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
建立孩子的金錢觀有助於青春期孩子在某些觀念根深蒂固之前,將情感因素與金錢財務視為兩件事,這有助於青少年幫助自己渴望某些品牌的原因、如何管控他們對於擁有特定品牌的期待,並同時維持家庭預算的收支平衡。
文 / 米雪兒‧一卡德
儲蓄是一門簡單的入門課程
當孩子還小的時候,如果我們曾教導他們理財觀念,往往是關於儲蓄。儲蓄是一門簡單的入門課程,要讓這件事具體化,家長們可使用存錢筒或 Pinterest 上流行的梅森玻璃罐,罐身貼上儲蓄、可花費預算、捐獻的標籤。談論存錢這件事很好,但你大可不必擔憂是否要強調這一點,大部分的青少年早就知道了。根據美國的全國消費者聯盟( National Consumers League ) 2002 年的一項調查顯示,「對美國青少年而言,儲蓄很重要;大約有 90 % 的人會儲蓄,儘管有 36 % 的人承認他們儲蓄是為了想要購買的特定物品。近四分之一( 22 %)的人為大學學費而儲蓄,27 %的人儲蓄則沒有特殊原因。40 % 的人表示,他們將一半或一半以上的錢存起來,而 75 % 的人有儲蓄帳戶。」
如果你要解釋的只有儲蓄及支出,教導財務課題的職責就太簡單了。但大多數人讓自己陷入負債累累的狀況,並非是因為他們不理解「開源節流」的簡單數學觀念。數學還是相對容易的部分。你想想,如果公式真的就這麼基本簡單,吃進去的熱量要低於燃燒的熱量,減肥會是多麼簡單的事。人們之所以掙扎,是因為這不是一個完整的公式。加上渴望、衝動和情緒的考量,會阻撓我們的並非是數學公式。同樣地,協助你的青春期孩子建構強大的財務健全狀況時,將重心放在他們是否理解等式中情感的那一端。如果 X 只是一個數字時,要求解 X 並不困難,但如果因子是愧疚、自我價值或是生存時,公式就會變得更為複雜。
談到生存這件事,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 The Federal Reserve )近期進行一項為期五年的研究,發現面臨 400 元美金的意外開支時,有 39 % 的家庭無法以現金、儲蓄或是信用卡來支付下一期銀行結算單。雖然你們之中有許多人正在教導孩子如何管理自己的零用錢、購買這件球衣或那對耳環是否有意義,仍有許多家長也擔心著如果輪胎漏氣了、牙痛的狀況不減緩的話該怎麼辦。青少年應該很瞭解他們社群內、外經濟格局的幅度,也清楚明白美國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家庭只是勉強地打平收支,經濟上的焦慮遠遠高於其他情緒。
瞭解金錢感受
要人們完全擺脫金錢的相關問題,或者要那些已過度勞動的勤勞家庭在消費更加謹慎、不隨意揮霍,都是不現實的期待,但有些方法可以讓你的孩子以更實用、壓力更小的方式來思考金錢這件事。首先,請進行公開而誠實的對話,討論你對於金錢的感受,並也瞭解金錢讓他們有什麼感受。
品牌忠誠度
請想像一下七年級時的自己。你還記得你穿什麼衣服嗎?你一直想要打造的髮型?我敢和你打賭,關於多數外表上的事,你都搞錯了。你認為自己太瘦了,或體重太重了,所以即便是炎熱的天氣,你也將自己的身體藏在過大的運動服裡。你的頭髮怎樣都無法維持捲度,無論你想用什麼造型品來耐心地處理。或者,你的頭髮本來就是自然卷,順直了一個小時後就會打回原形。痘痘在你身上粗暴地開發越來越多的房地產。你覺得自己太高了,所以你讓自己低頭垂肩,或者你覺得自己太矮了,所以你踮起腳尖,才看得到走廊上其他孩子們。你的嗓音變粗變啞,或者聽起來仍然像個孩子。這些事重挫你的自信心。
你的身體、大腦及情緒都不合作的前提下,你該如何讓學校的孩子們明白,儘管你有種種的不平衡,你都值得被這個社群信任,校車上保留的一個座位,當你經過走廊時能被友好地呼喚一聲名字?答案就是包裝,而且一直以來都是如此。
在我的學校裡,只要(女孩們)穿上 Guess 牛仔褲、(男孩們)穿上愛迪達運動服就等同是告訴其他人,儘管你身材瘦長、圓胖、令人討厭,或是個傻瓜,你仍然值得信任,因為你知道現在的流行趨勢。你控制了你所能控制的事,而你能控制的只有「制服」,重大的規格化。也許在你的學校裡是Tommy Hilfiger、Nike、Billabong 38 或里昂比恩 39。在青春期時,某些品牌會成為備受信賴的主力,在其昂貴的小標籤背後正承擔著融入群體的重責大任。
身為一個家長,你可能會擔心青春期早期時,物質主義突然又不尋常地加劇,然而「需要」某種特定品牌的衣服,關乎青少年表明他們歸屬於群體,而不是因為他們很貪婪。你的青春期孩子開始感受到孤獨、不安全感和懷疑的重量,因為他們正在你之外尋求獨立,並在同儕之中找尋自己的部落。一方面,你很容易理解他們想要和朋友有一樣的運動鞋、運動裝備或是遊戲設備的急迫請求,但另一方面,請注意不要放縱他們每一次的心血來潮,即便你有資源提供。你可能還記得上心理學時,入門課程之中的赫布理論( Hebb's rule ):「一起激發的神經元也會連在一起」。」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孩子很早就以其擁有的流行物件,多次且頻繁地帶給人們深刻印象,那麼他們的大腦可能會把被人們接受的需要與花錢看成同一件事。我常告訴家長們,如果你要花錢在孩子渴望得到的品牌上,那就把錢花在鞋子、背包或是大學連帽衫上。這些單品大部分時間都派得上用場,是這筆錢能獲得的最大收益。
財務狀態半公開 非公開透明
你的孩子將會仔細比較你們家與其他家庭的差異。「為什麼我們家不能去夏威夷?大家都有很好玩的春假旅行,除了我們家之外。」「為什麼我們不能養一隻拉布拉多犬?」「為什麼我們不能搬去有更多和我同年的孩子、有游泳池的社區呢?」你該如何解釋家裡的財務狀況,而不必將所有牌面都攤在桌上?你完全知道,當你和青春期孩子分享的事,會傳出這個家之外,速度甚至比在中學裡的傳言更快傳開。
此時,半公開就很有幫助。在金錢之外的神祕面紗,對孩子們只是幫倒忙的傷害。因此,我們之中才會有許多人(嗯哼)在上大學時就立刻用到高利息信用卡。你的孩子可能只關切誰家有超酷的假期計畫或遊戲室,卻完全不清楚誰有信用卡債務、誰正在為大學學費存錢,誰有巨額的醫療費用要支出,或者誰繼承了人生起步的第一棟房子。請開始和他們解釋這些概念。
談到自己的財務狀況時,你可能不想分享具體的薪資或債務數字,但你可以公開地談論家用品的支出費用、各種職業類別的平均薪資範圍,以及就城鎮或城市所在的不同地區域來說明租金或房貸費用。
如果孩子們對於游泳池、遊戲室或一隻拉布拉多犬的成本都完全沒概念,他們就無法理解金錢的價值,即使這樣,也能瞭解如何在更大的預算範圍內有效控管成本。你可以從你選購物品的價值開始談論,幫助他們瞭解你自己如何做出決定。例如,如果你的孩子要買一款新遊戲,而且說:「可是這只要 20 美元!我知道你有 20 美元,而且它正在打折!」你可以向他說明該預算範圍內你認為物有所值的東西。「是的,我現在的確有 20 美元,這個也正在打折。
這個定價通常是 30 美元,但這不是我花費 20 美元的好理由。一個很好的理由會是:我們需要買一款新遊戲,而我本來打算要花 30 美元買下。那麼這就有值得花費的價值。但既然事實不是如此,我如果為此付了 20 美元,我就花掉了讓你去校外教學的費用,這就會是我們預算上的問題。你應該將遊戲列在你儲蓄購物的清單上。」
培養健康的金錢觀
除了公開地談論情緒和財務之外,在家中你也可以採取以下方法,來增加孩子對於財務的理解:強化你的感謝之心
對更多事物和體驗的渴望,可能源於感覺自己擁有的不夠(或自身不足)。在家中倡導表現感謝的練習,以幫助抑制這些對事物的渴求。研究顯示,對事物有感恩之心的家長會讓孩子學會感恩,因此學著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是一個很好的起點。有很多明智的方法,可以讓你對自己擁有的一切來表達感激。我最喜歡的方法之一,是在廚房裡的紙筆旁邊放一個家庭感恩罐。每當有人覺得對事物感激時,他們就寫下原因並將放入罐子中。記錄自己的感謝,大事如一次愉快的旅行,小事如不錯的測驗成績、美味佳餚,或是一段有趣的談話。這可以成為一個可愛的跨年夜傳統,大家一起閱讀並反思一年之中的美好時光。
感激之情,與獲得社會安全感和支持感也有關聯性。 10 ~ 16 歲的孩子覺得自己得到來自雙親、老師和同儕更多的支持時,他們會對事物更加感激。請記住,當你不時感受到被質疑或流離失所時,你很難覺得感謝。像這樣的時候,一定要請你的孩子告訴你,你能如何給予他們高度的支持。
建立採購的等待期
花錢並非一件壞事,但出於衝動和不安全感的前提而花費購物,最終只會讓你感覺很糟糕。與你的青春期孩子好好坐下來討論,在不同數額的花費上分別要多長的合理等待時間。在一張紙上畫出兩個欄位,將其中一列註明為「金額」,另一列則是「等待時間」。如果花費金額是 5 美元,對應的等待時間或許只有 5 分鐘。如果是 100 美元,也許等待時間就是一個星期。你可以提出你的意見,但讓孩子決定自己怎麼做才對。當你的孩子想要購買一個物品時,請在消費前讓他們參考這個準則。
解釋市場營銷運作的方式
青春期孩子需要知道,有一些廣告商就要他們對自己感覺不夠良好。畢竟,一個人如果有全然的自信,他們就不需要更時尚的衣服、帶有叛逆氣息的身體噴霧,或是超豐盈洗髮精。當廣告商可以讓你對某部分的自己感覺不好,以至於你就會購買他們的產品來改善自己時,他們就會賺更多錢。此外,也向他們解釋關於持續出現的電子廣告訊息,你只要點擊過一次就會有彈出式廣告。
當你開始一遍又一遍地看到那些你喜歡的鞋子時,你就會開始覺得你無法擺脫這項需求,但這只是某些企業的演算法等著你上當,而不是你的渴望在對你說話。一般人每天會看到 5000 則廣告,這有足夠的機會讓你們談論銷售訊息所造成的情感衝擊。
追蹤記錄一個月的支出費用
以 8000 名的青少年為對象,派傑投資公司( Piper Jaffray )進行名為「青少年盤點」( Taking Stock with Teens )的年度消費研究報告,顯示青少年支出占比最高項目是食物。對此,我並不感到驚訝,因為以相對較少的金額,孩子們不僅能買到一份餐點,也同時得到完整的社交體驗。去購物中心的美食街或星巴克,就像是你二十多歲時會去酒吧一樣。這件事的樂趣之一是被他人看見,不知道會遇見誰的可能性,甚至還有機會認識新對象。很少有地方可以讓青少年進行社交活動,還能像年輕人一樣聚會而不必被陪同家長打擾。
這如此有趣和簡單,青少年可能最終會感到困惑,不知道自己錢都花去哪裡了(如同多數成年人一樣),沒有意識到每次花上 5 美元的星冰樂、8 美元的餐點,加起來就說得通了。如果你的青春期孩子記錄食物的花費金額,並意識到無法維持這種消費行為時,他們也不必待在家裡而錯過樂趣。身為一位家長,請正視這種社交行為的價值及吸引力,但如果孩子荷包大失血,建議他先在家裡做個三明治來吃,和朋友們外出時就只需要點一杯飲料或薯條,而不需要點一整份餐點。
更多好文推薦給你:
- 你想要幾歲「退休」決定成功或平庸?資深講師:我認識的薪酸族,幾乎都在夢想能早退休…
- 到職 3年 終於加薪!看薪資條才發現「只加 500」… 上班族怒問:是在羞辱我嗎?
- 會講英文比較強?「精通台語」薪水卻比外語少 10k!求職者:台灣真的在乎母語嗎?
- 該做什麼工作好?沒有喜歡的事,還有喜歡的錢入帳!媽媽替兒從股票裡找到好工作
- 讀什麼科系最賺錢?網友揭露「2師1醫」這3個熱門科系,根本賺不了錢
本文摘自《14歲前該跟孩子聊的14件事》,作者:米雪兒‧一卡德,出版社:時報出版
( 圖:shutterstock,非本人僅供參考 / 責任編輯:ch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