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晶圓代工產能吃緊的情況下,市場對晶圓代工廠股價多半樂觀。不過,大摩昨天出具的報告對世界先進給予「劣於大盤」的評等,並且將目標價由 173 元,調降到145 元。不過,調降的原因不再於看淡晶圓代工產業前景,而是在世界先進本身的競爭力與聯電的比較。報告中指出,世界先進相較於聯電的競爭劣勢在於沒有 12 吋廠,即便目前因為 5G 及汽車電子的需求熱烈,使8吋晶圓的市場需求依舊強勁,而且,直到第3季依舊看到毛利率的成長與定價的維持高檔,然而,就目前的情況來看,目前旗下擁有 12 吋廠的聯電來說,其未來的成長空間更大,因為包括高通與聯發科在 0.13 微米製程上的功率 IC,還有指紋感測器、圖像感測器以及一部分的 LCD 驅動 IC 等,目前都正在由 8 吋廠的生產移往 12 吋廠而且更加對投資人具有吸引力。且世界先進的營收組成更多來自於面板驅動IC,較容易受到景氣循環影響,且估值較高,相對聯電來說比較沒有吸引力。另外,針對 2022 年的市況,大摩認為風險仍舊存在。包括各家晶圓代工廠擴大投資的產能過剩,還有智慧型手機、個人電腦、電視等消費性產品的需求恐將減弱,再加上 IC 設計面臨代工廠的漲價潮,未來考能無法再承擔漲價的風險,因此給予世界先進相對較低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