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靠北婚姻 2.0 的臉書粉絲專頁,有網友匿名投稿抱怨與女友家長在結婚條件上談不攏,主要是圍繞在「聘金」、「金飾」、「買房」等問題。女友媽媽要求小聘 36 萬、大聘 68 萬,金飾打 38 萬的套組,聘金不退、不給嫁妝,並由男方支付買房的頭期款,房貸則夫妻二人平攤,再加上喜宴的錢,男方必須花費 500 萬元左右。底下留言大多直呼「這婚不要結了!」,畢竟婚前就這樣,你能想像婚後的樣子嗎?常言道「談戀愛是兩個人的事,結婚卻是兩家人的事」,在婚前釐清雙方的金錢觀、價值觀才能避免婚後發生更難解的糾葛。
本文目錄:
文 / Winny
台灣離婚率高居世界前三, 經濟問題是主因
台灣的結婚率自 2015 年逐年下降,離婚率更是高居不下,甚至在亞洲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三。根據統計,導致婚姻終結的五大原因中,「經濟問題」就占比 33%,僅次於「夫妻相處」。從這些數據來看,「金錢」確實會是婚姻生活中引爆紛爭的導火線。
能白頭偕老的關鍵 是浪漫之外的俗氣
伴侶之間,相愛固然重要,但能使感情長久的終歸還是相處。夫妻要相處就免不得會碰觸到金錢,談錢俗氣,可是不談錢卻也維持不了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平凡生活。就像以下這 3 個實例:
1、劉畊宏、王婉霏談離婚,坦言金錢觀不合
藝人劉畊宏與老婆王婉霏已結為連理十多年,膝下育有 3 個孩子,美滿的家庭生活裡卻處處藏著炸彈。夫妻倆日前在節目上公開對質,坦言不只 1 次萌生離婚念頭,王婉霏更是抱怨二人最不合的就屬金錢觀。她透露老公劉畊宏花錢奉行「及時行樂」,經常賺多少就花多少,連婆婆都說:「絕對不能把錢放在他身上!」
2、季芹與王仁甫靠溝通,磨平價值觀差距
另一對演藝圈的模範夫妻王仁甫與季芹,郎才女貌的他們也時常在金錢觀上有摩擦。季芹就曾提及自己受不了丈夫王仁甫買東西會自動扣除尾數,所以感覺什麼都很便宜,例如 4900 元會說只要 4000 元。但她卻也覺得這就是老公的可愛之處,且經過多年的溝通磨合,王仁甫也不再會衝動花錢。
3、友人男友 10 塊錢也斤斤計較
筆者的好友也曾抱怨過和男友發生金錢的衝突。某次約會,男友代墊買了一瓶 10 元鋁箔包飲料,但她當下沒有零錢於是打算晚點再還他,結果一小時內男友共提了至少 3 次「妳剛剛 10 塊還沒給我。」她只好盡快拿著百元鈔去超商換零錢,諸如此類的事情不斷上演,她直言相當無奈。
如何和伴侶「談錢說愛」?
一個人的價值觀通常來自成長經歷、原生家庭,越早談錢,才能及早發現你們的不適合,也才能選擇要努力磨合或者放棄。但到底要如何和伴侶溝通金錢觀?
STEP 1 開話題:
若你不擅長直言,可以利用和用錢相關的新聞事件、電影劇情當開頭,從閒聊的方式著手。
STEP 2 了解他:
用輕鬆聊天的模式,深入淺出了解對方對於金錢的態度與想法,以及是什麼形成了他現在的金錢觀、價值觀。例如上述所提到的友人,就藉此得知男友是因為童年家裡破產過,導致對錢抱持著不安全感,才會如此斤斤計較,她原先不知情,透過這次溝通才明白。
STEP 3 抒發自己:
你們是雙向的關係,除了了解對方,當然也得說出自己的想法,讓彼此有充分理解的空間。但切記別用指責的口吻,如「你這樣花錢太浪費了!」、「只是小錢而已,等下再還不就好了?」,改成建議的語句,如「我覺得你可以再想想看,不用急著買。」。
STEP 4 確立制度:
最後漸漸將話題引導至確立伴侶理財制度。而常見的財務分配有三種:1.共同理財、2.一人理財、3.各自理財,又俗稱「AA制」。在充分的溝通後,再選擇最適合你們的理財方式,才能為感情長久立下奠基。並且建議情侶在婚前、交往時就得釐清金錢觀,避免婚後的理財更加困難。
雖然你們的夢想或財務目標可能不盡相同,但結為連理便得一起為兩人共同攜手的將來而努力,這不就是婚姻的真諦嗎?從此刻開始,和你的另一半好好「談錢說愛」吧!
關於「家庭理財」,你可以學更多:
- 房貸繳完 100 萬,老婆卻想再增貸買車!夫妻月入 8 萬,卻每月花光... 沒有理財共識,怎麼辦?
- 孩子問:我們家有錢嗎?你的回答,影響孩子未來 富裕 還是 貧窮!
- 37歲夫妻育 2兒,力拚 7年還 400萬房貸!她嚴格執行「斷捨離理財法」,還可年年帶婆婆出國旅行
- 花大錢用心栽培,孩子卻不領情?專家:不想養出啃老族....這 2 件事父母千萬不要做!
- 只要收拾「存摺、冰箱、另一半」錢就會自然流向你...日本超人氣 理財整理術,專家力推這 4項!
本文由 CMoney 團隊整理撰寫,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圖:shutterstock,僅為示意 / 撰文者:Winn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