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如果一個創業者最初做的企業
沒有潛力能做到上市的規模,
先做一些小的企業,這為以後再做大的企業時,
提供非常有利的經驗的準備。」
4月22日,創新中國2012北京分賽盛大舉行,
著名天使投資人、風和投資董事長吳炯發表主題演講,
鼓勵創業者在創大業之前,先創小業。
(贊助商連結...)
創小業為將來的大業做練習
現在創業是一個非常熱的話題,
很多找不到工作的人走創業的路,
吳炯覺得這是一個誤解,
創業是青年人最優秀的人精英分子去做創業。
還有人覺得創業是非常了不得的事情,
一定得要有很多經驗、非常好的點子才能去創業,
他覺得也是走到了另一個極端。
吳炯覺得所謂的創業,有創大業和創小業之分。
創大業,就是這個企業有潛力,
有可延展性,可拓展性。
這個企業能夠不斷的被複製,
做成一個相當大規模的企業,
大到可以達到上市公司的門檻。
一個上市公司的門檻,
可能在中國最低的利潤在三千萬人民幣,
真正實現上市,企業可能是要做到上億的利潤,
因為達到銀監委最低的門檻是不夠的,排隊的企業太多。
從他過去幾年的投資經歷裡,
如果一個創業者即使前面做的企業
沒有潛力能夠做到上市企業的規模,
能做一些小的企業,
這些小的企業為他以後再做大的企業、
創大業提供一個非常有利的經驗的準備。
年輕人創小業,如何踏出第一步?
很多年輕的創業者由於眼界、精力的侷限,
不具備一步到位的可拓展性的能力和資力,
他會鼓勵先創一些小的事業。
什麼是小的事業?
例子很多,最簡單是開一家餐館,
學校裡做一次培訓,開一個培訓機構。
如果在學校裡創一些小業,是非常好的經驗。
很多的學生、年輕的創業者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
創立一些和專業知識相關的小企業,
比如服裝設計,可以開一個小的設計事務所,
比如做計算機軟體,幫助人家開發一些訂製的軟體,
如果是學律師、會計的,
可以開一些小的所接一些小的業務。
這些企業能做大嗎?可以做成上市企業嗎?
可能不具備這樣的潛力,但是沒有關係,
如果是有志於創業的優秀年輕人,
這是最好的參與創業的方式。
如果做了一系列,或幾個企業,最好都是成功的,
做了一段時間之後,這些企業都是掙錢的,
然後交給朋友去做,或賣掉了,
然後有新的想法,
做一個大的企業,做成上市的企業,
這樣的背景他是最喜歡的。
作為投資人,可以尋找這樣的創業者。
這些名人,也是小業到大業!
以前吳炯的一些成功的投資經驗,兩個最有名的例子:
第一個是馬雲,
馬雲是他的合作伙伴,也是他的投資對象,
他最開始是做翻譯社,
這不是一個具有可拓展可上市的企業,
第二個是做中國黃頁,
也不具備上市潛力,
但這兩個小企業,
為第三次創業阿里巴巴做了最好的創業的準備。
吳炯的另外一個合作伙伴,季琦,
大家都知道他做了三家上市的企業,
但他之前做的是什麼呢?
之前做的是系統集成,為寫字樓布線。
那個也是不具備上市的潛力,
但是這些經驗為他連續創立
三家在美國成功上市的大企業,做了最好的準備。
吳炯先生給各位年輕的創業者的建議,
便是先創小業,為創大業做準備。
想要創大業的你,
可要把握機會創小業做準備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