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身為一個台灣鄉民,我跟大家一樣愛看熱鬧,
喜歡瀏覽爆紅的網路素人,
享受酸民們
對這類人物所做的評論、羞辱與謾罵;
從早期的許純美,
到前幾年的法拉利姐,樂此不疲。
上個月的某天早上,一如往常,
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用手機滑滑臉書。
我看到了我的一位印尼外勞朋友
(是的!外勞也會用臉書,
並且跟台灣人交朋友),
臉書上 PO 出的一則即時動態,
讓我震驚不已!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最近在網路上爆紅的素人──Marya Isma
這是印尼最大的民營電視台 RCTI,
在娛樂新聞(Infotainment)的節目裡,
介紹了最近在網路上
爆紅的素人──Marya Isma,
一位被平面媒體與各大網站,
評為「天生金嗓」(Bersuara Emas)
的網路女歌手。
幾個月前,
Marya Isma 開始抱著吉他自彈自唱,
並且將自己唱歌的影片錄下。
沒想到影片上傳到 YouTube 之後,
她清純的臉龐、羞澀的表情,
配上天籟般的嗓音,
立刻吸引了超過數十萬人的點閱。
很多網友都很好奇:
這位來自中爪哇小鎮、
包著頭巾的穆斯林少女,
為何能夠唱出如此美妙的歌聲?
Marya Isma 於短時間內,就累積了數十萬的粉絲
自從 Isma 將她演唱的印尼文
與英文歌曲 PO 上網之後,
就有些印尼網友開始將她唱歌的影片
擷取下來,並透過
《Sing! Karaoke by Smule》
這款手機應用程式與 Isma 隔空對唱,
再將自己與 Isma 合唱的影片
回傳到 YouTube 上。
在科技力量的推波助瀾下,
Marya Isma 於短時間內,
就累積了數十萬的粉絲。
Isma最膾炙人口的一場「線上音樂會」,
是利用上面提到的應用程式,
與英國知名女歌手 Jessie J.
在 YouTube 上進行了一場英雌惜英雌、
萬眾矚目的歌唱「對抗」。
這場連結歐亞兩洲、橫跨換日線,
超越種族、宗教與語言藩籬的精采對唱,
一在 YouTube 播出,
很快就超過了一百萬人次的點閱。
我稍微搜尋一下 Google,
立刻就看到了許許多多粉絲們所上傳、
與偶像 Marya Isma 對唱的影片,
以及在南韓、台灣、
沙烏地阿拉伯等地的印尼外勞,
自發性地穿上印有 Isma 姓名
或頭像的 T-Shirt,
在各地的景點前拍照、打卡,
並且上傳臉書或其他網站,
以示對偶像的支持。
關於 Marya Isma 的各種資訊,不勝枚舉,
看得我眼花撩亂。
於是我直接找上 Isma 的臉書網頁,
試圖加她好友。
可惜系統很殘酷地告訴我:
「該用戶已無法再新增好友」。
有趣的是,Isma 似乎不知道
她早就可以把臉書的權限,
提升到「公眾人物」或「粉絲專頁」的等級,
而不是像現在這樣,
只有四千多名臉友的一般用戶,
卻有 14 萬人在追蹤的奇特現象。
要簽下這個天縱英才...
看到這樣的天縱英才,
讓我深深體會了吳宗憲
當年發掘到周杰倫的心情,
內心的小劇場則不斷地嗆聲:
「玉琳哥,我一定要簽下這個
比許純美更紅的網路素人給你看!」
於是我發揮了台灣人
在世界盃期間的足球迷精神,
以一日粉絲的身分,傳臉書訊息給 Isma,
大讚她的美妙歌聲與傑出成就,
期盼能夠得到巨星的垂憐回覆......
日子一天天過去,
給 Isma 的訊息依舊石沉大海。怪不得她!
誰能夠在 14 萬粉絲的臉書訊息中,
特別注意到一個只會用陳腔濫調
來逢迎拍馬的阿宅呢?
失魂落魄地在我家樓下漫步,
瞪著手機螢幕發呆,
剛巧遇到了正在扶著老阿媽行走、
幫忙做復健的印尼外籍看護友人。
於是,我跟她聊起了 Isma 的事蹟:
「Mba (印尼語對年輕女性的稱呼),
妳知道在網路上爆紅、
變成世界級名人的歌手 Marya Isma 嗎?」
「當然知道啊~
她是我朋友,昨天才跟她碰面,
每天也都會在臉書上聊天。」友人回答。
「什麼!!!!!太好了!!
拜託妳現在馬上通知她,請她看我的訊息!」
Isma:一切的成就,只歸因於她的一時好運
半哄半騙,
我押著看護友人立即用她的手機 PO 文。
一旁的老阿媽一臉錯愕,
看著一個本來愁容滿面的阿宅,
跟她的外勞譏哩咕嚕
講了一大串聽不懂的話之後,
興奮地又叫又跳、揚長而去。
當天晚上,
我就收到了 Isma 回覆我的臉書訊息。
有著爪哇人一貫的謙虛、內斂,
她首先感謝我的讚美,
接著提到她只是利用中午休息的時候,
「打發時間」(mengisis waktu),
唱唱歌、上上網;
一切的成就,只歸因於她的一時好運。
「先別管好運了~妳聽過經紀人嗎?
我可以幫妳在台灣辦演唱會,
從小規模的開始。
最終妳可以變成大明星、賺大錢...」
Isma 沉默了。
當然,我也跟著沉默,
心中想著是否因為「小規模的演唱會」,
讓網路紅人不屑回應。
過了許久,Isma 才給了我答覆。
「謝謝你的邀約。但是我要工作,沒有時間。
如果我開演唱會,就沒辦法照顧阿媽了!」
「只要我能在網路上唱歌,大家能聽得到,
我就已經很滿足了!還是很謝謝你!」
被澆了一頭冷水的我,不禁暗自紅了眼眶;
流下的幾滴眼淚,
不是因為被打槍的惱羞成怒,
而是因為發現到對方的高貴情操,
再對比自己的自私自利,暗自感到慚愧。
讓我沒辦法成為沈玉琳第二的原因,
不是 Isma 排到爆滿的演唱期程,
也不是來自其他經紀人的爭相邀約,
而是 Isma對她自己工作的尊重,
以及對老阿媽的那份牽掛。
而我,我只想到我自己。
各位看到這邊,
已經猜到 Marya Isma 的真實身份了嗎?
她是一位時常在大安森林公園推著輪椅,
每天照顧台灣老阿媽,沒有休假的印尼外勞。
來台兩年期間、爆紅的之前與之後,
風雨無阻,一貫如此。
她跟無數的女性移工一樣,
只是想唱出自己的聲音,
讓世界知道她們的存在。
她以移工的身分開唱、以移工的身分爆紅,
讓數以百萬計的印尼移工姊妹們,
從此能夠替自己的身分感到驕傲!
從一開始,就是遍佈世界各地的移工姊妹們,
透過網際網路與手機應用程式的力量,
給了 Isma 支持,讓她能替移工發聲;
如今,當她功成名就之際,
像她這樣善良的小女孩,
又怎麼忍心脫離移工的身分,
捨棄這些一路支持她、幫助她的姊妹阿姨們,
包括需要 Isma 照料、
已經離不開她的台灣老奶奶?
直到現在,我還是時常看到我的移工朋友們,
透過臉書,上傳她們在公園裡跟 Isma 的合照,
或是 Isma 替台灣老阿媽推著輪椅的身影。
也正因為 Isma,
讓我現在聽到某些台灣人
對印尼移工的歧視性言語時,
不會再暴跳如雷,
反而開始同情這些種族歧視者的膚淺與無知:
畢竟,全世界都已經聽到了她們的聲音,
又有什麼必要去在乎
一兩隻井底之蛙的酸言酸語?
感謝 Isma 的歌聲,讓我們不再只想到自己。
本文由 換日線授 權轉載,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