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2317)於 2021.07.21 宣布,與子公司鴻華先進,將跟日本電產(Nidec)在台灣成立合資公司,預計 2022 年成立,主要業務將包含馬達電機系統及各種車用電機相關產品技術研發。
先前鴻華先進已經在 3 月與日本電產簽署合作備忘錄,就發展電動車電驅系統組成戰略聯盟,雙方將為客戶提供搭載日本電產的馬達電機系統產品(E-Axle)來持續合作發展。而此次鴻海(2317)等 3 方共同合作,合資公司將可為鴻海(2317)與鴻華先進提供穩定的馬達電機系統,以及其他車用電機系統來源,因動力系統佔電動車總成本約 20%~25%,是為重要關鍵零組件之一,未來可藉此強化電動車動力系統的研發優勢。不過電動車業務要對鴻海(2317)具有實質意義的營運貢獻,最快需等待 2023 年開始製造與 Fisker 的電動車生產計劃才會顯現。
展望鴻海(2317):1)2021 下半年新款 iPhone 13 系列的組裝訂單分配中,囊括頂規的 6.7 吋 iPhone 13 Pro Max 全數訂單,6.1 吋 iPhone 13 也有 68%,另一 6.1 吋 iPhone 13 Pro 訂單也有約 6 成,整體取得 68%~70% 的訂單,相較 iPhone 12 系列的 72%~74% 小幅下滑,主因中國立訊也加入 iPhone 組裝行列,然而下半年新機初期備貨量預期為 8,500 萬~9,000 萬,相較 2020 年的 7,500 萬增加 2 成,因此影響不大、2)雲端服務供應商(CSP)全年預估將接近雙位數成長、3)電腦終端產品因基期較高將呈現持平至小幅成長、4)元件及其他產品將因 CMM 模式(零組件模組化快速出貨)擴張市佔率而有高雙位數成長。
市場維持 2021 年預估 EPS 為 9.65 元(YoY+31.5%),並預估 2022 年 EPS 為 10.85 元(YoY+12.4%),2021.07.21 股價為 112.50 元,以 2022 年市場預估 EPS 計算目前 PE 為 10 倍,位於近 5 年 PE 區間 8~16 倍中下緣,考量 2021 下半年進入 iPhone 拉貨旺季且電動車布局更加完善,目前評價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