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之前都把診所胃藥或感冒藥
和醫院的糖尿病藥一起服用,以為不會怎麼樣!
現在才知道混藥亂亂吃嚴重可能會休克!」林太太說。
台灣人普遍對於「混藥」帶來的後果認知較少,
不知道藥害有多可怕,再加上,慢性病越來越盛行,
許多民眾時常混用藥物。
對此,部立臺北醫院院長徐錦池表示,民眾混用藥物,
多半不知重複用藥及藥物交互作用所帶來的潛在傷害,
建議民眾在就醫時,可攜帶所有正在服用的藥物
(或藥袋、藥單等),以了解是否有服用重複藥物、
藥品劑量不妥當等情形。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病患服用過高的劑量時,導致反效果
臺北醫院副院長施玲娜表示,
臨床上最常見的藥害就是藥品重複吃,
導致劑量過多的問題,
像是高血壓病患到了A醫院拿降血壓藥,
又到了B醫藥拿取相同功能的藥品,
病患一旦服用過高的劑量時,反而導致低血壓上身。
而降血脂的藥品,一旦超過醫師開立的劑量時,
就會導致肝功能異常、肌肉痠痛或損傷的副作用。
抗凝血劑+胃藥併用,可能導致心肌梗塞!
而且,有某些抗凝血劑不得與胃藥併用,
會使得抗凝血的效果大大降低而失去療效,
嚴重時可能導致心肌梗塞!
施玲娜強調,病患應遵照醫師醫囑服用藥品,
切勿自行增加或減少藥量,否則容易對身體產生危害。
新北市衛生局食品藥物管理科劉君豪科長指出,
由於台灣人口老化,多重慢性疾病人口就高達26%,
新北市為此開立「整合門診」,
讓病患可獲得完整的健康照護,
還可減少就醫次數、節省交通與時間成本。
同時,若是可將用藥品項減少,
就可降低藥物重複使用或交互作用的機率,
避免遭受藥害。
劉君豪科長說,除整合門診提供服務之外,
民眾也應建立正確的用藥觀念,
如,病患可透過雲端藥例查詢用藥紀錄,
提供給專業醫師藥師來做正確的診斷與開立藥物,
提高用藥安全。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