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全球行動輔具市場商機超過三千億元
而我國在去年更是世界第二大輔具出口國
外銷成長超過 二○%
今年,行政院提出「輔助科技之研發及產業發展」
計畫將輔具產業推向新高峰
倚靠的正是臺灣企業積累了三十餘年的產業能量
一九七八年,在美國宣布與我斷交、經濟逐漸起飛之際
位在嘉義水上鄉、不到十餘人的龍熒工廠悄然成立
原是開砂石車的李茂順
踏入從未接觸過的輪椅製作生涯 ...
( 贊助商連結 ... )
這也正是臺灣輔具產業發展的縮影
當時,在嘉義鄉下,多是員工人數低於百人的中小企業
憑著想趁景氣變好、外銷訂單成長之際開拓市場
「做一番事業」的決心
全家族總動員投入各種輔具產業
有些人是利用自己家的三合院,漸漸擴張
有的人變賣農田,購買廠房
有的人將家裡祖傳的地用來建置工廠
然而,從零開始的產業談何容易!
面對當時的大環境,研發拼不過歐美,臺灣只能從代工做起
早期臺灣製作輔具的工廠不多
且技術、機械化程度並不成熟
所製作出的輔具,良率和精準度只能讓人搖頭
創業初期,由於沒有任何經驗,又對輪椅一竅不通
龍熒創辦人李茂順僅憑著土法煉鋼的方式
全手工製作輪椅
「那時候我們的輪圈甚至是圈在電線桿彎出來的
當然品質會相對粗糙。」
龍熒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獻州這麼說
低階產品累積實力 奠定基礎
當然,起初製造的輪椅都被打了回票
在求助無門的情況下,李茂順低著頭
向廠商請教輪椅做不好的地方在何處
「只要別人告訴我問題出在哪裡,就是機會。」
李茂順日以繼夜的不斷研究、累積技術
也因為如此,外銷廠代工訂單漸漸增多
而當時製作低階產品累積的實力
以及臺灣傳統聚落一點一滴沉澱的經歷
成為臺灣輔具產業萌芽的關鍵機會
聚落從零開始 積累產業能量
「在三十年前的臺灣,輔具只不過是個小眾市場罷了!」
李獻州說。隨著時間的流逝
戰後嬰兒潮所激增的人口,在醫藥科技發達、社會進步
新世代出生率低等因素影響下逐漸老去
臺灣成為全世界人口老化速度最快的國家
由此可見輔具產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當時,輔具產業多興盛於歐美地區
而臺灣,輔具就如同足球運動一般
可說是沒人注意的寂寥沙漠。但是,越是沒人參與
越是有商機!提到踏入輔具的契機,李獻州分享:
「正是由於當時臺灣供應商很少
相對利潤高,李茂順毅然決然與朋友合夥
投入輔具產業,製作鐵製輪椅」。
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
在一九八九年之前,臺灣都還在使用高達二十公斤的鐵製輪椅
隨著生活條件慢慢成熟
漸漸的有廠商試著將鐵
換成鋁合金,不但更輕,身障者的移動更方便、照護者也更輕鬆
當時間來到一、二十年前
當臺灣輔具代工逐漸站穩腳步之際
許多歐美大廠因利潤等因素紛紛關廠
間接將產品訂單挪至臺灣,
「那時候除了龍熒憑著『要做就做到最好』的決心
爭取到英國政府這個穩定的客戶以外
嘉義輔具聚落的另一家廠商祥巽企業
也因為『不斷進步的品質』,獲得大量日本客戶的認同。」
一位輔具達人這麼分析當時的社會景況
無論是雄厚的英國政府
或是嚴謹挑剔的日本客戶
都代表國際對臺灣製作品質的肯定
賺了錢 更要回饋家鄉
而當成本日漸增加,大多數代工廠轉移陣地
以相對低廉的人力成本為考量,紛紛將目光轉往對岸
「到大陸設廠,技術、經驗都被學走,廉價品充斥
反過來跟臺灣本土輔具廠商競爭」,李獻州這麼說
同時,從不涉足投機行業的李茂順
更是一直記得他父親說的「賺了錢就要對社會有貢獻」
所以龍熒不僅將盈餘回饋社會,更在臺灣擴建廠房
進一步研發電動輪椅,把優勢留在臺灣
並到各國參展、銷售,讓臺灣製作的輪椅揚名海外
李獻州分享,二○○三年開始,創新技術與研發成為轉型的發展重點
臺灣輔具廠商,漸漸開始注重自有品牌及產品研發升級
譬如龍熒則花了近五年時間研發出突破性產品
「我們將產品名稱取名為『舞者』,」就是這句話
展現了李茂順的信心
「我們開始注意拆裝方便、易於攜帶、操作靈活」。
產業升級 增加產品競爭力
李獻州補充,龍熒除了接受政府科技專案補助
並與漢翔航太工業、物理治療師進行技術合作
資金與開發技術到位,率先做出符合歐美水準的站立式電動輪椅
讓身障者像一般人一樣,能夠站立澆花、散步
甚至還能揮舞雙手,輕鬆將球投擲於籃框
在海外市場有廣大的市占率,成為臺灣醫療產業的標的之一
而祥巽企業,更追求質量輕量化、輪子靈活化
以及流線外型的美觀
看重「輪椅坐墊的舒適度」
董事長黃舜男笑說:「我想打造輪椅界的法拉利」
( 贊助商連結 ... )
傳統產業科技化 開拓嶄新大道
其實,龍熒及祥巽的發展脈絡
可以說是臺灣輔具產業發展的縮影
輔具要能獲得青睞,符合失能者的需求無非是重要關鍵
立委楊玉欣以自身經驗分享
輔具,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降低對別人的依賴
提高自主性和尊嚴!
她舉例:「假如我想喝擺放在我眼前的這杯水
如果我可以自己拿起來喝
這種感覺和別人為你服務是不一樣的。」
又提及,一般人在睡眠時,可以自在的左右翻身或移位
讓身體不致於因為長期維持同樣的姿勢而不舒服
但是對於身障者來說
除非是請家人或看護的協助
否則想要自己翻身是非常痛苦的事情。
楊玉欣分享,「輪椅族長期坐在輪椅上
因此若產品座椅散熱不佳,常會讓我們熱到煩躁不安
我們會想,為甚麼廠商沒針對這種需求發明相關的熱偵測功能
方便輪椅族避免悶熱感,讓生活更舒適」?
然而,在日新月異的科技變化下
輔具設計慢慢從傳統的笨重,轉向科技化
而臺灣輔具廠商自我進步的速率也加快
所產出的產品早已默默於世界各地發光發熱!
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副執行秘書丁詩同也指出
去年我國是世界第二大輔具出口國,外銷成長超過二○%
包括必翔的代步車、康揚的輪椅與博雅的氣墊床
在全球市場都占有相當重要的領導地位
他說,「我國輔具產業鏈完整,相當具國際競爭力」。
併購英公司 打入歐盟市場
氣墊床大廠雃博大中華區總經理陳逸昇分享
早期公司從做輔助行走的器具開始
訂單多來自歐洲,「但我們發現產品技術含量太低
加上來回運費計算下,產品單價不高
且訂單多被東歐、北非、中國等廠商拿走,所以我們進行轉型
也慢慢從幫世界大廠代工轉做自有品牌
之後又延攬工研院團隊獲得核心技術
並開發投入防褥瘡氣墊研發與製作
提高產品附加價值,走出我們的獨特性」。
另外,除了產品技術研發外,雃博在品牌行銷
會根據市場大小進行調整
「我們在西班牙透過經銷商的方式進行
更花了兩年的時間購買在英國傷口照護
服務有領先地位的 Westmeria 公司
希望能因地制宜,成功進入英國和歐洲醫療通路
將來自臺灣的雃博負壓傷口治療系統等產品銷往歐盟等市場」
而臺灣輪椅大廠康揚
一開始便擺脫傳統輪椅鋼鐵器材
直接建立以「鋁合金」加工技術為核心生產線
技術創新可期。
近期,還因設計出可以傾仰、抬腳
後躺功能的智慧型高階電動輪椅車
獲得德國 iF 獎肯定
臺灣廠商累積三十年的種種努力與研發
為臺灣輔具產業發展奠定相當的基礎
如今,政府願意由上至下的整體發展輔具產業
更將揭開產業創新價值的新亮點
如何讓你 2016年 財運更旺?
全台最靈驗財神廟 - 北港武德宮,幫你「點財神燈」,
讓五路財神 照顧 你和家人的財運一整年!
『財神燈』 全台限量3000組►►立刻搶先預約點燈
1/15日前 訂購就送『招財錢母』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