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明明有目標,知道該做什麼,
為什麼常常不見成效?
策略非常明確,為什麼就是無法達成?
終究以失敗收場?
根劇統計策略的失敗,
70%都是因為「執行不力」。
那到底要如何提昇執行力?
富蘭克林 投入15年的時間,
從全球超過一千五百個組織的執行經驗,
淬練出「執行力的四修練」...
讓你有效執行策略...
(贊助商連結...)
執行的真正敵人
「執行」的真正敵人是自己的日常工作,
我們稱之為「旋風」
它是維持日常運作所需要的巨大能量,
諷剌的是,它也是讓新事物難以執行的巨大阻力。
旋風佔用了你的時間與心力,
使你無法聚焦於推動團隊,向前邁佳。
「我在我居住的社區擔任一所高中的社區議會主席,
我們訂定了,改進這所高中學生測驗成績的目標,
我的職責是促使教師們朝此新目標邁進,
因此,我安排和主要的教師會談,
向他們解釋我們正在做的事,促使他們展開行動。
一開始,我徒勞無功,他們似乎根本聽不進去。
慢慢地,我了解了原因:
我看到其中一位教師的小小辨公桌上堆著高高一疊的
學生學習報告...」
因此,若想創造顯著成果,就必須執行需要改變行為之策略!
知識本身沒有價值,
知識被運用後的結果才有價值。
創意也好,雄才大略也好,
沒有執行、執行不好或無法執行,
都是沒有價值的。
──聯強國際總裁 杜書伍
執行力的修練:
與成功有約的四個實踐原則
紀律一:鎖定至關重要的目標
基本上,若你試圖做更多事,實際上能達成的將更少。
我們全都生活在這個嚴酷、無法逃避的現實原理中,
但多數領導者斷了這原理,為什麼?
因為聰穎能幹、有雄心抱負的領導者縱使比別人更明白這道裡,
他們仍然不想做更少,他們想做更多。
面對一個好構想,你真的很難說「不」,
若面對的是一個優異構想,更難拒絕,不是嗎?
但是好構想的數量幾乎總是多過你及團隊能夠負荷執行的數量,
因此,你的第一項挑戰是必須聚焦於極重要的目標。
停止試圖同時達成多個目標,
選擇一、二個最重要的目標,
團隊可以區別哪些事目標,哪些是『旋風』
紀律二:從領先指標下手
領先指標所評量的是,團隊為達成目標所必須做的、
最有影響力的事。基本上,領先指標評量
正是那些將左右落後指標成敗的新行為。
好的領先指標具有兩個基本特微:
●能夠預測達成目標的可能性,
●團隊成員可以影響它。
以「減重」這個簡單目標為例,
實際減少的公斤數是落後指標,
每天攝取的熱量和
每週運動時數就是兩項領先指標。
這些指標具有預測性,只要做到,
你就可以預測下週的體重(落後指標)。
紀律三:設置醒目計分板
在持續追蹤進度的情況下,
人們的行為就會不一樣。
不妨去觀看青少年打籃球,
你會發現,從開始計分的那一刻起,
他們的表現就大為不同了。
不過,此處強調的是:
個人追蹤自己的進度,
而非他人代勞。
專門針對成員設計的計分板,
最好由成員自己設計。
讓成員可以立即判斷自己所在位置、是贏或輸。
紀律四:落實當責
前三項紀徑是為行動做準備,
第四項則是執行實際發生之處;
在實第四項紀律之前,團隊尚未進入行動中。
此項修練乃基於「當責」原則;
除非能持續讓成員對彼此當責,
否則目標很容易將在旋風中崩解。
必須定期且經常性地舉行會議,
至少每週一次。
團隊成員在會議中彼此對目標進展結果當責,
要讓團隊成員自訂承諾,
不能拿日常工作的繁重當藉口。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執行力的修練》
本文為 CMoney官方 編輯群整理撰寫之 讀書心得,
部分擷取自書籍內容,詳見原書籍
如需轉載,請在文末附上 :
喜歡我們的 文章嗎 ?
歡迎關注我們的粉絲團唷→ CMoney理財寶粉絲團
若無法配合附上以上資訊,請勿轉載文章。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