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我鼓勵每個人經常問自己-「為什麼」?
為什麼你會做現在所做的事?
你的目的是什麼?
相信不論是個人或企業,
一定都能獲得更大的成就 -- 陳惠雯 臺灣安麗總經理
是怎樣的思維,
讓萊特兄弟,帶人類飛上天空。
是怎樣的思維,
讓小市民 - 賈伯斯
打敗大企業,成立蘋果
其實他們成功的原因很簡單:
因為他們都是從
「為什麼」開始!!!
趕緊接下去看看...
(贊助商連結...)
什麼是"黃金圈"思維?
要激勵人心-
先得從問「為什麼」做起
作者Simon Sinek
提出「黃金圈」的思維想法,
「黃金圈」是由三個圈圈所構成
最外圈是「做什麼」(what)
中間一圈是「怎麼做」(how)
圓心是「為什麼」(why)
黃金圈有助我們從不同角度理解,
為什麼某些領導人及組織,
能擁有非比尋常的影響力。
● 做什麼(What):
無論規模大小、身處哪個行業,
世界上任何組織都知道自己是做什麼的,
每個人都能說明公司提供什麼商品,
或自己在組織內負責什麼工作。
換言之,定義做什麼,非常容易。
● 怎麼做(What):
有些公司知道怎麼做自己的工作,
這些做事方法的定欺,諸如
價值主張、專業流程、獨特賣點等。
● 為什麼(Why):
很少人能清楚說明,
自己為什麼會做現在所做的事情。
為什麼指的並非賺錢,這是結果,不是原因,
它是一個目的、使命、信念。
你們公司為什麼存在?
你每天為什麼起床?
為人什麼要在意你們的商品?
先問,為什麼
啟動你的感召領導力
一般人做事通常是由外而內,
先知道要做什麼,
然後再想怎麼做,
最後才會思考為什麼要做,
但其實這樣的作法是本末倒置!
那些能夠激發熱情、
啟迪人心的組織或領導人卻不一樣,
無論規模大小、行業為何,
他們的模式都是一種由內向外的過程。
蘋果電腦為什麼能連年創新?
許多電腦公司的廣告訴求
都是從「黃金圈」的外圈開始
先談自己是做什麼的
然後再說明自己的產品有何不同
最後再期待消費者購買
這類公司的廣告會是
我們很會做電腦
我們的電腦有最美的設計,不但使用簡單,且容易上手
想要買一台嗎?
這種廣告真的很沒有吸引力
但大多數企業都採取這種方式。
這是企業常規,先從做什麼開始:
這是我們的新車,然後告訴我們是怎麼做的,
為什麼比較好?
真皮座椅、低油耗,還有超優惠利率方案。
最後,他們要我們心動不如馬上行動,
並期待我們做出決定!
蘋果電腦 - 從為什麼開始
我們所做的每件事,
都是為了挑戰、改變現況,
因為我們相信「不同凡想」的力量。
而我們挑戰現況的方法,
就是讓我們的產品擁有最美的設計,
而且簡單、好用,
剛好,我們做的就是最棒的電腦,想買嗎?
這個訴求完全不同,
連感覺都和前面截然不同,
可能看完之後,
我們會想趕快想買一台來試試。
但我所做的,
只不過是調整一下訴求的順序而已,
沒有什麼了不起的花招,
也沒有免費贈品、名人代言等手法。
當然,蘋果做的不只是調整訊息而已,
他們從為什麼開始和消費者溝通,
這是一種使命、理想或信念,
跟他們做什麼沒有半點關係。
他們是做什麼的,也就是他們的產品,
從電腦到小型消費性電子商品,
並不是顧客購買蘋果產品的主因,
只是蘋果信念的具體呈現。
吸引大家購買的,不是你做什麼
而是你為什麼做
Apple 所做的事都是為了改變現況
相信「think different」
2001年10月Apple推出iPod
訴求的不是「最好的隨身聽」
而是「能放超過1000首以上歌曲的口袋裝置」
配合iTunes網路付費音樂下載系統
在短短的時間裡就擊敗SONY的Walkman系列
不到7年蘋果售出了第一億台的iPod
2007年
Steve Jobs推出了改變世界的iPhone
同時
他也正式將 Apple的公司名稱
由「蘋果電腦公司」(Apple Computer, Inc.)
更名為「蘋果公司」(Apple Inc.)
此舉在告訴世人
Apple不只是一家「電腦」公司
而是一家「改變現況」的公司
這樣的做法
也讓 Apple公司未來的產品
充滿了無限多種可能
本書參考自:先問,為什麼?
作者: 賽門.西奈克 出版社:天下雜誌
【book可能的任務】粉絲團
透過閱讀,開拓知識
透過閱讀,增加話題
透過閱讀,放鬆心靈
我們提供「書摘」、「讀書心得」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