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
許多人為了賺錢辛苦了大半輩子只為求個安穩的晚年,實際上到了退休年紀卻又不敢恣意花錢,老想著要給子女留點什麼。光陰有限,人生只有一次,別活得一生苦悶,到了臨終前才後悔不已,因此人到晚年,你應該要捨得為這 5 件事大方花錢。
文 / 丁菱娟
人過 60 以後,不必再想著賺錢的事,反而花錢比存錢更重要。主要是想賺錢此時也力不從心,生命的時間有限,倒不如享受人生,把自己未完成的夢想找回來,體驗生活,將上半輩子辛苦努力賺得的錢好好犒賞自己,對自己好一點。因此有時間就好好去花錢吧,用金錢去換取想要過的日子和快樂,這樣才能發揮金錢最大的價值。
物質生活用減法 體驗生活絕不可少
錢到底夠不夠用,有時只是一念之間,只要能夠養活自己,加上不會為錢煩惱,就是夠用。現在若有退休金和勞退金的人其實也夠過最基本生活。戰後嬰兒潮的一代大多也多有置產,生活不至於會成問題。若覺得不夠的人有只好練習過減法生活,物質少一點,但體驗生活不能少。
在第人三生退休之後,賺錢的能力弱了,能花錢的時間變多,趁我們體力還行,身上有些積蓄,子女都長大了,這是花錢的最好時機,不需要愧疚,自己掙的錢自己花,用在對的地方,值得的地方,來為我們的第三人生增加一點色彩。至於錢應該花在什麼地方才是值得的呢,我倒是有下列的推薦。
5 個不該省的錢
1:體驗人生的錢
體驗人生應該是人生最應該做的事,趁著體力還行,如果在第二人生沒時間體驗的人生,現在得好好努力的去體驗,尤其是旅遊、參與和感受。旅遊拓展我們的視野,也許到不同的城市住一段時間,也許像我一樣在疫情期間實行「宅度假」,去體驗台灣各式各樣的旅店或民宿,感受不一樣的飯店服務,以及周邊的生活,總之找些你最願意過生活的方式去花錢。
2:運動健身的錢
我們都不想把錢留到生病住院或看醫生,若想做到這一點,那麼就多花在投資在運動健身上,想到這一點,我就趕快加入健身中心,花錢找教練好好幫我這懶人鍛鍊核心肌群。覺得錢不夠的就去散步、爬山、跑步、騎單車、練瑜珈,總之把錢花在這上面最有回饋。
3:藝文欣賞的錢
偶爾去聽聽演唱會,音樂會,看看舞臺劇,電影,欣賞畫展,各式展覽,這些藝文活動都會讓我們賞心悅目,打開視野,陶冶心情,增加快樂感,能夠讓我們快樂的這些錢不要省。
4:學習才藝的錢
這時候有時間上課,挑一些我們感興趣的主題和專案,譬如繪畫、插花等才藝課程,或是靜態的歷史、哲學等課程,也可以到社區大學上上英文、日文等課程,任何引發興趣的講座或課程都去報名上上,多認識一下班上同學,拓展自己的生活圈,結交朋友,或許又多認識了一些姐妹淘或忘年之交。這些錢花多少,視你的興趣而定。
5:請客的錢
這個年紀最需要和家人、老同學、老朋友們互動,大家有來有往,互相吃吃喝喝,也增加不少樂趣,大方的人最受朋友歡迎。另外花錢多請兒孫輩吃飯,必定能受兒孫歡迎,自己也快樂。
這五項的錢,是我覺得最不要省的,60 以後的錢就一定要花在能夠讓我們快樂的地方。這個年紀也不需要買太多華麗的衣服或是奢華的物質,把以前花在物質上的錢轉而投資在精神上的享受。尤其是上面五項的錢也花不了多少,但是卻非常有意義,可以增加我們的幸福指數。
至於子女,就想著「兒孫自有兒孫福」吧,把自己照顧好,不帶給他們壓力和麻煩就是送給他們最好的禮物了。存著老本就是要花在上面的五件事,因為這才叫照顧好自己。支持他們可以,但一定要量力而為,先想自己再想兒女,這不是自私,是放下。
更多好文推薦你:
- 「兒子,對不起!沒在北部給你留一間房」他結不了婚,父母愧疚..台灣社會最扭曲的價值觀,你認同嗎?
- 孩子問:我們家有錢嗎?你的回答,影響孩子未來 富裕 還是 貧窮!
- 37歲夫妻育 2兒,力拚 7年還 400萬房貸!她嚴格執行「斷捨離理財法」,還可年年帶婆婆出國旅行
- 花大錢用心栽培,孩子卻不領情?專家:不想養出啃老族....這 2 件事父母千萬不要做!
- 只要收拾「存摺、冰箱、另一半」錢就會自然流向你...日本超人氣 理財整理術,專家力推這 4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