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三月的這一天,我來到台南,
在台北濕冷的環境待久了,
一出車站就感覺到溫暖的氣息,
陽光煦煦的照著,十分舒服。
到了喜宴會場,我走過沿路搭建的遮雨棚,
棚子裡兩側排滿的紅色大圓桌,中間鋪條長長的紅地毯,
這就是台灣人傳統的習俗「外燴」(台語「辦桌」)。
在婚禮開始前,有一位年輕女孩,
拿著相機專業的拍著場景跟廚師的料理過程,
80年次的她,是外燴師傅請來的活動設計師─方雅霖。
等喜宴結束後,和她坐在料理區,
我們談起她是如何開始這人生的第一份工作……
(以下為方雅霖的親自口述)
為了爸爸的心願 報考不動產經紀人
就讀設計系畢業的我,
還在思考是否真正走這條路下去時,
因為爸爸本身從事不動產行業的關係,
他便告訴我:
「你剛畢業還有時間,去考不動產經紀人吧!」
「那是甚麼啊?」我一臉疑惑的看著父親說,
因為從小到大的我並不喜歡坐整天K書,
奶奶甚至給我取了「野馬」這個綽號,
但父親希望我接受他的要求,
反正現在沒甚麼事,那就來挑戰與嘗試新的領域吧!
於是尋找了幾間補習班就報名開始學習了!
補習班坐隔壁的男同學 沒想到竟是「外燴老手」
進了補習班發現坐在我旁邊是一位親和力十足的同學,
也是我第一個認識的人,
一開始我們都是聊功課、工作經驗的內容,
但每次下課時看他都很趕著離開,
於是我很好奇他到底在忙甚麼,
他告訴我說他還有兼差另一份工作。
「那是什麼樣的工作啊?」我更好奇的問著,
他有點不好意思的回說:「我去幫忙『外燴工作』。」
「是辦桌嗎(台語)?」我有點驚訝地問著,
他笑著點點頭,這讓我更好奇。
於是他開始聊起他兼差外燴這行業的一些事情,這過程中我不斷的提問題,
「啊!不然這樣好了!」他突然拍了一下手
然後繼續說著:
「剛好我們行政主廚想聽聽年輕人看待”外燴這行業”有什麼想法、
甚至想是否可以轉型,看你這麼有好奇,
不然就約個時間你可以跟他聊聊並提供他一些想法?」
或許是對這傳統習俗的好奇心太強烈,
於是我就答應了!
跟總舖師談話後,有股衝動想了解台灣專有的辦桌文化
那一天,我跟主廚(台語俗稱總鋪師)見面是約在某一場外燴的準備前夕,
我腦中以為主廚都是像電視上,
會稍有年紀、想法固執、穿的工作服或手上都油油膩膩的,
但看到他的第一眼,從他走向我途中,
我發現他穿著乾淨,手戴純白乾淨手套(看起來很注重衛生)、
笑容可掬的走來跟我握手,近看起來超年輕,
而且我們開始訴說彼此的想法,完全跟我想像的不一樣,
「現在多年輕人都改去飯店辦喜宴,都被洋人化了,
但外燴才是台灣人真正的傳統,
我很想把這份傳統在轉型發揚,
讓更多年輕人可以注意到這傳統的美。」
總鋪師 用他那堅定的眼神說著,
透露出他對自己行業的認同感,而且很想突破。
結束後他告訴我:「因為你喜歡攝影,如果有時間的話,
歡迎來我們的工作環境了解,幫忙拍拍照建立粉絲團打廣告吧!
這部份是我們這年紀最不會使用的!」
我聽完他的訴說後跟之前對外燴的想法完全改觀,
在之前我心裡想:
「結婚我一定要辦在飯店裡,多羅曼蒂克阿!
辦桌那種流水席感覺有夠俗耶.......」
但經過這次的聊天,讓我有股衝動想了解台灣專有的習俗傳統……
參加姊妹的婚禮後 意識到年輕人想法對外燴的『威脅』
幾天後,我去台中餐廳當我姊妹的伴娘,
這次的婚禮讓我想看看城市裡的餐廳,
是否有值得參考或不錯的菜色是外燴沒有的?
外燴跟餐廳差別在哪 導致年輕人不再選擇?
來到了新娘家 我與她們幾個女孩們興奮的打鬧成一片!
「喂喂喂!你結婚怎麼沒考慮用外燴的方式啊?」我好奇地問著新娘,
「你說【辦桌】唷?」
她毫不猶豫的告訴我:「當然辦在餐廳阿!我爸媽有去比較,
雖然辦桌比較便宜,但在市區都要申請路權,而且是戶外會好熱喔!
我不想脫妝然後一直補妝,很麻煩耶!
重點是餐廳比較有婚禮的感覺,辦桌好像在拜拜唷……」。
原來如此!在與她們交流後,
我才發現現在便利、舒適已經是年輕人的考量了,
結婚一輩子只有一次,美觀才是重點,價格不會再是最重要的。
當進了餐廳開始準備當伴娘的職務時,
我突然感受餐廳與外燴的更大差異-「氛圍」,在餐廳是可以被製造的!
因為點點蠟燭、投射燈七彩照映、乾冰噴灑著,
是覺得感觀很漂亮,讓賓客的感覺舒適很多。
這時已經意識到外燴這一塊的『威脅』了,
我拿起來筆記開始抄寫,也簡單列了幾項分析,
回去給主廚一些資訊。
憑著一股衝勁 我正式成為外燴員工
回去的路上,我打電話跟他約了一間飲料店討論,
他看到我分析的差異性,
威脅與劣勢 比機會、優勢多很多,
當下看他的懊惱的樣子我感到不捨,
「沒關係!我們就拼看看吧!我有什麼鬼點子就幫你想想!」
我拍了拍總鋪師的肩膀大聲的說,
於是幾天後,我就正式參與外燴的工作,
總鋪師也升格成我的老闆,
這成為我剛畢業學生的第一份工作(活動攝影、設計、企劃粉絲團)。
師傅阿姨的用心 讓我看到『合作』才是團隊最重要的動力
「噹噹噹噹噹噹」,鬧鐘拼命地響著,
我突然驚醒,這是我今天第一天上班,
時間是清晨5點,
工作就是要幫外燴的製作過程拍照並深入了解他們的環境,
找出他們的優勢性。
我趕到了現場,
外燴場地裡黃色的燈泡照在紅色的棚子上,
在還沒天亮的4點清晨裡顯得格外顯眼,
第一次走進外燴的廚房,
雖然是在戶外架設器具,
但是完全不會輸給餐廳的廚房,
甚至因為沒空間的限定,蒸籠都比餐廳大一號。
我慢慢地走進觀察師傅和阿姨他們做菜的流程,
完全公開公證的用真材實料開始料理,
跟餐廳的製作流程相比消費者是看得更放心,
而且做法完全不馬虎,從洗菜、挑菜開始,
到最後的拼盤甜點,
雖然沒有餐廳的華麗場景,但完全不會不如餐廳料理。
例如冷盤,從雕花到擺盤,
不會因為盤數多或只是裝飾品就隨便處理,
看到師傅專注的看著食材細細的雕刻,
阿姨們非常用心的擺置,
只要上桌的盤子上有一點油漬,
就會用乾淨的布仔細的擦掉,
重點是每盤都會檢查,
真的感覺的到把最好的一面給顧客。
外燴中裝飾的花朵是從食物中雕刻出來的,
當食物變成另一種附加價值所形成的裝飾品,
也是每一位師傅賦予它生命,
只要[用心]每一樣產品都有全新的生命力。
對於食物的品質他們非常的要求,
新不新鮮、有沒有煮熟或熟透這都是非常講究的。
甚至還有很多他們自行研發的新菜色和創意料理,都是餐廳吃不到的。
【鑲煎澳洲海明蝦】 【味噌醬松板豬肉】
原以為外燴就是我小時候的印象,
紅色的大圓桌加上沒有靠背的小鐵椅,
但慢慢的從內場走到了外場,
發現現在的外燴真的可以比擬大餐廳喜宴,
看到阿姨們用心的在桌面上鋪著桌巾,
擺設桌上的碗盤跟餐巾,
以前外燴的菜單都是一張A4紙護貝放桌上,
但他們用心到連菜單都設計過,
想給賓客享受賓至如歸的高級感受。
雖然大家各忙各的,幾乎沒什麼時間交談,
但是像師傅把食物快煮好時,
轉過頭就會看到有人把盤子準備好在桌上等裝菜,
即使有人的事提早先做完了,
但是一定會去幫忙別人讓流程速度加快,
沒有人會閒著,
彷彿有一種無聲的默契存在,
這時我想到第一次跟總鋪師見面聊天的一句話:
「『合作』是團隊最重要的動力,
不僅讓我們相互幫忙更可以完成目標,
目的也是掌廚們烹煮出最美味的饗宴。」
為了每對新人最重要的這一天, 再辛苦都是值得的!
幾個禮拜下來,對於外燴的認識越來越深,
內心漸漸感到非常澎湃,
因為還沒真正認識外燴這環境時,
只要有囍宴我一直都以包紅包、
準備喝囍酒的一位賓客身分出現,
坐席後吃完辦桌、喝完囍酒拿完囍糖,
拍拍屁股就走人了,
完全沒有用心去體會這份台灣傳統的美,
但這幾次全程跟隨著每個工作人員的腳步後,
比起之前的想法實在有更深的體悟,
因為當你中午吃宴席時,
也代表著每個員工都是從半夜就起床上工準備的。
而他們都是五、六十歲的阿姨、叔叔們,
甚至有七十來歲的阿嬤也開心當起洗碗工,
猶記得第一天上班的時候,
我問現場的阿姨他們幾點到現場準備?
「哦,阮都差不多2點多起床,3點到這裡準備場地食材。」
阿姨們用很有活力的聲音回答我。
但更另我欽佩的是,他們永遠都保持著笑容,
總鋪師告訴我:
「其實這些阿姨們都不是因為缺錢才來工作,
而是那個跟大家一起的「氛圍」,
也為了保持這個傳統、為了給新人最完美的一天,所以才會願意來這裡的。」
有熱情,什麼行業都可以走出自己的精彩
沒錯!我慢慢了解他們後,
每位阿姨真的很可愛,
甚至看到她們在每場宴席中都如此盡心盡力,
把這個團體當作大家庭在付出,
雖然工作盡本分是絕對的,
但有時候多用點心生活就會不一樣!
而我也還在走我的路,
如何用我小小的力量 去幫助這個團隊,
也幫助這個傳統產業,找到新生命,
這就是目前我現在想做好的事!
回想一下,當初原本是要進行考試的計畫,
但在巧合之下認識了在做外燴的同學,
進而接觸了主廚而意外的讓我認識了台灣的傳統文化。
這一切只因當初一個隨意的決定,
我從來沒想過的這個行業,
竟然是我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
「現在我明白,
一切的計畫都會在任何一件小插曲中改變,
接下來的人生我很期待也很緊張,
但我會努力的去面對它,
因為每個不經意的緣分,
都是一個契機,能讓你學會把握當下、用心感受生活。
說完總舖師跟我的小小故事後,
希望 大家也都能找到自己能熱情投入的方向,
有熱情,不管什麼工作,都可以走出自己的精彩!」
方雅霖用心拍的每張照片,
都讓我們看得到背後的故事,
以及傳統文化的保留與熱情。
沒想到當初不經意的一個決定,
竟然改變她的職場路這麼大!
而方雅霖也選擇勇敢接受生活中的每個驚喜,
關於未來,還有太多未知數,
讓我們抱著期待去迎接吧!
最後,讓我們一起給這位熱情投入的新鮮人以及總舖師們按個讚吧!
也歡迎分享給FB親友 一同增加滿滿的動力喔!
請在下方 給我們一個讚/分享 就是小編持續找尋感人故事的動力:)
PS:小編我開了一個網誌主題,命名為『我的人生,我的選擇』,
想採訪報導身旁的素人敢勇於不同的故事(不論成功或跌倒,我們都感興趣喔),
若您或親友 也有人生的故事願意與我們大家分享,歡迎來信投稿,
或留下聯絡方式,小編我會盡快與您聯絡喔:lele@cmoney.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