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雪崩下跌」、「股災來臨」、「爆天量血洗股市」這些新聞標題,短時間內快速出現在各大新聞媒體的股市版面,同時也能在各大股票討論區中,像是 PTT 或是股市爆料同學會中看到許多鄉民的畢業文。這次台股的大幅下跌真的讓不少人嚇到慘賠出場,而這次的下跌主因除了因為台灣本土疫情的爆發造成人心惶惶外,究竟為何股市的下跌幅度會如此巨大呢?這就要從近期散戶最喜歡的「融資」說起。趕緊來了解一下吧~
什麼是融資?竟是開槓桿做買賣!
究竟什麼是融資呢?融資對很多人散戶來說聽起來是個很模糊的概念,簡單來說,「融資」指的是散戶在資金不足卻想要買進股票時,可透過向券商借錢的方式來買股,讓散戶可以在較少本金的情況下持有股票。從目前規定來看,可融資比例數是「上市六成、上櫃五成」,白話來說,想要融資買進上市公司的股票,只需準備 40% 自備款,60% 可向券商借,相當於使用 1.5 倍的槓桿。而融資買進上櫃公司的股票,則是需要準備 50% 自備款,另一半向券商借,等於是使用 1 倍槓桿。融資這個工具,讓許多散戶可以在短期時間裡用小額的本金快速增加自己的報酬!聽起來是不是很棒呢?但事實上,卻有一個重要指標需要注意,沒注意的話,不只會賠掉本金,還有可能以倍數的方式賠掉更多錢,這個指標叫做「融資維持率」。
什麼是融資維持率呢?太低竟會被斷頭!?
融資買股票時,一定要注意「融資維持率」!但那是什麼呢?首先,先了解一下融資維持率的計算方式:
融資維持率 = 股票現值 / 融資金額
但是只有一條數學公式是不是依舊覺得無所適從呢?舉個例子來看看就會更明顯了!舉例來說,要是現在融資買進一張 100 元的上市股票,股票現值 10 萬元,自備款是 4 萬元,融資金額則是6萬元,買進時的融資維持率為 166%。當融資維持率低於 130% 時,券商就會發出融資追繳通知給投資人,以這個案例來說的話,當股價跌到 78 元時,融資維持率就會低於 130% 了。若在 3 日內沒有將融資維持補回至 130% 以上,就會被券商強制拋售,出現股票斷頭的現象。這也造成了本次疫情爆發後,許多股票在恐慌性賣壓時,會連續出現多次跌停的現象。主要在於許多投資人無法補足融資維持率,迫使券商平倉斷頭,而一波接一波的斷頭促使股價出現雪崩式下跌,出現兵敗如山倒的多殺多。
想要搶反彈?從3個方向下手!
下跌情況會持續多久呢?身為一名尊重市場的散戶來說,時時都要提醒自己不該過度預設立場,在波動大的時候應該以保守的心態去操作,畢竟疫情狀況嚴峻,沒人知道會持續多久。基於上述思維,有打算長期參與市場行情的散戶,可從下面 3 個方向進行操作,除了有效降低自身面對的風險外,也能為自己建立安心的長期投資基礎。
買進 ETF,分散類股風險:
第一,以分散持股的 ETF 為主!除了常見的 0050、006208 的市值型 ETF 外,可以嘗試去了解 ETF 中的成份股,買進多種含有不同類股的 ETF,分攤類股產業的風險,由於 0050 的成份權值股主要還是以電子股為主,尤其是台積電的占比更是明顯,因此搭配上中小型類股的高股息 ETF,如 0056 或 00881,其中成份股會有高殖利率的傳產股和金融股,進一步分散類股風險。
定期定額,分散時間風險:
第二,做好有紀律的定期定額。台股市場在資金行情下,波動只會越來越大,尤其這次的台股大下殺更是讓許多散戶學會什麼叫做樂極生悲的概念。每個散戶的風險承受度都不一,對於風險承受度越低的投資人來說,不同時間的分批進場顯得格外重要,在空頭市場出現時可以買入更多單位,並在疫情結束後收割豐碩報酬。
持有現金,分散資產風險:
最後,分配好資金,千萬別 ALL IN!在疫情控制尚未有個有個明朗訊號前,股市會持續處於震盪整理的狀態,這對於很多股民來說是相當痛苦的心理折磨。適度的降低持股比例並擁抱現金,可以讓自己比較沉得住氣,股市裡千萬不可以感到急躁和焦慮,這樣的心理狀態很常會做出錯誤判斷,寧願少賺也別讓自己大賠,這才是上上策。
本文為 CMoney 團隊整理撰寫,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圖:shutterstock / 撰文者:William;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