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
「我沒有經驗,哪裡能跟人家談薪水?」第一份工作,談第一份薪水,具有定錨作用,決定往後的薪水。不是第一份工作也一樣,仍舊會影響你後面工作的議價水準。因為企業通常都會問你前一份薪水多少,目的是以此為準,不加或微幅加一些,他們不想比你目前公司出更多價錢買你,這會讓他們有當冤大頭的感覺。
文 / 洪雪珍
談薪水這件事,是一輩子的功課,趁早學會比較好!我兒子最近退伍,在忙面試,其中有一家有進一步跟他談細節,他來問我怎麼談薪水,我跟他說一定要出價,而且比行情稍高些。可是後來他卻回覆對方:「依公司規定」,結果呢?對方真的依公司規定給他最低的薪水,他當然有些氣餒,並說:「我沒有經驗,哪裡能跟人家談薪水?」
這是很多新鮮人的內心 OS,說的是事實,思維卻是錯誤。可見得在談薪水上,多數人都想談高,卻又擔心把對方嚇跑,好工作就沒了,所以寧願以退為進,不亮出底牌。問題是一旦退了,企業是不會幫你進的。要記得 HR 的其中一個 KPI 是降低人事成本,在找到好人才的前提之下,薪水能砍低就低。因此,面試談薪水最重要的原則是握住主導權,不要輕易放棄出牌的機會。至於會不會嚇跑對方,可以用說法來挽救,這才是大家要學會的談薪水技術。
第一份薪水 決定往後的薪水
第一份工作,談第一份薪水,具有定錨作用,決定往後的薪水。不是第一份工作也一樣,仍舊會影響你後面工作的議價水準。因為企業通常都會問你前一份薪水多少,目的是以此為準,不加或微幅加一些,他們不想比你目前公司出更多價錢買你,這會讓他們有當冤大頭的感覺。不過這一題,我向來告訴學生不要說,就給一個理由:「公司有簽保密條約」。會說「依公司規定」的人透露出什麼訊息?你沒有籌碼,屬於弱勢,希望贏得這份工作,那麼依照「馬太效應」理論,極有可能找到更差的工作,拿到更低的薪水。馬太福音說:「因為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這就是一般人的人性、企業的想法、薪資 M 型化的原因。
我的建議是,你要知道市場行情在哪裡、自己的籌碼握有多少,寫履歷時可以寫「依公司規定」,為的是取得面試機會。至於到了面試時,請儘量說出理想的薪資,而且心裡清楚底線在哪裡。金額一旦突破底線往下探底,索性擺出態度就不談了。就算是演,也要演出這個態度,反而有助於拿到工作,薪水提高。在面試時,企業要看到的是你的自信與氣場,因為未來他要對你委以重任、交派你工作,如果你看起來給不了承諾,他就會縮手,所以千萬不要看起來弱勢或低姿態。
你不如自己想像中 那麼不具條件
為什麼我會這麼勸你?因為就算你覺得自己沒有經驗,企業也是篩選過十幾份或數十份履歷才找上你,所以你不如自己想像中那麼不具條件。而一般會認為自己不具條件談薪水會是哪些人?美國詹姆士華頓商學院經濟學教授琳達巴布科克舉出這 5 種人:
- 我沒有什麼工作經驗,所以我不具備任何議價能力
- 我沒有其他工作在等著我,所以不能談薪水,以免連這個工作也沒了
- 這份工作已經超過我的期待,所以沒有必要再談
- 我是女性,談薪水會讓別人不喜歡我
- 經濟不景氣,這不是談判薪水的好時機
上面 5 種,你是哪一種?其實只要被邀請面試,任何人都可以談薪水,只不過你永遠要加上這個句型:「因為……,所以……」,像是「因為我具備這個證照,全台灣從業人員不到 1/10 擁有,而且政府在做評鑑時,會看公司具備多少張這類證照,所以我有不可取代性,並且提出這個薪水:5 萬 5 千元。」
換句話說,你不是不能談薪水,而是要先談到自己的價值,強調它的稀缺性、重要性,以及貢獻度。很多人之所以依公司規定,是因為根本不了解自己的價值所在,提不出一個說法,沒有理由去要求理想薪資。因此真正弱勢的人不是條件不足,而是自我探索不夠,看不到自己身上的亮點,這才是遺憾所在。
了解工作的合理薪資範圍
再來,琳達巴布科克教授也發現大家在談薪水時,還存在著另外 5 個誤區:
- 我已經 google 過薪水的區間,他們沒有虧待我
- 不必事先做薪資的資料搜集,因為我的現場談判技巧很好
- 想要多少就提多少
- 如果對方很快同意我提出的薪水,就表示我很會談
- 這個談薪水只是談薪水,不具其他意義
事實上,網路不見得所有薪水都 google 得到,也未必有即時更新,而且很多言論只是個人一隅的看法,參考性不見得高。最好的方法是能夠問到在這家公司任職的人,或是這個產業從事的人。當然,直接問別人薪水是粗魯的行為,建議你不妨這麼問:「請問你們業界,這個職務的合理薪資落在哪個範圍?」
事前資料搜集,以及再三演練,都有助於面試現場的熟悉與自信,這比你想像中還重要。因為多數人在面試時,表現得自信十足,卻不好意思談錢、幫自己爭取權益,簡直是眼看要踢進球了,卻是腳一軟沒力,功虧一籄,殊為可惜。談薪水這件事是開端,如果你能夠在這一役在雇主面前展現堅定與自信,等於是幫自己定位成功,以後他們比較不會隨便拗你壓你,所以這一戰具有莫大的意義,絕對不只是薪水談得高或低而已。
談薪水的正確觀念與技巧
正值年底,不少人摩拳擦掌、磨刀霍霍,想要展開求職,更需要建立談薪水的正確觀念與技巧。因此結論來了,幫你劃 3 個重點:
人人都有資格談薪水:
不論你自認為條件如何,履歷篩選過關,獲邀面試,就表示你具備資格。
想好薪資與事先練習:
薪水不是訂出來的,而是談出來的,這考驗你是否準備好談薪水的技巧。
端出價值給個好說法:
善用句型:「因為……,所以……」,給一個理由,先說價值,再談價格。
更多好文推薦給你:
- 你想要幾歲「退休」決定成功或平庸?資深講師:我認識的薪酸族,幾乎都在夢想能早退休…
- 到職 3年 終於加薪!看薪資條才發現「只加 500」… 上班族怒問:是在羞辱我嗎?
- 會講英文比較強?「精通台語」薪水卻比外語少 10k!求職者:台灣真的在乎母語嗎?
- 該做什麼工作好?沒有喜歡的事,還有喜歡的錢入帳!媽媽替兒從股票裡找到好工作
- 讀什麼科系最賺錢?網友揭露「2師1醫」這3個熱門科系,根本賺不了錢
( 圖:shutterstock,非本人僅為示意 / 責任編輯:Winn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