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擺正,抓準時機向後仰!」
在體操教室中,
我看見了一位認真教導學生的男人,
從暖身到收操都細心在旁提醒學生要小心注意,
他是這個體操教室的主人──李恩至。
一個從小到大跑步比賽,
常常跑倒數第一名的男孩,
如何在 36 歲時,
翻身成為在日本家喻戶曉的體能極限王?
在他的帶領下,
我們一同經歷,
李恩至他那平凡又不凡的晚熟人生彎路...
以下為李恩至親自口述...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從小愛運動
但跑步卻永遠最後一名
從小我總是精力充沛,
愛跑跳、翻滾、爬上爬下,
在穿著紅色運動服、小小的身軀裡,
就像是蘊藏著無限的能量般,
也因為對李小龍的崇拜,
我總幻想著長大後當上武打明星的帥氣場景。
但這樣的滿滿自信,
卻在國小二年級得到倒數第二名的賽跑比賽、
國中時的賽跑也是倒數的成績、
高中在台灣區中等學校
運動會障礙賽得到「最後的冠軍」,
而深受打擊、蕩然無存。
賽跑總是在倒數名次中落幕,
比賽結束後,我常常坐在人潮散去的操場邊,
明明打從心底深愛運動,
但卻被狠狠地拋出運動場外,
看著運動場上的橙色夕陽,
我難過地低下頭問自己:「是怎麼一回事?」
逐漸發現自己的身體特質
轉換跑道重新出發
雖然賽跑比賽讓我感到挫折不已,
但我逐漸發現,
每每在各式各樣的翻滾中,
自己總是能讓旁邊的人驚呼連連並贏得如雷的掌聲。
我隱約感覺到翻滾是自己與生俱來的能力,
或許應該要試著做自己擅長的事、走自己的路。
國高中時期的我非常喜歡觀看體操比賽,
對選手們靈活的身手、體態優美的身段都很嚮往,
在 16 歲那年,顧不得已經是高中生的年紀,
我下定決心要報名參加「兒童體操夏令營」。
為了學體操,
16歲的我鼓起勇氣
參加兒童體操夏令營
上課的第一天我鼓起勇氣走進小小的教室,
和一群小學生一起上體操課。
當然,可以想像這樣的畫面,
在外人眼裡看來是有些好笑。
而教練明白的告訴他:
「體操要在 6 歲打基礎,
你起步比別人晚了十年,
想成為國手是不可能的。」
我無奈地心想:
「一起上課的小朋友們,
也會覺得我這個哥哥是異類吧?
但我還是要嘗試看看,
不能試都不試就回去。」
還記得第一堂課,
其他小學生們看到我走進教室,
都以為我是這堂課的教練,
後來一起聊天之後
發現原來一樣是來上課的同學,
就開始捉弄、打鬧在一塊。
後來第二個禮拜,
我被換到一個類似選手訓練班的地方,
那時我的開心實在是難以言喻,
精力永遠是全班最旺盛的,
下了課都久久留在教室不肯走。
回想起來仍舊覺得很快樂,
除了平日,假日還會偷偷跑去教室練習,
管理員阿伯還會跑出來罵我趕走我。
當然在這段時間內,
我很清楚自己起步晚、條件又不如人,
所以便更加積極地訓練自己,
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做到最好,
練習前一定先請教老師,
這樣的學習方式讓我可以
清楚了解問題點的所在。
發狂似的練習體操
終於讓我找到自信與驕傲
在參加體操課的 6 個月後,
我成為當時體操二線選手中
最有爆發力的高中生,
也因此幸運地考上台北體專。
還記得有天,我在教室學會了後空翻兩圈,
當下真的是欣喜若狂,
因為我明白這項動作對某些選手而言,
可能必須花十年功夫才辦得到,
體操,使我在體育這塊
重新拾回了自信與驕傲。
體專畢業了,
但我未來的路在哪裡呢?
雖然對這方面很有熱情,
但由於體育相關的出路很有限
考慮到現實生活,
所以體專畢業,服完兵役後,
24 歲的我開始曾試過各種不同的工作,
包含像是餐廳服務員、
幼稚園體育老師、業務等等,
但一路上都不是那麼順遂,
失望之餘,我也給自己訂下期限:
如果 30 歲以前事業如果還沒有成就,
就回到體育圈。
於是在 30 歲那年,
我開始了人生的第二個「晚起步」──攀岩運動。
活出第二段精彩,
攀岩讓我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那時身邊的同事接觸了攀岩,
便熱情地找我一起參加,
第一次去覺得又累又辛苦,
第二次更是想直接放棄,
本來躲在房間不想去上課,
但又覺得自己是體育系畢業的,
可不能這麼輕易就認輸!
其實一般的運動員,
在 30 歲後體能便已越過巔峰,
開始走下坡;
但相反地,
我的運動生涯卻在 30 歲之後才開始,
學習攀岩後,很快地拿到攀岩教練資格,
也順利成為國家的代表選手。
「『體操』打開我的身體脈絡、
『攀岩』讓我攀登體能高峰,
我找到自己的優勢並讓它發光發熱,
只要將腦中的想法化為實際的行動,
每個人都可以是自己的教練。」
一路走下來,我開始這麼相信。
挑戰最難的──
參賽日本「極限體能王」
在日本擁有高收視率的「極限體能王」,
一年分為春、秋兩季,
「極限體能王」雖然只有 4 個大關卡,
但 17 年來,只有 3 名選手
完成 4 關全破的完全制霸壯舉。
前往的挑戰者,
不但有日本國內的頂尖高手、奧運選手,
還吸引外國選手參賽,
節目在美國、台灣等地開播後,
形成一股體能王風潮。
當時在家看電視,
剛好轉到這個節目,
看到最後的結束字幕,
正在強力徵求台灣人參賽,
我心想有機會就應該抓住!
於是毫不遲疑地立刻拿起電話報名,
後來才知道我是台灣第一個報名的人!
那年是 2006 年,
我第一次參加便順利通過第1關,
讓台下的日本觀眾驚呼連連。
之後 7 年,我就持續向冠軍挑戰
從 2006 年開始到 2013 年,
我總共代表台灣參加過 11 次的極限體能王,
其中在 2010 年春、秋兩季皆奪下冠軍,
讓日本人對台灣刮目相看。
其實,參與「極限體能王」
一直都是場和自己的比賽,
不會因為別人的成敗與否
而影響自己是否闖關成功,
體能王的訓練,
絕對是我人中生的重要加持,
使我在極限體能運動的領域裡佔有一席之地。
車禍骨折
仍積極追求夢想
結果現在看起來,雖然還算令人滿意,
但其實過程並不如想像中順遂,
例如:在 2009 年極限體能王結束後一星期,
在一場深夜大雨中,
因為視線不佳加上天雨路滑,
我整個人從機車上摔下來,
造成右肩鎖骨粉碎性骨折。
躺在醫院裡,
醒來後第一件事就是想要活動身體,
看看究竟傷到甚麼程度?
但病房外的景色已經由白漸漸轉黑,
我卻始終連一張紙都沒有辦法拿起來,
更別說是刷牙、洗手
這些簡單的日常動作都做不到。
但當時距離 2009 年世運會越來越近,
身為攀岩項目國家代表的我,
看著自己因傷而日漸萎縮的肌肉,
默默下定決心要讓一切重來,
與醫生一起密切的討論復健方法,
到處打聽有效的快速復原撇步,
在 2 個月內密集的治療復健、肌力訓練,
過程雖然痛苦,但我卻重新認識了自己的身體,
積極復健讓我在傷後的第三個月,
已經可以繼續參加攀岩速度賽了。
經過這次的事件,我知道,
「選擇用積極的態度來面對這次的傷害,
正面能量對任何人而言都是重要的。」
我的夢想:
「幫助人們突破自己的極限」
現在我在自己所創辦的體操教室教導翻滾課程,
我的學生有從中南部搭火車、搭飛機來,
課程學員除了男生之外也有女生,
儘管每個人的動機不盡相同,
但他們練習時臉上流露的光采,
都常常讓我想到當年的自己,
憑著一股熱情努力的學體操,
帶著十足的傻勁與夢想。
從學生們的身上,
我看到「天份」並不是學習的唯一條件,
有幾個學生本來不被看好,
但在經過幾次認真練習之後,
竟然也學會空翻了,
十足應證了「勤能補拙」這句話,
其實學生們也給了我很大的啟示與鼓舞,
讓我知道原來自己可以憑藉著過往的經驗,
激發人們深藏在心裡的一絲夢想,
並幫助他們達到自己不曾想過可以突破的極限。
採訪的最後,我問李恩至,
有沒有什麼話想跟 CMoney 的朋友們分享呢?
這位台灣極限體能王──李恩至笑著說:
「不用太過小心翼翼,
勇敢的放膽去嘗試每件想做的事,
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向,就努力朝那裡前進吧!」
英國首相邱吉爾曾說過:
「勇氣是人類最重要的一種特質,
倘若有了勇氣,
人類其他的特質自然也就具備了。」
或許人生在世有許多世俗的枷鎖,
使得我們沒有勇氣朝自己所想要的方向走,
就像當初李恩至若是沒能鼓起勇氣報名兒童體操班,
或是沒有勇敢的再去上充滿挑戰的攀岩課,
相信他的經歷就不會這麼精彩!
看完李恩至堅持到底的故事,
你是不是也想鼓起勇氣做自己了呢?
「找到自己的優勢,放膽做你想做的事吧」
最後讓我們給這位
在體操界努力奉獻的老師李恩至,
用力地按個讚吧!
看更多生命故事,提升自我價值:
- 爸爸失智、離世,都無法陪在身旁… 他從警 20年揭背後心酸:我為人民服務,那我爸誰來照顧?
- 台大博士白天教書,晚上號召街友 夜市擺攤:沒人是自願流浪,台灣的「社會危機」你可看見
- 在建中當最後一名,被老師看不起… 他4年後拿全國冠軍雪恥:找到喜歡的事,把它做好,比成績更重要
- 為了生孩子變胖,卻成為前夫外遇的藉口… 她戴起面具,寫下悲傷故事:婆婆還說前夫是對的
- 一個人的重生,是用另一個人的死亡換來的⋯ 器官受贈者的真心話:「該悼念或喜悅,我不知道」
本文由 CMoney 團隊採訪報導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圖片來源 / 李恩至 授權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