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聊邊看,我想讓你知道的是】
李烈,台灣早期的電視劇明星,
19歲時踏入演藝圈,很幸運地一炮而紅,
因此,一從學校畢業,就成為專職演員,
而這一演,就演了十幾年...
演了十幾年的戲劇,李烈最熟悉的地方,
只有自己的家跟片場。
三十歲的她,這幾年什麼都沒有學到,
開始想,這真的是她要的嗎?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拋下玉女身分,
到大陸去做生意
三十出頭的李烈,帶著所有的存款,
跑到對岸,一個全鄉僻壤的城市—
東北大連,做生意。
而這一去,就去了五年!
這5年,是打擊李烈最多,
同時,也讓她成長最多的五年。
她從一個只會拍戲的玉女明星,
轉變成什麼都可以自己來,
什麼活兒都能幹的人。
雖然最後她的生意失敗了,
但如果沒有這五年,
就沒有現在的李烈。
結束自我成長的旅途,
李烈回到台灣後,
決定成為「導演」
結束大陸生意,
李烈也走過紐約、香港,
最後,回到了最熟悉的家鄉。
而當時,她最熟悉的演藝圈
環境已經改變了,
李烈做了當時最聰明的決定,
她不想再繼續演戲,
於是她決定走「幕後」。
羅曼菲的死 成就了李烈大導演!
一開始的李烈是當製片,
當時台灣電影圈一片死寂,
國片電影票房低,沒人想當導演拍片。
而當時,有名的舞蹈家—羅曼菲,
年紀輕輕,卻因為癌症而離開人世。
這讓李烈體會到,原來,
死亡離我們這麼近!
不禁讓李烈思考,
如果有一天要離開了,會不會有遺憾,
這一世那些「想做卻還沒做的事?」
是羅曼菲的死,帶給李烈最大的勇氣!
有些事情,再不做,就來不及了。
押房子貸款,
也要拍成電影!
剛好,那時候還未成名的導演楊雅喆,
介紹了一部電影劇本《冏男孩》,
李烈一看劇本就愛上它,
決定怎麼樣都要拍成。
好電影通常較好不叫座,
在投資者眼中,這根本不會賺錢...
於是,帶著必死的決心,
李烈決定押房子貸款也要把電影拍出來。
貸款拍片,是以往李烈從來沒有預想過,
她覺得當時的自己,下這個決定好勇敢!
最後,冏男孩不僅沒有虧本,還有賺錢,
這才又之後大家熟悉的電影《艋舺》。
「女人」比男人
更需要勇氣下決定
最後,李烈認為,
我們要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人,
我們要的是什麼,真正想要得是什麼?
而其中,女人比男人需要更大的勇氣,
去走一條跟別人不一樣的路。
每一個人,都要為了自己的人生,
做些什麼事情,就像是讓她挫敗的那五年,
是成就她最重要的一部分。
看更多好文,成為更好的自己:
- 五年內,用鍵盤摧毀 5條人命... 少說一句 不會死;多說一句 就足以成為殺人武器!
- 精神疾病成為殺人的免死金牌?殺警被判無罪,最該被教化的不是 法官,而是這 4件事!
- 公眾人物的道德重要嗎?演藝界與政壇上 最極端的2種人:有才無德 VS 有德無才,你支持誰?
- 工作是為了生活 還是找死?盤點台灣各產業過勞現象,平均每 ___ 天,就有一名勞工過勞死或失能...
- 媒體正在「掏你口袋、買你腦袋」…任由財團操縱媒體、政黨買網軍帶風向,台灣人還有多少新聞可以信?
本文由CMoney團隊整理報導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首圖來源 / 李烈 TED 演講截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