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說故事,
通常大家都是照著書 一字一句的唸
會讓人感覺很死板、無聊
如果加點動作、有趣的點子...等等
在故事裡面,能讓故事變得生動
絕對更能引起共鳴
該怎麼做才能讓你的想法、要表達的內容
使聽眾感同身受呢?
繼續往下看...
(贊助商連結...)
4 個「說故事」訣竅,讓「表達力」飛快成長
一、這 4 招,開頭 20 秒,就讓人印象深刻
開頭的「黃金 20 秒」
是抓住對方注意力的關鍵!
要讓聽眾覺得不注意你聽說話是損失
1. 諷刺
例:朱學恆在邱毅發言時吃香蕉
讓聽眾對他想諷刺邱毅鬧下的香蕉事件留下深刻印象
2. 標新立異
例:蔡康永放一隻鳥在肩膀上
除了向大導演希區考克致敬 也讓觀眾印象深刻
3. 驚喜
例:蘋果執行長賈伯斯在發表會上
從一個牛皮紙袋中拿出新款MacBook Air
來凸顯產品的超薄設計
4. 證據
例:前美國總統雷根曾抱著一大疊
幾乎無法抬起來的國稅局條款上台演說
藉此讓民眾知道稅制法規有多複雜,必須改革
要引起聽眾好奇心,想繼續聽下去
讓聽眾的焦點在你身上!
二、用 5 個觀察點,看出聽眾心理
如果察覺聽眾不耐煩,
說故事的人就可以提早發現,轉移主題!
第1. 雙腳擺動
如果聽眾腳步出現搖擺、彈跳等情形
表示聽眾產生喜歡的感覺
第2. 嘴巴嘟起
表示聽眾對故事主題沒興趣
3. 眼睛瞇起
覺得不喜歡、受到威脅時,大腦會下意識地瞇眼
甚至閉眼睛的「視線阻擋」反應
表示聽眾不喜歡故事主題
4. 眉毛上揚
代表聽眾對我們說的話感興趣
是內心欣喜和驚訝的自然流露
5. 偏著頭
如果聽著偏著頭歪著脖子 同時嘴角放鬆微笑
就在表達出我很自在 樂於接納訊息
清楚聽眾的心理,說他想聽的
引起共鳴,才能真正打動對方!
三、小心會產生反效果的 4 種「手勢」
說故事時搭配手部動作,是最常見的方法!
大部分手勢能夠強化說故事的效果
以下是散發負面信息的手勢,要避免!
手勢1. 手插在口袋裡
這會讓人感覺你處在被動狀態
手勢2. 雙手交握在身後
像在巡視的感覺,讓人覺得你隱藏什麼
手勢3. 手放在屁股口袋
這會讓人感覺你處在被動情緒中
手勢4. 雙手抱胸
也會讓人感覺你處在被動情緒中
你可以這樣做...
(資料來源-優渥誌 No.60)
研究指出,當我們溝通時
所說的字句只佔了我們接收訊息的 15 %
其他都是透過表情、姿勢、手勢、眼光等等
這些身體語言可以超越語言和文化差異
傳遞給聽眾...
四、簡單的 4 種互動模式,和聽眾拉近距離
只要讓聽眾在聽故事時
除了被動地接收訊息外
還能跟他們互動
就能讓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1. 簡單問候:
「哈囉,大家好嗎?」
熱情、有精神的問題,並等待聽眾給你回應
可以讓聽眾對你接下來的發言有期待
2. 做動作:
邀請聽眾一同做某個動作
像是贊成的揮揮手或是擊掌
這麼做,通常大家都會自然地動起來
3. 問聽眾問題:
可以問聽眾「我們現在在___?」,讓聽眾回答「台灣」~
4. 喊出聲音:
為了聽觀眾發笑,可以要求聽眾大喊:「Yeah!」
如果沒反應 也不用害怕
就幽默的說「你們不笑的話,我接不下去耶!」
表達能力 是人際溝通的核心
擁有隨機應變的能力
做出適當的臨場反應
獲得聽眾回響是必備的!
賈伯斯說:
「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人,
是最會說故事的人。」
說個自己也感動的故事給別人聽吧~
(贊助商連結...)
為什麼,大企業 都愛「小故事」?
故事 感動流淚,就能「賺錢」嗎?
從去美國幫女兒做月子、在機場被攔阻的感人阿嬤,
到超勵志、賺人熱淚的小小鼓手,
到底故事有什麼魔力,要怎麼用故事賺錢?
本文摘自: 優渥誌 8月號/2014 第60期,
更多內容請參閱本期《優渥誌》
【book可能的任務】粉絲團
透過閱讀,開拓知識
透過閱讀,增加話題
透過閱讀,放鬆心靈
我們提供「書摘」、「讀書心得」等等
↓↓按個讚,與您一起「閱讀」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