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老簡-內部大戶APP
免費下載>>https://cmy.tw/009rAB
1,5月出口374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5月的數字是不受疫情影響的數字,台灣的經濟基本面很強勁,股市也絕對不是無基之彈,不過6月開始有些公司的營收就會被疫情影響,但疫情總是一時,昨天美國CDC批准了郵輪美國以外部分郵輪航線的復航,郵輪也是後疫情概念股,城市都可以解封了,郵輪當然可以坐了,不過搭乘或許需要疫苗護照或陰性證明。
2,到目前爲止公佈5月營收有83家上市櫃公司創下歷史新高,還有兩天營收才會全部公佈完,預計還是會有上百家繼續創下歷史新高,很多公司是因爲缺料,有些是因爲海運運送延遲,不然營收創新高的公司會更多,後疫情時代的經濟爆發力道可以期待。
經濟成長當然是好事,但就怕通膨跟著來。但至少年初很多經濟學家警告的惡性通膨沒有人再提了,所謂的惡性通膨就是物價上漲了,但經濟沒有成長,失業率很高,這不是一件好事,美國主政的拜登跟葉倫其實都是主張政府擴大支出,而且不是那麽害怕通膨,對通膨的忍受力比較強,不會著急收銀根。資本市場的一些分析師天天捕風捉影警告升息其實大可不必。
3,道瓊小跌0.09%,納斯達克上漲0.31%。納斯達克又逼近歷史新高,之前很多人說美國科技股已經做頭,已經跌破所謂季綫,就要走空頭的人也都沒有聲音了,很奇怪的是美國科技大公司都不怕加稅了,台灣也沒有要加稅,應該來説台灣股市要走的比納斯達克強才對。
我一直說台股沒有單獨崩盤的可能,三級警戒會挫傷我們的一些消費,對餐飲百貨觀光旅游產業是絕對的利空,但對科技股影響不大,台股是以電子股為主力的市場,雖然電子股目前很受冷落,但類股還是會輪動,很多營收持續創下歷史新高,但股價位階不高的電子股是可以低接的標的。
【有量才有價】這句話大方向是對的,也就說了當一個股票成交量很大的時候,這檔股票是在所謂的相對高點,我喜歡買一檔股票成交量到了縮的不能在縮的所謂凹洞量,比如說我買【勝一】的前一天勝一的成交量只有66張,股價只有兩個價位113跟113.5,然後公佈5月營收9.45億月增10.5%連續第三個月創下歷史新高。這麽好的營收數字但股價沒有預先反應,顯然公司派並不熱衷炒股,是專注本業的好公司。
我隔天掛買80張在117,也就是買在上漲3.5元的價格,結果只買到50張,這個價格是當天的最低價,或許是我的買單發揮了支撐效果,當天的成交量是1019張,再隔天的成交量是3101張,昨天的成交量3651張,這成交量是所謂窒息量66張的55倍。
誰說看到營收數字創新高再買就不會賺錢?我跑大數據回測的結果證明過去8年看到營收創新高再買年獲利達到14%,誰說成交量太小不能碰,當投資價值出現的時候,自然就會有人看到,我沒有內線,營收信息是誰都知道的事,很多人跟我一樣在公佈當天買進,只是我買的價錢比較漂亮而已。
4,前天我在個股追蹤說健策周一噴出的機會很大,我是從籌碼面去判斷的,這檔股票兩年來有兩個大波段的倍數上漲都是投信推動的,上周五投信買超347張,我有在同學會留言說【投信買超347,要發動了】果然隔天健策就大漲噴出,當天投信買超844張,昨天健策漲多小拉回,但投信還是繼續買超202張。
我對健策的基本面有很深入的理解,所以我把健策封為【雪球一號】,當很多人在健策回檔的時候就酸言酸語說:雪球融化了,但我必須驕傲的說每個健策的最低點我都在加碼,並且加買權證,我只有非常有把握的時候才會去買權證,我把這個時候的權證命名【傷心權證】,因爲股價跌了很多,權證傷心跌到發行價格的20%以下了,這樣的權證只要股價回到執行價格附近,獲利都是3倍以上的。
兩年來第一次買的傷心權證賺了7倍,第二次賺了10倍,這次買的也有2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