台,雖然中國封控造成的供應鏈問題會在下半年緩解,但在持續的總經逆風下,CMoney 研究團隊預計李爾 2022 年的業績將持續受到汽車產業逆風與需求面疲軟的影響。 

【美股研究報告】李爾 Lear 22Q2 表現超乎預期,但下半年面臨著產業逆風,兩大事業是否可脫穎而出?

資料來源:IHS Markit 

 

 

完整研究報告,請至美股放大鏡:【美股研究報告】李爾 Lear 22Q2 表現超乎預期,但下半年面臨著產業逆風,兩大事業是否可脫穎而出?  繼續閱讀

更多美股及時新聞、產業動態、個股研究報告,請關注我們的全新網站 : 美股放大鏡 MAGNIFI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