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靠存 金融股領股息,不料一場股災蒸發 千萬元…給存股族的啟示:沒有賣出計畫,風險更大!

第一金

 

【我們想讓你知道】

存股族可能都有抱 3 到 5 年,甚至更久的決心,但傻傻存、賺股利是有一定的風險,經歷過 2020 的股災,讓部分存股族決定設定新的投資策略,適時落袋,讓自己的資金更能彈性運用,以下三位投資達人的做法與經驗,提供給您參考。

 

文/今周刊


很多人篤信存股,抱持「不賣」主義,但每當市場動盪,股價下跌,或股利縮水時,不免讓人膽顫心驚。更慘的是,股災大浪一來,連本帶利都捲走,更讓人痛心惋惜。

 

到底存股該適時落袋為安,還是持續緊抱不放?

「我剛開始也傻傻抱,忽略價差獲利部分可加速資產累積。」踏入四十不惑之年的投資達人星大,是傳產公司擔任行政職的上班族,靠著擅長挑選長期獲利及配股配息的績優股,股利和價差兩頭賺,年收入破百萬元。

有別於傳統存股,星大不是買了不賣,而是靈活加入價差操作。原來,星大曾買到 20 元的禾伸堂,後來漲到 60 元,又再跌回 30 元!沒來得及留住價差 2 倍的報酬率,讓他有些扼腕。

「殖利率 10% 需領 10 年股息才能回本,但價差可能一年就賺翻倍。」星大有了這個體悟之後,當有價差產生,比如獲利 20%,星大就會先賣掉本金加 15% 獲利部位,把獲利留住,再轉進下個低基期股票。而留下的 5% 獲利,等於是零成本部位,則作為長期存股。

「當手上持股成本降低,甚至零成本時,就算股災來臨,也能夠抱得高枕無憂。」星大秉持存股心態,也靈活地加入價差操作,逐步把獲利收回,讓存股成本降至零,股票反而抱得牢。


他想靠存 金融股領股息,不料一場股災蒸發 千萬元…給存股族的啟示:沒有賣出計畫,風險更大!

 

好地段的房子可能賣了買不回來,但股票不會

尤其是現在,台股頻創歷史新高,存股族面對怕賣掉持股,再也追不回來,但又擔心繼續長抱,可能一個股災就吃掉全部獲利。

「房地產或許可以傻傻地買、傻傻地抱,因為好的地段、好的物件可能賣了就買不回來了,或是要花好幾倍錢才買得回來。」證券分析師陳唯泰直言,「但是股票不會呀!」

做股票的初衷,就是要賺到錢,陳唯泰指出,在高點獲利了結,賣掉股票,也許過兩個月又回來原本的成本價位,這時又可以再次入手,甚至可以買得比之前更低、更多,「這才是股票投資的真諦」。

以過去很多人愛存的中鋼為例,陳唯泰指出,中鋼在 2008 年見到高點 50 元之後,一路呈現空頭走勢,如今只剩 23.95 元(2020/12/11)。如果存股族當時因為 7% 高殖利率加碼中鋼,一直持有股票 12 年,股價卻只剩高點的一半不到。

陳唯泰分析,若從 2008 年的牛市開始存中鋼到現在,即便加上過去 12 年來所有的配股配息,仍難以彌補價差損失。反觀同期台股創新高,長期持有中鋼可說是存心酸的。


他想靠存 金融股領股息,不料一場股災蒸發 千萬元…給存股族的啟示:沒有賣出計畫,風險更大!

 

做股票寧可錯賣也別錯留

穩定配息的金融股,也是很多存股族偏愛的標的,不過,陳唯泰分享一名學生的故事,說明存股也要適時獲利了結。

這名學生的父親在上海商銀工作,在上海商銀還沒有掛牌上市之前,就持有上海商銀股票,而且只存這一檔金融股。他的如意算盤是:退休後,一輩子就靠著 500 張上海商銀的配股配息,輕鬆過生活。

上海商銀從掛牌後一路上漲,一度來到 58.3 元的高價,沒想到,2020 年遇到新冠疫情,股市在 3 月崩跌,上海商銀短短不到 1 個月,就跌到 34.45 元的波段低點,一場股災讓他的資產一度蒸發千萬元!

驚嚇之餘,他開始思考,存股真的不能死抱,要在適當的時機賣出,再在適當的時機買回,才是投資股票的好做法。


他想靠存 金融股領股息,不料一場股災蒸發 千萬元…給存股族的啟示:沒有賣出計畫,風險更大!

 

適時獲利了結保留銀彈迎接黑天鵝

「傻傻地存,那是賭,不是投資!」曾在 4 年內存 300 張金融股的存股達人孫悟天說,「我認同存股,但不認同幾 10 年『不看業績』的傻存!」

2020 年 2 月 24 日,第一金創新高 24.8 元的第三天,孫悟天就決定賣出 150 張的第一金持股。原因是,第一,他觀察到第一金的後續業績表現,很有可能會有極大的問題,甚至導致系統性風險;第二,做好資金控管和分配。

孫悟天指出,從 2008 年到 2020 年,長達 12 年的多頭行情,迄今幾乎仍未遇到真正的黑天鵝。
「每次都是狼來了,然後股市又繼續往上漲,」孫悟天表示,「如果這次真的是黑天鵝,你卻沒銀彈!不會太可惜了一點嗎?」

孫悟天重申,「資金控管很重要,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結果,孫悟天不僅成功躲過 3 月的股市崩盤,更在黑天鵝真正出現時,因賣股而滿手現金,能夠反手為買,大存特存。

對孫悟天來說,持有和賣出的理由,都應該以「業績」為判準,當公司未來業績表現正常,甚至表現更好,才是繼續持有的理由;若發現不對勁,還是應先獲利了結。

每個月10 日以前,孫悟天一定會去追蹤手上存股的業績,因為今年配的股息是去年的獲利帶來的,但今年領息領得開心,如果明年沒有業績支撐,股息就會很難看。

財經部落客 Mr.Market 市場先生也指出,即使是長期投資,也一定要訂「賣出計畫」,原因有3:

首先,儘管做了再多研究,你的買進仍可能有失誤;其次,未來企業的經營條件可能會改變,須預先想好應對的方式;第三,市場可能會有過度反應,股價超漲或超跌的時候,預先做好賣出計畫,將會帶來額外的好處。

「沒有賣出計畫的人,將會承受極大的風險,」市場先生形容,這就好像看到一條完全沒有車會經過的公路,於是把眼睛蒙上在路上行走一樣。面對台股創新高、未來仍可能充滿變數,做好資金準備,才是持盈保泰的最好策略。

 

更多好文推薦給你:

 

 

本文摘自《穩穩的!存對慢飆股》,出版社:今周刊
(圖:shutterstock / 責任編輯:BELL;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