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檔不敢低接、上漲不敢追 ... 害你錯過許多「錢景」嗎? 多重收益讓你的投資「趨吉避凶」

摩根資產管理

摩根資產管理

  • 2015-11-16 11:42
  • 更新:2018-07-22 12:18

低檔不敢低接、上漲不敢追 ... 害你錯過許多「錢景」嗎? 多重收益讓你的投資「趨吉避凶」

(圖/shutterstock)

 

 

高點不追 低點不進

全球市場上沖下洗,不論投資新手或市場老手

都想等待一個完美的進場時間點

但是面對人性,在投資之路上

大家最常碰到的問題就是高點不敢追、低點不敢進

一直在場外做一位市場觀察者。

 

如果碰到市場下跌,就暗自慶幸「好險當初沒買」

要是看到市場反彈,則心想「總會有拉回的時候」

但,這樣的等待通常會一等再等

到最後才驚覺已經空等好幾年

只能望著財富歷史懊悔

為何當初不在市場恐懼時貪婪

 

這個現象,觀察基金定期定額變化最明顯

因為這些數字反應的正是集體投資人的操作人性

 

為什麼我這樣說呢?一起來看看吧 ...

 

(贊助商連結...)

 

 

 

投資人的通病讓你錯過賺錢時機

有一個有趣的數字和大家分享

今年 3 月,國內定期定額人數曾來到單月 76.1 萬筆的高峰

但此一榮景並未維持太長的時間,隔月

全球股市漲勢並未就此打住

但定期定額扣款人數卻只剩下72.4萬筆

只是因為上漲了,不敢追了,結果市場一路漲至 6 月才打住。

 

時間再快轉至今年9月

當時全市場大震盪,不論股票、債券、匯率無一倖免

可想而知,投資人信心受傷,定期定額筆數與金額也跟著大減

全台9月定期定額投資筆數只剩下67.4萬筆

定期定額金額降至36.6億元

成了春節以來扣款金額最低的月份

結果,10月份全球股市漲了一成

 

從這二段期間數據就可以輕易看出

漲勢不敢追、低點忙殺出

就是多數投資人最大通病

而事實證明,股市常就在投資人低點殺出後開始反彈

相信不少投資人,都心有戚戚焉!

 

今年台灣定期定額投資人扣款變化

(資料來源:投信投顧公會,統計至 2015/09/30)

 

投資一定有風險 才會有甜美報酬

當然,如果你的理財選擇打安全牌

將錢存入銀行,穩穩賺取些許利息

並沒有不好,但唯一要思量的是

必需好好規畫這筆儲蓄要用在應付未來長期資金需求、退休生活所需

還要能抵抗物價上漲壓力。

 

在這個情況下,當朋友投資賺錢可以犒賞自己

像是買個包包、出國血拼時,別投以羨慕的眼光

因為你選擇以儲蓄做理財後盾

 

但要是你不希望只是羨慕朋友在投資市場挖寶

那麼,何不試著進場投資?唯一要謹記的是

報酬與風險是並存的

願意承擔風險才有機會獲得甜美報酬。

 

用多重收益基金跨出第一步

若不想一開始就踏入高風險的投資市場

以現階段市場來看,這時的安全牌

應該是由降低波動,再求增加收益

具備多元化、全球化與彈性的多重收益基金

就很適合作為投資理財第一步。

 

多重收益基金可以說是過去股債平衡基金的進階版

以前,平衡基金投資內容非股即債

現在,進化版的多重收益基金,除了股票和債券外

還有REITs、可轉債、特別股等另類資產,一套錢放在多元資產

而且各類資產之間可能負相關,擺脫齊漲齊跌的命運

達到先求降低波動,再求追求收益

這就是為何稱為「多重收益」基金

 

投資第一步要先踏得穩先建立投資信心

從多重收益基金下手,就是很好的入門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於高收益債券之信用評等未達投資等級或未經信用評等,且對利率變動的敏感度甚高,

故以高收益債券為訴求之基金可能會因利率上升、市場流動性下降,或債券發行機構違約不支付本金、利息或破產而蒙受虧損。

高收益債券基金不適合無法承擔相關風險之投資人,投資人投資以高收益債券為訴求之基金及新興市場債券基金不宜佔其投資組合過高之比重。

基金配息率不代表基金報酬率,且過去配息率不代表未來配息率。基金的配息可能由基金的收益或本金中支付;

任何涉及由本金支出的部份,可能導致原始投資金額減損。基金淨值可能因市場因素而上下波動。

定期定額投資人因不同時間進場,將有不同之投資績效,過去之績效亦不代表未來績效之保證。

 

 

更多多重收益投資概念 於此

本文由 摩根資產管理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