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只想著要上大學!技職體系現在正夯,修冷氣 ... 比當上班族還好賺

談股論經

談股論經

  • 2015-12-25 15:28
  • 更新:2018-07-18 23:12

 

 

技職將再創台灣經濟奇蹟

技職教育熱潮全球延燒

被升學主義綁架許久的台灣

近年來也出現回歸技職教育的聲浪

《遠見》帶你從七大指標

檢視技職如何成為再創台灣經濟榮景的關鍵 ...

 

一起來看看

(贊助商連結...)

 

 

 

 

「不要只想進哈佛,當水電工比較實在!」

2014 年底前美國紐約市長彭博(Michael Bloomberg)在公開場合上對高中生這麼說

彭博認為,成績普通的高中生與其念大學

倒不如去讀職業學校,學一技之長,更能贏得好人生

 

其實環顧全世界,技職教育熱潮正在各地延燒

例如德國。多年來實施「雙軌制」教育

每年有 160 萬名德國學生參加學徒制的職訓教育

成為推動德國經濟的重要推手,吸引各國爭相取經

 

技職是一切產業發展根本

在台灣,面對就業環境不佳、大學生畢業找不到好工作

起薪不高等窘境,被升學主義綁架許久的台灣

近年來也開始出現另一波聲浪:「台灣要回歸技職教育!」

 

今年 3 月,新北市長朱立倫即大聲疾呼

上一代的台灣是由技職教育打造出經濟奇蹟

如果台灣要再創下個榮景,唯有靠技職

「技職教育是一切產業發展的根本!」

 

 

 

教育部近年積極復興技職教育

包含「發展典範科技大學」與「技職再造」正如火如荼展開

先後投入上百億元,除了系科調整、更新設備

也加強產學合作,擴大辦理「產業學院」契合式人才培育專班等

今年1月公布的「技職教育法」,更宣示技職教育進入新紀元

 

觀念正在翻轉,一些技職校院校長明顯感受社會氛圍的轉變

台灣科技大學校長廖慶榮說

有名校友曾在臉書上發文

說自己小孩念完松山工農後,便決定先工作去

「我看了馬上按讚,完全支持!」

廖慶榮現在即鼓勵考上台科大的學生先就業再回來念書

「這樣念書才知道自己要什麼,即使後來不讀了,也無所謂!」

 

台北科技大學校長姚立德則分享,有次他到金華國中演講

會後一名爸爸跑來答謝他

說小孩對美容美髮業有興趣

原本要反對到底,但聽完演講後

就決定放手讓孩子嘗試了!技職真的有翻身趨勢嗎?

 

《遠見》整理七大指標,發現技職近年的確表現不俗,有些更勝一般大學

 

指標1〉技職錄取分數 屢創新高

從入學來看,一股技職風潮在高中校園吹起

今年有 3 萬 8950 名高中生申請四技

比起五年前多出 4000 人

其中包含 4811 名學測 61 到 75 級分的高分群學生

例如嘉南藥理大學藥學系共吸引 1800 名高中生報名

蟬聯第一寶座,去年該系最低錄取門檻是 62 級分

最高則是可上台大的 72 級分

 

「醫藥分業後,藥師專業性備受重視,」

嘉南藥理大學藥理學院院長李冠漢認為

吸引高中生的關鍵是就業需求

藥師工作起薪有 40K 以上

技職設計系也是另一個吸引高中生的領域

目前就讀台科大工業設計系的林逸晟

台中一中畢業,當時學測考69級分,可上台清交

但從小學畫的他,國高中擔任教室布置六年

決定傾聽自己的聲音,「台科大是我的第一志願,要一圓設計夢。」

 

近年台灣掀起文創熱,加上系上課程走務實路線

加開 3D 列印、募資平台等課程

他說未來一點都不擔心

「是有太多選擇機會,不是沒有機會!」

 

 

 

指標2〉註冊率媲美頂尖綜合大學

又從註冊率看,去年全台 90 多所學校註冊率有九成以上

其中表現第一的並非是一般大學,而是雲林科技大學

註冊率高達 98.2%,招收 1331 人,僅有 24 人未註冊

相較於台大、成大和清大等校

註冊率是 95% 到 97% 之間

 

雲林科技大學校長侯春看分析

校園環境、師資和就業表現是重要原因

他表示,相較於市區大學,雲科大地理位置較遠

但占地 60 公頃,有容納 1500 人的羅馬式大禮堂

溫水游泳池等,「許多人說來過學校一趟,就愛上這裡!」

 

另外雲科大六成專任老師擁有業界經驗

高於其他大學。特別的是,曾在中國鋼鐵工作的侯春看

體認工作態度的重要,2012 年起

首創生命教育課程,列為大一生必修

設計種植蔬果、寫成長札記和感恩卡等活動

 

指標3〉證照逐漸列為畢業門檻

就學期間,包含證照率、產學合作和專利取得數目等

均是專業能力的指標

這也是許多技職學校的辦學特色

例如南台科技大學在兩年前將證照列為畢業門檻

機械工程系自動控制組開設專業證照學分

今年大一起必須取得乙級一張和丙級兩張,才能畢業

 

北科大去年辦理首屆「能源與冷凍空調工程系四技產學訓專班」

班上 40 名學生經由 1800 小時培訓

一年時間就全數考取冷凍空調裝修乙級技術士證照

證照率百分百,吸引冷凍空調業者搶人才

平均 18 歲的他們,每月薪水最高有 3 萬 5000 元

 

 

 

指標4〉產學合作金額 十年增六倍

至於產學合作,近年掀起大變化

以往,產學合作方式多以工讀或實習機會為主

讓學生畢業前到業界一探究竟

目前在一般大學,也多以暑期實習方式合作為主

但現在,業界與技職學校的合作更深入

據教育部統計,技專校院的產學合作金額十年來多出了六倍

 

其實,技職翻身的過程中,企業界功不可沒

其中,上銀科技董事長卓永財多年來大力疾呼社會與政府重視技職

就發揮重大影響力。「德國現在國力強,是因為技職教育太成功

台灣之前曾讓技職帶起台灣,為何要放掉呢?」他總是這樣說

 

他也身體力行,開出優渥的產學合作條件

與學校共同培育人才

像是與台中高工等校成立產學攜手專班

從高中到科大的長期計畫,實習期間即提供 26K 薪水

也能享有三節和年終獎金,許多學生私下說:

「沒想到實習也能賺人生第一桶金!」

 

就讀西螺農工電腦繪圖科的湯國蔚

每天身穿工作服負責操作 CNC 複合加工機作業,年僅 17 歲

已有三年工作經歷。這是上銀和西螺農工的第一屆產學攜手專班

招收 40 名學生進入上銀工作,由上銀師傅一對一教導

其中近七成學生可進入虎尾科技大學機械與電腦輔助工程系就讀

 

家裡開修車廠的湯國蔚,從小就對機械有極大的興趣

他直說這個計畫相當划算

不僅能邊上學邊賺錢,還能操作最新的業界設備

「許多同學都很羨慕我!」

 

 

 

指標5〉校園專利取得數目勝過業界

另外,專利申請則是展現研發能量和創意力的指標

不少技職院校表現得相當優越

例如遠東科技大學連續 12 年獲得全國大學院校師生專利申請第一名

亞洲排名第三,累積的專利申請有 3419 件

已核准專利數 2932 件,數量居全國之冠,表現甚至比業界還好。

 

最大推手是遠東科大創造力中心主任陳玉崗

他自己就是發明王,至今已有 200 件專利

「創意發明是種習慣,學生學了,一生都受用,」

學校從 2001 年開始,即將「創意思考訓練」

列為大二必修課程,並每年舉辦創意競賽

師生申請專利經費都由學校補助,學生耳濡目染下

也擁有創意思考,出國比賽獲獎連連

校友蔡東霖在學期間即累積 46 件專利

 

指標6〉就業表現比一般大學生亮眼

學生踏出校園後,就是展現實力的開端

就業率來看,一些技職學生的表現比一般大學生還要亮眼

裕隆集團就觀察,技職出身的員工較肯吃苦

有毅力,因此每年徵才重點都放在技職

 

上銀集團人資專員王允士也曾對外表示

技職學生比一般大學生更有就業優勢

包含肯動手做、流動率低等,上銀六到八成的學生都來自技職

 

 

 

指標7〉畢業起薪高 黑手變金手

從薪水來看,技職和一般大學畢業生已開始有落差

根據 2014 年 yes123 求職網調查發現

企業對擁有學士學歷的新鮮人,平均願意給的起薪是 2萬5052 元

若是出身台大、政大、清大、交大等校

願意給的起薪是 2 萬 7314 元

年輕人因而在網路上流傳一句話:「畢業起薪有 30K 就偷笑了!」

 

但其實,不少技職畢業生起薪,早就超過這數目

北科大統計,102 學年度的大學畢業校友起薪為 3 萬 3247 元

碩士畢業生更有 4 萬 3343 元。特別的是

傳統被視為「黑手」的職缺,已悄悄轉為「金手」

包含冷凍空調、飛機修護和車輛工程等

不僅就業率高,薪水也連番跳

 

畢業薪水 50K 起跳

例如今年 24 歲的邱柏誠,勤益科大冷凍空調與能源系畢業後

目前擔任和泰大金服務工程師,平時開著小貨車

在彰化地區從事冷氣維修

巔峰時段一天要跑十趟以上

工作不到一年的他,薪水已5萬元

 

勤益科大冷凍空調與能源系系主任管衍德表示

隨著節能意識提升,日後空調產業只會愈來愈好

這幾年學生還沒畢業,廠商就急著來要人

學生一下子就被搶光!

又如飛機修護領域也由於獨特,畢業生相當搶手

在華航和長榮公司的飛機維修人員中

比例最高是來自虎尾科大的飛機工程系,錄取率超過七成

 

虎尾科大飛機工程系系主任鄭仁杰說,首屆畢業生就留下好口碑

「業界曾驚呼,我們的學生怎麼這個也懂、那個也懂!」

他認為,20 年後亞太將是航空業最熱絡的地區

包含機師、空服員和維修人員都會缺人

「這是藍領、也是白領工作,畢業後兩年就有 5 萬薪水。」

 

 

 

結論

現在這個社會,大學畢業不代表鐵飯碗

不如有一技之長

才是在社會上立足的關鍵

 

本文由 談股論經 授權轉載,原文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談股論經

談股論經

歡迎光臨「賢哥不錯 」部落格,取其諧音「弦歌不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