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也需要準備...!?安寧病房的存在,就是讓人尊嚴的面對死亡!

死亡也需要準備...!?安寧病房的存在,就是讓人尊嚴的面對死亡!

(圖/shutterstock)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陳俐臻報導 2015/08/16

 

許多民眾對於安寧病房都有錯誤認知,

認為那裡死氣沉沉、可怕、都是消極等待死亡的一群人。

護理師戴筱翎在安寧病房服務 4 年多,

她看過許多臨床上面對死亡的處理,

認為安寧病房的服務理念「善終」,

是最符合大自然定律的法則,在醫學上也較人性化。

 

安寧病房,其實有更深層的意義在!

人都會有生命結束的一刻,

該怎樣去面對,請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安寧病房,就是讓人回歸自然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安寧緩和療護科護理師戴筱翎表示,

安寧病患分成知情(病情)與不知情兩種,

就知情者來說又有積極與消極之分。

 

積極者會珍惜有限的每一天開心過活,

消極者則會呈現呆木、不與人交談、焦慮甚至失眠等狀況,

當病患情緒不穩時,安寧團隊除了有醫護人員照護外,

還配有社工、心理師、宗教師來一同輔導病患,照顧心理層面的問題。

護理師及社工也會不定時舉辦活動,和病患同樂。

 

戴筱翎回憶,

「記得當時有一位 80 歲奶奶罹患乳癌,

因為年紀大不做積極的治療,採用控制症狀的方式,

前後進出 5 年多,已建立好的醫病關係,

到後期病患很焦慮、恐懼、失眠,我們會陪她聊天,

由於她兒子生性木訥,兩人有代溝,我們也會介入協調,

最後病患走的安詳,兒子也沒有遺憾。」

 

這是善終的基本案例,

安寧醫護人員需受過專業訓練,

秉持著 4 道人生的宗旨,

「道謝、道歉、道愛、道別」以這些理念,

協助病患得到善終。

 

 

 

 

 

 

 

戴筱翎進一步說明,

安寧病房的病患,需被兩位以上專科醫師

(一般都是主治醫師加上安寧科醫師)

評估為不可逆的末期疾病才符合轉入資格。

 

所謂末期定義不在於時日不多,

而是病患的疾病無法做積極治療,

亦或是年紀大不堪負荷副作用,所以選擇不做。

依照個人病情發展不同,還是會幫病患做基本治療,

如止痛、止喘等,主要是讓疾病自然發展

 

安寧是讓病患回歸自然的生老病死常態,

醫護人員能做的只是幫助病患減輕痛苦。

戴筱翎也盼望外界能多了解安寧的理念,

面對死亡是需要準備的,並感觸的說,

記得愛要及時、活在當下。

 

 

只要還活著,每一刻都要認真、有尊嚴的活!

安寧病房,就是為了這個道理而存在,

為自己的生命結束做好準備,

對自己、對家人,都會比較沒遺憾...

 

本文由 健康醫療網 授權轉載,原文 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