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堅持的不是做什麼事,
而是做這件事情的初衷。」
當年因為一篇 親愛的英九,聽我說說話,好嗎?
以詼諧語調帶出對臺灣農業的憂心忡忡,
在網路上一砲而紅,
被網友封為「鳳梨王子」的楊宇帆,
今天他一改平日搞笑風格,
認真地對我說出這句話。
他是楊宇帆,讀過成大與台藝大兩所大學,
也曾去澳洲打工旅行,才華橫溢的他,
回台後婉拒朋友共同為新事業打拼的邀約,
選擇回到家鄉──台南,
將阿公過世後就荒廢的鳳梨田,
重新打造記憶中甜美的鳳梨王國...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以下為楊宇帆親自口述)
從小憧憬「離鄉」,
於是我被成大退學後
再考上台藝大!
從我有記憶以來,爸媽都忙於工作,
在台南新光村,是關廟地區的第二大村,
阿公三分大(約 900坪)的田地,
都拿來種鳳梨,印象中只要有時間,
我就會跑到田裡玩耍。
或許是因為太過獨立的性格,
在國三那年我便搬出去自己住。
大學以前,我的生活範圍都沒離開過台南,
台南一中畢業後考上成功大學經濟系,
大一上學期就被「二一」,大二被退學。
因為以前同學都考上不錯的學校,
在準備重考那年,我都覺得自己與他們格格不入,
即便朋友會來關心,但我仍一個人獨來獨往,
家人們則是很淡定,沒有多說什麼。
也因為高中同學們有不少離鄉唸書,
對於一直待在台南的我來說,離鄉反而是種憧憬。
後來重考上了台灣藝術大學圖傳系,
終於如願北上過著無拘束的生活。
我變身成「打工達人」,
在嘗試中 更了解自己!
為了應付生活開銷,我四處打工,
曾經做過時薪只有 60塊的工作,
接下來人體模特兒、上山下海的
野外研究助理都試過,
甚至是大家都覺得很可怕的藥物試驗,
我也沒缺席。
這些經驗對我來說有什麼意義?
很多人說這樣很不持久,
工作一直換環境,
沒辦法很專心去做一件事情。
我承認自己是個自我意識蠻強的人,
不喜歡一成不變的事,
對我來說人生就是要不斷去嘗試,
現在回想這些嘗試的過程,
都讓我更了解自己、更認清自己,
不喜歡的事情不會強迫自己去做。
比如說我曾經做過一份年糕工廠的工作,
發現自己沒辦法像機器人一樣一直做重複的事,
嘗試過後,至少我知道
自己未來絕對不能去做這種生產線的工作。
至於課業,每次期中期末繳交作品,
都覺得只是交差了事,
就也沒念完了,於是台藝大肄業。
或許在一般社會價值觀念下,
退學、肄業這看似不負責任的選擇很令人擔心,
但我單純相信每個選擇都是註定的。
在 2010 年夏天,
我上山做野外調查,摔落溪谷 20 公尺,
我的隊友看著我消失在他們眼前,
當時空氣一片安靜,
突然間「磅」的一聲響徹雲霄,
時間就好像經過了一世紀這麼久,
我睜開眼睛,看到一片藍天與綠樹,
心想:地獄原來有這麼美?
結果事實證明我是大難不死。
危險山難後,
一人到澳洲打工,
讓我更思念家鄉...
經過這次的山難,我得到了一個很大的動力,
不僅讓我謙虛地重返山林,
也給了我一個人出去的勇氣。
於是我一個人到了澳洲,打工度假、攔車旅行,
回想起來最有趣的是,
我曾發誓絕對不要去農場工作,
因為覺得太辛苦、太勞累了,
於是在龍蝦工廠、螃蟹工廠打工,也當導遊。
有個我的老師曾說:
年輕時候的流浪,是一輩子的養分。
我非常認同這句話,
那是一段非常寂寞的過程,
但卻也發現到一個人的力量很強大。
人在澳洲時,旅程即將告一段落回台灣,
我坐在大堡礁看著風景,
右邊山、左邊大海,覺得有點像台灣的蘇花公路,
一瞬間便鄉愁大起。
後來在火車上我做了一個夢,
我夢到台灣許多熟悉的人事物,
其中有一段是夢到小時候和阿公去鳳梨園的畫面。
我受一本書影響很深,叫做「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
書裡寫著:
老天爺都會給你一些徵兆,你要去解讀它,
對我來說夢境是一個潛意識,
想說老天爺傳達這個徵兆,是代表什麼呢?
我覺得這是老天爺在告訴我:
他要我回到家鄉的土地。
於是我就這樣子回家了。
站在阿公休耕10年的鳳梨田前,
下定決心要「種鳳梨」!
回台灣之後,我先告訴爸爸想種鳳梨的念頭,
沒想到他嗤之以鼻,
可能是我從小三分鐘熱度的性格,
他覺得我對這件事情只是說說而已。
而這時剛好有位朋友找上我,
他們家是開公司的,想找我一起打拼,
於是我動搖了,陷入一個掙扎裡,
我心想:這是社會認定很不錯的路,
但若選擇了,
一定會後悔當初沒有做自己想做的事。
於是我便婉拒了朋友的好意,但我也很感謝他,
若是沒有他,我不會知道自己的心意如此堅決。
雖然身旁更多人都是抱著看笑話的心態,
看我可以撐到甚麼時候,但這也讓我更加堅定。
回到家鄉台南,
我看著阿公那塊休耕將近 10 年的鳳梨田,
不禁苦惱了起來:
這些東西完全沒有概念,
連鳳梨要長多久都不知道。
像個無頭蒼蠅的我,除了利用網路,
在鄉間田野一看到老人家就問,
才知道鳳梨的生長期竟然是 18 個月,
整整一年半之久!
至於耕種方法,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說法,
土地特性不同、每個農夫個性也不一樣,
甚至鳳梨是要加工還是直接吃,方法也都不同!
但我知道理論學術與實際上有落差,
學術是死的,
所以我還是會自己操作,來獲得更多經驗。
找到 自己的「種田法」
受到朋友肯定 越來越有信心!
用著在澳洲打工存的錢,開始種植有機鳳梨,
當年阿公在周圍種的竹林,正好當綠籬,
避免了鄰田污染的問題,適合做有機栽種的基地。
有機的標準非常嚴苛,
除了相關單位會來看水質與土讓以外,
耕作時絕對不可以用農藥與化學肥料,
於是我用最天然的鳳梨酵素做液肥,
因為在種植的過程中,會和土地產生很強烈的連結,
想要盡量利用這個土地上或是附近的東西,
可以減少碳里程,找出自己的一套種田方法。
因為知道自己想要做這件事情,
身邊沒有跟我類似的人,
所以一開始有點怕怕的,
朋友都是走在所謂那種主流的社會裡面,
一路上也遇到很多疑問和困難,
但這些日子這樣慢慢做下來之後,
感覺有受到大家肯定、重視,
自己的心態上也會越來越有信心。
雖然1個月賺不到17k,
但堅持到底,
終於得到 爸爸的支持!
當然也有很多人問,收入怎麼樣?
我的通路很簡單,就是臉書(Facebook)和電話,
去年第一次收成,賺了 30 萬,
乍聽好像很多,但是要除以鳳梨生長期 18 個月,
還要扣除成本,其實仔細算下來,大家心照不宣。
在求學階段中我們總是學到許多分析,
我的結論是:若要做分析,沒人會想種鳳梨。
但我還是要去做,
我認為活在這世上,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
如果每個人都能盡量的發現自己、找到自己,
每人都是一件很獨一無二的作品,
發現到這世上有這麼多形形色色不同的人,
才有更大的同理心去了解其他人在做甚麼。
我把種鳳梨視為自己人生的過程之一,
想把這個過程做得很好很漂亮、把它呈現出來。
思考如何創造「價值」,
而不是「價格」!
我思考的是:
要怎麼去創造我的價值,而不是我的價格。
我相信我的價值創造出來,就會伴隨著收入進來,
即使我的收入不好,我也不覺得我的未來會不好,
把這些交給時間去證明,對自己要有一個信念。
長輩常告訴小孩要去做什麼,但沒人教你為什麼,
一直到現在,爸爸已經從不以為意漸漸轉為支持我,
甚至在他閒暇之餘還會下田來幫我,
當你知道你為什麼而活,就會知道怎麼去活,
我相信在任何一個領域做到極致,就會發光發熱。
與其口口聲聲 喊「國際化」,
不如先 做好「在地化」!
我有個朋友到美國念書,在留學生之夜裡,
因為不知道有甚麼能夠代表台灣特色,
只好硬著頭皮跳原住民舞蹈,
他回來之後跟我說:
「但我在台灣跟原住民根本沒有接觸啊!」
我覺得這是教育的本質問題,
當大人們口口聲聲喊著國際化的同時,
更應該要先做好在地化,
否則現在的孩子們,
吃到真正的水果時沒有感覺,
一定要到便利商店喝到甜甜的果汁,
以為那才是真正的水果,
這種情形的效應是非常可怕的。
很多長輩問我:
「這麼年輕沒有定性,會不會一下子就不種?」
對我來說,
該堅持的不是做什麼事,
而是做這件事情的初衷,
種鳳梨只是工具和媒介讓我去執行這個初衷,
而我的初衷就是想要對台灣的環境
和土地做些美好的事,
也想重現記憶中阿公的古早味,
對這個社會有啟發與思考,
更了解土地、教育、青年返鄉的問題,
我相信只要這個環境好,
不用怕沒有人回來。
但你說,
我們傻嗎?簡直白癡至極,
冒著一個月賺不到 2萬塊的風險;
我們聰明嗎?天才至極,
年紀輕輕就清楚、了解自己,
很勇敢地踏上這條人跡罕至的路。
因為這是我們想做的事情,
勇於做夢、築夢,並且踏實,
我們年輕,我們相信「未來」。
這個年紀輕輕就照著自己想法走的大男孩,
過著看似非常瘋狂、毫無章法的人生,
但他單純地相信每個選擇都是註定的。
直到現在,他勇敢地選擇了一條人跡罕至的路,
並決定要在這個領域做到發光發熱!
讓我們來複習一下,楊宇帆送給大家的這段話:
「該堅持的不是做什麼事,而是做這件事情的初衷;
當你知道你為什麼而活,就會知道怎麼去活。」
當你感到疲累時,是否可以抬起頭,
想想當初自己的初衷呢?
最後,讓我們給這位勇敢又有衝勁的
大男孩楊宇帆 用力地按個讚吧!
看更多生命故事,提升自我價值:
- 爸爸失智、離世,都無法陪在身旁… 他從警 20年揭背後心酸:我為人民服務,那我爸誰來照顧?
- 台大博士白天教書,晚上號召街友 夜市擺攤:沒人是自願流浪,台灣的「社會危機」你可看見
- 在建中當最後一名,被老師看不起… 他4年後拿全國冠軍雪恥:找到喜歡的事,把它做好,比成績更重要
- 為了生孩子變胖,卻成為前夫外遇的藉口… 她戴起面具,寫下悲傷故事:婆婆還說前夫是對的
- 一個人的重生,是用另一個人的死亡換來的⋯ 器官受贈者的真心話:「該悼念或喜悅,我不知道」
本文由 CMoney 團隊採訪報導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首圖來源 / 楊宇帆F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