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 :
單純分享"客觀財報資訊"與"公開資料收集",無邀約之實,價值之判斷依據公開且可取得公式之【價值河流圖 App】,無個人分析推薦之意,也不做買賣方向之推介,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任何交易行為須自行判斷。
P.S 請大家不要問我,能不能買、該不該賣、哪裡便宜、哪裡昂貴,這是違法的,回答你的話,我可能會收到巨額罰款 & 吃牢飯,公司的詳細介紹我都寫在文章內了,買賣要自行判斷才行,河流圖、文章與價值檢視系統,會是你最好的朋友。
🚫證券交易法第 155 條規定
意圖影響集中交易市場有價證券交易價格,而散布流言或不實資料,最高可處 3 年以上 10 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 1000 萬元以上 2 億元以下罰金。
🚫證券投資信託及顧問法 107 條規定
未經主管機關許可,直接或間接自委任人或第三人取得報酬,對有價證券、證券相關商品或其他經主管機關核准項目之投資或交易有關事項,提供分析意見或推介建議,處 5 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新臺幣 100 萬元以上 5000 萬元以下罰金。
資料來源 :
公司股東會年報、公司財務報表、法說會、CMoney 法人決策資料庫、 TEJ 經濟日報資料庫、股人阿勳價值河流圖 App。
過去一年股價下跌 30%
本篇的追蹤個股是 流行服飾的成衣大廠 聚陽 ( TW-1477 ),最初一次寫它是在 2019/12/24 ,期間最多跌到 96.7 元,最高漲到 280 元,目前價格則為 190 元,雖然在過去一年跌了 30%,但加上期間配發的現金股利,累計報酬仍有 35%,這再次顯示了低成本的好處,心理壓力特別小。
機能運動服訂單比例超過 5 成
已陸續洽談第 3 季訂單
成衣廠聚陽 (1477) 今年 Q1 營收近 80 億元,年增約 20%。公司表示訂單能見度至 今年上半年,並已洽談第 3 季訂單,對於全年營運看法樂觀。
展望 2022,歐美終端消費需求旺,重要品牌、通路客戶訂單動能續強,聚陽訂單能見度至今年上半年,毛利率較佳的機能運動服訂單比例超過 5 成,已陸續洽談第3季訂單。
聚陽指出,雖塞港仍是今年不確定因素,東南亞地區物流秩序逐漸步入正軌,海運不順問題有望消散;今年上半年營運將維持成長,估年增幅達雙位數,全年營收有望創高。
聚陽董事長 周理平
二代接班,平均年齡僅 43 歲
接班,究竟是「一個人」的事,還是「一群人」的事?隨著台灣中小企業進入接班潮,越來越多人意識到,這不能僅是老闆一人交棒,必須完成整個組織的世代交替,才可長久。
道理易懂,但真要做到,卻難上加難。然而,股價僅次於儒鴻的紡織股后聚陽實業,卻已為「接班」投入整整 10 年。
去年 聚陽 (1477) 繳出營收 289 億 ( 年增 16%)、每股盈餘 11.2 元 ( 年增 20%) 的歷史最佳表現,聚陽董事長周理平表示,這成果歸功於一批年輕主管。
早在去年疫情前,聚陽就陸續進行高階主管世代交替,年輕團隊正好在危機中上場。包括掌管工務的周理平兒子周心鵬、掌管營運管理的黃渝晴與掌管業務行銷群的宋佩芳等,平均年齡僅 43 歲。
周理平表示 : 「多去跟他們聊聊。他們很快就要百分之百接管聚陽的經營了!」周理平宣布,3年內將交出執行長大位給周心鵬。這表示公司最遲會於 2024 年完成全面接班。
用人才 9 宮格
找出團隊中的未來之星
聚陽如何評估抽象潛力?
- 直屬主管參考平時工作積極度、精準度、企圖心等,提報給HR
- HR主管評估整體能力,再回報建議名單給直屬主管
- 召開人才評價會議,周理平提供茶敘時觀察,共同決定升遷名單
■ 進入輔導計畫
- 待發展者:潛力突出,但績效較差,可能是新進人員或動機不足
- 績差員工:有一定能力,但可能尚未適應當前職務
- 落後員工:績效與潛力皆未達標準,須輔導或汰弱
- 基本勝任:績效符合目前職務,但未來發展有限
- 熟練員工:績效優,資深且經驗豐富,但潛力有限,為穩定中堅群
■進入主管培育計畫
- 明日之星:績效一般,但潛力突出,可能是動機不足或放錯位置
- 中堅力量:績效符合目前職務標準,為穩定中堅群
- 超級明星:高潛力高績效,須不斷給予舞台和專案挑戰,預計可升遷2級以上
- 績效之星:績效優異,有一定潛能,須持續激勵開發
每半年一輪考核
依績效分群人才、調組織
半年一次績效評估,是多數企業都會有的基本考核制度,但聚陽的做法更細緻。首先,以「當期表現」和「未來潛力」兩項指標,挑出績效最好的前15%到20%員工(約150人),再依照期待值細分為3群,例如第一群為「可望比現在提升兩個職等以上」。這批人,就是公司的重點培育對象。
其次,因應產業環境變化、每半年整理一次組織架構。舉例來說,疫情促使紡織業須遠距接單,數位行銷變得更重要,資訊部是否該從「部」提升到「處」?今年營收預計成長15%,業務處是否該擴編團隊,再新增幾位小主管?
「簡單來說,就是要列出組織內有多少位子、是什麼層級的位置、要搭配哪些人才,」周理平透露,近5年就進行了約10次組織調整。
最後,是由他親自出馬的一對一面談。聊到這裡,他翻出一份「執行長茶敘表」,裡頭密密麻麻,列出員工姓名、年資、職級、晉升後職級、茶敘時間。光農曆年後到4月底,他已面談了49位,平均每週得安排至少4人。更特別的是,裡頭許多人並非主管職,最年輕的幾位,年資甚至只在1年到2年之間。
年資尚淺,不就代表離職機率較高,面談可能做白工?「對,常有的事!」周理平坦言,「但我是這樣想的,談3個能有1個長期留在聚陽,就划算了。」
每半年重新按照績效分群(約有 3 成名單會汰弱換新)、盤點組織、進行一對一面談,代表人才庫滾動速度更快。而這也帶來周理平的第2項任務——為資深員工訂下透明、公開的退休時程。
5 年前,他頒布一紙公告:所有員工自 58 歲起,由公司主動協助進行職涯規畫,60 歲起退居二線,65 歲起正式退休。公告也註明了例外情況,例如東南亞廠區較難培養人才,2 名廠務主管都已年過 60 仍無法交班,就以個案處理。
定老團隊退休時程
每半年問「若升遷誰來接」
「我會白紙黑字寫下來,一是提早說明,不要讓他們突然承受未知狀況;二是公開遊戲規則,大家才不會覺得自己被針對,」周理平說。他也坦言,這是整個接班計畫中最難的,因為有人樂於提早交接,卻也有人自認身體硬朗,為何要下來?如果養成人才後反而得退到二線,那又何必配合?
「必須承認,這裡有一個人性的矛盾在,但你就是得面對,」他苦笑。現階段他的做法是:胡蘿蔔與鞭子並存。
例如,在聚陽中高階主管的 KPI(關鍵績效指標)中,「培育人才」的占比高達 10% 到 15%。他們每半年還得固定回答一個問題:「如果你突然被升遷,誰能接替你的位置?」必須交出第一、第二順位的兩個名字。填不出來就空白,但每 3 個月得找周理平報到,討論育才方針,再填不出來,就縮減到 2 個月討論一次;反之,育才順利的主管,晉升速度將更快。
又例如,考量到年過 60 的資深幹部們,多持有不少聚陽股票,除了定期書面分享公司經營動態,周理平每年還會籌備「退輔會飯局」,面對面交流,以免影響這批老員工退休後的投資規畫。
有了前面累積的基礎,去年,周理平終於迎來了接班計畫的第 3 步——啟動宛如家教班的「決策平台」,親自培育這批歷經 9 年評估、脫穎而出的接班梯隊。
有共識之前,必須先有共鳴
聚陽財會管理處資深處總經理、今年 44 歲的黃渝晴回憶,這個平台可分兩階段。第一階段約兩週聚會一次,不設主題,單純把這批來自各部門、平時只公事公辦的人關在一起聊天。「一開始不熟,真的是有點小尷尬。1 小時的聚會,大概過 30 幾分鐘就沒話題了,」她笑道。
周理平全程參與這聚會,卻幾乎不開口,等於逼著大家自己交流、慢慢降低心防。5、6 次後,第二階段改為每週一次,由他訂定 9 大主題,包括智慧服飾、品牌客戶發展、非洲策略合作等,都是聚陽已拍板的中、長程計畫,每人都須認領主題,再輪流擔任主席,負責帶領討論。
「到了現在,這聚會常常聊到超時!」黃渝晴透露,周理平甚至刻意要求大家時常聚餐,也會主動做東,讓大家透過吃飯,從公事、興趣一路聊到追劇。
一個董事長,為何要花這麼多時間凝聚團隊,連吃飯都仔細納入排程?「大家都希望決策團隊彼此有共識,但我認為,有共識之前,必須先有共鳴,」周理平認為,共鳴的事情越多,越了解彼此的作風,以後合作就會越順利,正如同EMBA非常重視同學間聚餐,目的就是建立這種「公事外」的情誼。
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的家族辦公室主持會計師陳振乾指出,周理平的養成策略,非常像是培養一群合夥人:「合夥人之間,最困難的就是互相信賴,而互相信賴的前提是互相了解。」
父子磨合與職責分工
新團隊領導力成未來挑戰
他坦言,聚陽可說是他聽過最細膩、架構最完善的接班布局之一,在傳產領域更是少見,但也不可忽略兩大背景因素。
首先,它股權非常分散,前 3 大股東分別為富邦、國泰、南山3家人壽,周理平家族持股僅約 4% 。且聚陽最初是由合夥人共同創業,因此形成了共同決策、共同治理、偏專業經理人思維的企業文化,與多數家族企業一人獨大的「家天下」截然不同。
其次,周理平僅有一雙子女,其他合夥人也都已淡出經營,僅擔任董事,這讓聚陽避開了一大堆家族二代競相加入、位置分配不足的問題。「通常這點是大家吵最久的!能夠直接跳過紛爭,開始布局未來,是他們很幸運的地方,」陳振乾說。
如今,周理平明確喊出3年內將執行長交接給周心鵬,紡織同業與傳承專家們多數看好,但也指出接下來的 3 件挑戰:
✅一、 董事長與執行長的職責分工。
這兩個職位長期由周理平擔任,但 3 年後將改為父親做決策,兒子負責執行,父子間如何磨合?一旦出錯,責任如何歸屬?
✅二、 少了強人領導後,接班梯隊真正的表現。
一位紡織大廠總經理分析,周理平已盡量解決老臣問題,為年輕人開出一大塊舞台,但紡織業仍有些大問題得仰仗經驗。例如,負責品牌客戶需求的業務及負責調配生產的廠務,這兩大頭永遠都是立場相左,只有老闆能出面擺平。年輕團隊是否已建立起這樣的威信?
✅三、 交出執行長後,周理平還會擔任多久的董事長?
對公司而言,這才是真正接班完成。否則仍然是上頭做決策,只是執行方法有所改變。
一張照片,宣布聚陽接班團隊正式出列。分別為業務行銷群宋佩芳(前排左1)、工務研發群周心鵬(前排右2)、營運管理群黃渝晴(前排右1),平均年齡僅43歲,皆為董事會成員。(程思迪)
本文出自 一張茶敘排程表助攻 紡織股后10年養百人接班團 - 精選文章 - 商業周刊 (businessweekly.com.tw)
P.S 我真的喜歡看這些 上市櫃公司創辦人的 公司治理相關訪談,也分享給大家。
聚陽 (1477)
全球第五大的成衣代工廠
公司成立於 1990 年,以 800 萬的資本額創立,是亞太地區著名之流行成衣,目前已有 3.3 萬名員工,是台灣成衣界的領航者,也是全球第 5 大成衣代工商。
同時為美、歐、日、台各大服飾品牌與零售業者代工,成為主要合作夥伴。2015 年起積極切入機能性服飾領域,運動服飾佔營收比重逐年提升,旗下機能性服飾近年來陸續透過超商銷售,提供涼感衣與發熱衣,由於超商具備普及率與便利性,推動成效已逐漸顯現,今年新接訂單中,就有 5 成是運動機能服飾。
產能轉移至印尼與越南
隨棉花價格、大陸勞工薪資等成本雙漲,品牌客戶為降低成本,下單也出現「集中化」現象,使得成衣代工產業也出現明顯「大者恆大」,對聚陽的接單成長相當有利。公司為降低成本,選擇印尼地區擴廠,產能已達集團 33%,是為未來主要的生產基地之一。
主要產品
流行服飾為主
公司主要業務內容為成衣設計、製造及銷售,產品分為三大類 :
- 流行服飾
- 運動服飾
- 睡衣服飾
包含長短褲、T恤、洋裝、襯衫、內睡衣、運動套裝、裙子、背心、針織服飾、夾克等,另提供的服務包括材質開發、供應商搜尋與管理、款式設計、流行趨勢提供、生產製造、研究開發、物流配送及電子資訊交換等,藉由這種全部到位的方式,提高與客戶的黏濁度。
近幾年,公司也有朝 智能醫 與 醫療防護衣做研發,Ex. 去年疫情,聚陽就是台灣防護衣國家隊成員之一。
營收比重
流行服飾佔 76%
機能性運動服佔 24%
根據機構研究報告指出,運動休閒裝正在擴大;隨著人們待在家裡,疫情促使人們轉向更休閒、更舒適的服裝。而運動休閒被定義為運動和休閒的結合,預估至 2028 年將以 8.6% 的年複合增長率成長,金額將達到 5490 億美元,成長速度超過任何其他類別。
有鑑於運動休閒趨勢不斷上升,聚陽將處於有利地位,可以從這一轉變中受益,並通過增加運動服裝產品的產能分配來提高利潤率。
- 運動服裝產品的毛利率為 26%
- 快時尚服裝的毛利率為 21%
根據聚陽於今年 3 月初的說法,公司目前接單已至 2022Q3,其中預估運動服裝將佔其銷售額的50% 以上(2021 年約為 30-40%)。
在哪生產
印尼與越南為大宗
聚陽在 6 個海外國家設廠,包括中國、越南、印尼、柬埔寨、菲律賓與賴索托。越南產能占比最大、約 40%,印尼 33%、柬埔寨 20%、中國 4% 與 菲律賓 3%。
賣給誰
美國廠商為最大宗
2020 年公司大客戶為 Gap 佔 23%,其次為 Japan Customer 佔 22%,其餘依序為 Target 20%、 Kohl’s 9%、Walmaet 6%。
不難發現,這些廠牌幾乎都是美國的流行服飾品牌,因此聚陽有 75% 的營收來自美國,由此可知,美國的零售市場好壞,將大大影響聚陽的業績。
客戶越來越集中
另外我們從下表也能得知,聚陽有超過 70% 的營收,來自 3 間客戶 ( Gap、Taeget、Japan customer),而且還有上升的趨勢,這對企業經營來說不是好事,因為只要大客戶營運出問題,聚陽訂單就會大減,等於聚陽的業績,也跟這些品牌廠的競爭力聯繫在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