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Shutterstock
金融機構與商家背後的靠山Fiserv
Fiserv(FISV)是美國最大的金融科技服務商之一,是金融機構金流系統的技術砥柱,替金融機構提供包含轉帳、帳戶處理等幾乎所有業務的技術支援,每秒處理超過12,000筆交易,且觸手幾乎觸及美國所有家庭,向來為美國各大銀行背後最堅實的技術提供者。除了日常帳戶的軟體支援外,Fiserv也是銀行支付技術的主要供應商,包含帳單、預付卡、簽帳卡、信用卡等的銀行端支付都會使用Fiserv的技術。以往對數位支付生態的描述,常把Visa、Mastercard等支付網路公司稱為支付界的高速公路,那麼Fiserv就是支付界的銀行端交流道,讓銀行金流得以順利地走上或走下高速公路,目前市場主要競爭者為Fidelity Information Services(FIS-US)、環匯(Global payments,GPN-US)。
此外,Fiserv在2019年以股權併購收單機構First Data後,也成為全球最大的收單機構之一,且收單業務(Merchant acquirer,代替商家處理數位支付的收款事宜)躍居占比最高的業務,2020年營收佔比達37%,與支付業務並列,且明顯高於Fintech業務的20%。套用前面的比喻,收單業務好比支付界的商家端交流道,一般我們在商店中看到的刷卡機就是那條交流道,經由在機器或線上刷卡,商家的請款要求從之而出,並透過Visa、Mastercard等支付網路來到發卡行端,在此完成確認並放款,最後款項得以順利的輸送到商家端。對商家而言,收單機構的存在,讓他可以不必主動向銀行進行催帳,或是去做繁瑣的請款要求,一切都會由收單機構包辦完成。目前收單業務主要競爭者為摩根大通(JPMorgan,JPM-US)、FIS的Worldpay、環匯等。
併購First Data帶來強勁成長動能,綜效發揮下利潤率大幅擴張
在併購First Data之後,Fiserv完成了支付體系兩端的整合,不論是銀行向刷卡者確認並支付款項,又或者是商家向發卡行(Issuer bank)請求並收取款項,都為Fiserv所負責,在資料處理上得以發揮綜效,提升營收成長與利潤率表現。
雖然Fiserv原先的金融科技業務穩健,銀行端轉換系統所需的轉換成本較高,因而不容易被取代,但也因為銀行端較無新技術需求,產業趨於飽和,成長有限,在併購First Data之前,Fiserv 2013- 2018年營收CAGR(複合年均成長率)僅為3.9%。在2019年收購First Data後,Fiserv重獲營收動能,2020年營收年成長高達45.8%,2021年初迄今營收成長則高達8.6%,21Q3的累積調整後營業利潤率(扣除併購成本、併購後的無形資產攤銷的影響,較能反映現行業務的純粹表現)也從併購之前19Q2的32.1%上升1.1個百分點到33.2%。在收單業務強勢帶動之下,Fisev重回成長股之列。
然而,併購不只有帶來營收與獲利動能,也使Fiserv資產加重,資產總額6倍跳,從2018年的113億美元躍至2019年的775億美元,其中包含303億美元的商譽(Goodwill,併購時價金與被併購方資產的差額)以及155億美元的其它無形資產,除此之外,負債也因而新增近340億美元,增幅達378.8%,無形資產的攤銷與負債造成的利息驟增將導致Fiserv短期獲利承壓,但待陣痛期過後,獲利可望持續擴張。
非現金支付市場在後疫情時代加速擴張,有望帶動POS市場規模擴大,及加速銀行數位化
先前我們在Visa的研究報告中指出,過去幾年全球非現金支付市場成長十分迅速,2014- 2019年間非現金支付市場CAGR達12.5%……
完整研究報告,請至美股放大鏡:【研究報告】對Fintech有興趣嗎?或許你該看看這間超大的Fintech公司Fiserv 繼續閱讀
更多美股及時新聞、產業動態、個股研究報告,請關注我們的全新網站 : 美股放大鏡 MAGNIFI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