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Shutterstock)
▍財報:公司的體檢報告
剛畢業時到會計師事務所報告,
新人總是要自我介紹,
有一位同事被問到說:為什麼要讀會計系?
他說:因為考不上醫生,而讀會計系當查帳員檢查公司的財務狀況,
跟醫生也是有點雷同啦。
雖然有點開玩笑,
不過這位同事說的也沒錯,
會計師每一季都會出具一份企業的檢查報告,
就是財報。
》財報 4 大表
財報有很重要的 4 大表,
分別是:
- 資產負債表
- 綜合損益表
- 權益變動表
- 現金流量表
本篇文章夏綠蒂與您分享基礎的財報教學,
讓你入門不再困難。
▍會計原則:資產 = 負債 + 股東權益
會計有很多原則,
介紹最簡單通用的:資產 = 負債 + 股東權益
在資產負債表分為 3 大區塊:資產、負債以及股東權益,
左邊是資產,指「資金的用途」,
包含:現金、短期投資、存貨、不動產等等,
而右邊是負債及股東權益,是指「資金的來源」。
舉個好理解的例子 :
以買房來看,總價 2000 萬的房子,
大部分的人都需要借款才能購屋,
因此你手上的房屋是資產,價值 2000 萬,
而這是由 自己的頭期款(股東權益) 400 萬 + 向銀行貸款 1600 萬而來的。
用在經營公司也是一樣的道理,
看看下面例子就知道:
開咖啡廳是許多人的夢想之一,
在優閒的午後啜飲一口,欣賞門口剛盛開的花,
經過評估後,發現需要購買不少設施,
包括咖啡機、磨豆機、冷凍櫃還有咖啡豆等,
預估下來要 200 萬,但我現在身上只有 120 萬,
還差 80 萬怎麼辦?這時候可以找銀行貸款,
這樣湊到 200萬 就可以開店了。
屬於資產的有那些呢?咖啡機、磨豆機、冷凍櫃、咖啡豆通通都是,
總共價值 200 萬,
我出資 120 萬是咖啡店的股東,這部分列為股東權益,
另外 80 萬向銀行貸款是屬於負債,
這樣就符合一開始所講的會計原則:資產 = 負債 + 股東權益
200 萬 = 80 萬 + 120 萬
▍資產負債表:
》了解企業財務的狀況
攤開財報首先看到的第一張大表是資產負債表(B/S)。
資產負債表是靜態報表,
意思就是說某一個時間點企業的財務狀況,
例如:2021/12/31 這個時點,帳上有多少現金、銀行借款是多少?
好比你的存摺,今天去刷本子得知有 100 萬元,
下個月薪水入帳之後再去檢視,會變成 110 萬元,
跟資產負債表的一樣,是「特定時點」去查看財務數據。
資產指的是「資金的用途」,換句話說是:把錢花到哪裡去呢?
常見會計科目有:現金、短期投資、存貨、不動產、存出保證金等,
反之,負債及股東權益是指「資金的來源」,也就是說:錢從哪裡來?
負債包含的會計科目有:銀行借款、應付帳、其他應付款款等,
股東權益含有股本、資本公司、保留盈餘等。
以下列出常見的會計科目:
資產類
- 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短期投資,例如股票
- 應收帳款:該收回的帳款但還沒拿到錢
- 存貨:準備要出售的物品。營建業的存貨是土地、造紙業的存貨是紙箱等
- 不動產、廠房及設備:指的是固定資產,例如:機器設備、運輸設備
負債類:
- 銀行借款:向銀行借錢,期間小於一年
- 應付票據:應該支付的票據但還沒支付錢給對方
- 應付帳款:應該支付的帳款但還沒付出去
- 應付公司債:公司自己發行的債券,用來籌措資金
- 長期借款:向銀行借錢,期間大於一年
股東權益
- 股本:用現金買到公司的權益。通常 1 股面額 10 元,公司發行股數 x 面額 = 股本
- 資本公積:常見的是發行股票的價格超過面額 10 元,差額就會列在此處
- 保留盈餘:歷年累積尚未發放的獲利
- 其他權益:例如:外幣換算差額
▍損益表:
》了解企業獲利/虧損的狀況
投資人關注的 EPS 從損益表可以得知,
該表讓我們知道公司的經營狀況,
營收、成本、費用以及營業外損益都涵蓋在內,
到底是賺錢還是虧錢,都能了解。
繼續剛剛開咖啡廳的例子:
咖啡廳經營 1 年後,銀行想了解賣咖啡有沒有賺錢,
才能決定要不要繼續借錢給我
損益表邏輯如下:
- 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毛利
- 營業毛利-營業費用=營業淨利
- 營業淨利+營業外損益=稅前淨利
- 稅前淨利-所得稅=稅後淨利,又稱本期淨利
會計科目簡介
- 營業收入:經營本業的收入
- 營業成本:賣出的產品所需要的成本。例如咖啡廳的豆子、外帶杯
- 營業費用:經營公司所支出的費用。例如水電、房租
- 營業外收支:跟本業無關的收入或費用。例如:咖啡廳賣出老舊的烤箱
咖啡廳的損益表訊息如下:
營業收入 100 萬,買咖啡豆的進貨成本 40 萬,
所以毛利 100 – 40 = 60 萬,
還要支付營業費用,例如店租、水電費一共是 23 萬,
營業淨利 60 - 23 = 37 萬,
店鋪分一半出租給手工蛋塔擺攤,租金收入 6 萬元,
這是賣咖啡無關,也就是本業之外的收益,會列為營業外收入,
算出稅前淨利 = 37 + 6 = 43 萬,
繳了 2 萬元的稅,
最後算出忙了一整年的本期淨利 = 43 -2 = 41 萬,
41 萬就是可以收到自己口袋的收入啦
歡迎加入【32堂系統化財報投資學】
▍股東權益變動表
》一段期間內的股東權益變化
在本文最一開始的時候,提到資產 = 負債 + 股東權益,
股東權益變動表的金額 = 資產負債表裡股東權益的金額,
而股東權益變動表就是詳細的說明某個期間的變化。
股東權益的會計科目不多,
但有以下幾個常見的會計科目:
- 股本:通常 1 股面額 10 元,看公司發行股數,在乘上面額就是股本。
- 資本公積:有很多種形況,比較常見的是資本公積溢價,表示發行股票的價格超過面額 10 元,價差就會列在此處。
- 保留盈餘:公司累積未發放的盈餘。
- 其他權益:例如外幣換算差額、未實現金融金產評價。
- 庫藏股:從外面買回公司自己的股票。可能是要轉讓股份給員工,或是讓在外面流通的股數變少,讓 EPS 更好看
例如:咖啡廳生意興隆準備要上市了,
每一股發行價格 45 元,面額 10 元認列在股本,
差額 45 - 10 = 35 元屬於資本公積溢價,
第一年獲利 41 萬,到了第二年的 1 / 1 日,
財報上會出現 41 萬的保留盈餘,
表示過去歷年賺的錢還沒花掉所保留下來。
▍現金流量表
》一段期間內的公司現金的增減變化
現金流量表比較少人會看,但很重要,
聽說一句話說:新手看損益表,老手看現流表,
這張表呈現公司的現金收入與支出的狀態,
比起營收高但是應收帳款收不回來,
有貨真價實的現金入口袋,企業才能長期營運。
現金流量表分為 3 個部分,分別是營運活動、投資活動以及籌資活動
資產跟負債,對現金增加減少的邏輯不一樣,簡單敘述一下:
(1)應收帳款減少,表示錢收回來了,所以相對的現金會增加;
(2)應付帳款增加,表示該付的錢還沒支付,留在口袋的現金就增加。
【營運活動】:有關於營運的現金流動
例如:應收帳款的增減、存貨的增減、應付帳款的增減
【投資活動】:有關投資的現金流
例如:購買運輸設備、買進金融商品、投資新企業
【籌資活動】:有關借貸的現金流
例如:償還銀行借款、發放現金股利
把上述三項金額相加,
營運活動+投資活動+籌資活動 = 本年度現金流的增減金額
舉個例子:
營運活動現金流出 +62 元、投資活動現金流入 -38 元、籌資活動現金流出 -21 元,
三者相加 = +62 - 38 -21 = 全年度現金流入 +3 元
現金流量表反映 資產負債表 各項會計科目對現金流出或流入的影響。
⇩ ⇩ ⇩ ⇩ ⇩ ⇩ ⇩ ⇩ ⇩ ⇩ ⇩ ⇩ ⇩ ⇩ ⇩ ⇩
想學更多財報嗎?歡迎加入【32堂系統化財報投資學】
👉夏綠蒂財報課程
歡迎到我的粉絲頁『按讚』追蹤
一同學習討論喔
⇩ ⇩ ⇩ ⇩ ⇩ ⇩ ⇩ ⇩ ⇩
《延伸閱讀:財報教學系列》
- 營收破 100 億,卻破產下市?從 1 個故事了解「毛利率」應用!
- 「業外收入」太高的公司不能碰嗎? 看懂「這 1 點」你就贏過 9 成的人!
- 看懂財報「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讓你比市場更快抓出『EPS 增減』!
- 全家(5903)負債比高達 8 成,卻能穩定營運?
- 「存貨」變動的秘密!這 1 種『跌價損失』,企業日後更賺錢 !(內附案例)
- 毛利 90% 就是好?「這 1 類公司」該看 “營業淨利率”!讓你秒懂 本業盈虧…
- 善用「杜邦分析法」,看懂 ROE 變化:運用「 3 指標」,挑出好公司!
- 『商譽』大增,可能有蹊翹? 從財報「這1處」看出未來營運狀況!
- 不要被 EPS 騙了!從財報教你看懂:金融股該看是「淨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