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
汽車產業正面臨百年來最大的技術革命,由燃油引擎轉向電力驅動,朝電子化、智慧化、自動化(自動駕駛)發展,轉型升級為「智慧型移動載具暨服務」,好比是裝上 4 個輪子的智慧型行動電腦平台,不再只是傳統的代步或運輸工具,具備強大資通訊產業實力的台灣不會缺席,更視之為下一個兆元產業。
文 / 龔招健
全球電動車第一品牌美商 Tesla(特斯拉)引領風騷,股票市值大幅超越百年國際汽車大廠,迫使這些傳統汽車大廠不得不加速轉型,積極投入研發及推出電動車。台灣唯一的國產汽車品牌——裕隆(2201)旗下的納智捷(Luxgen),近幾年也嘗試推出少量電動車,主要是銷售給車行作為營業車使用。
不過,納智捷近年在兩岸的新車銷售不如預期,使得母公司裕隆面臨巨大財務壓力,因此當一心想投入電動車產業的全球最大電子 EMS 代工廠鴻海(2317)主動洽談合作時,雙方一拍即合,今(2020)年合資成立鴻華先進,聯手打造電動車開放平台。
電子代工龍頭鴻海攜手裕隆 加速深化布局電動車產業
鴻華先進資本額為新台幣 155.76 億元,鴻海出資 79.44 億元,持股 51%,裕隆則提供旗下華創車電的車輛技術平台與研發專利等「技術資產」作為新公司的資本,換算價值為 76.32 億元,持股 49%。開發一款新車往往要耗資 20∼30 億美元,華創車電累積研發設計 11 款汽車(主要為裕隆自有品牌納智捷)已燒掉約 800 億元,鴻海則看中華創車電的整車研發設計能力,以及裕隆的整車製造組裝能力,希望藉此合資案,讓鴻海在電動車產業的布局能早日開花結果。
10 月 16 日第一屆鴻海科技日登場,其中最大亮點就是發表跟裕隆集團合作開發的電動車開放平台、軟硬體技術規劃,以及電池、電控系統等關鍵零組件,突顯鴻海轉型投入電動車產業的強大企圖心,而且是有備而來。熟悉汽車產業發展、長期擔任裕隆集團高階專業經理人的總統府資政林信義,在鴻海科技日開幕致詞時指出,燃油汽車發展已超過百年,各大車廠早已形成封閉的體系,電動車則在近 10∼15 年才起步,電動化的趨勢改變了造車的核心技術,掌握電控、電池與半導體就能掌握市場,對於擁有強大資通訊與半導體產業的台灣而言,是個大好機會。林信義表示,一款新車的開發費用動輒超過百億台幣,若有個團隊的供應鏈管理能力很強,又有很好的技術能打造出通用的電動車平台底盤,同時能供應關鍵零件模組,以及提供系統服務與整體解決方案,就能讓各車廠可以省時、省力、省錢地做出更好的車子。
電動車為全球兵家必爭之地 台廠不會缺席也不能遲到
不過,林信義也提醒,在全球汽車產業重組的浪潮中,電動車作為兵家必爭之地,像鴻海與裕隆這樣的聯盟運作,在 3 年內一定要做起來,時間已經不多了!鴻海董事長劉揚偉直接呼應林信義的說法,他在鴻海科技日回答媒體詢問時強調,電動車平台及關鍵零組件模組將在 2 年內量產,最晚絕對不會超過 3 年,目標是在 2025∼2027 年間,在全球電動車市場達到 10% 市占率,約 300 萬輛的規模。
勤業眾信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辜卓洋指出,面對電動車的成長趨勢,台灣的車用電子產值預估在 2020 年即將突破 2,700 億元,未來在電動汽車成為市場主流的過程中,台廠在供應鏈中可望扮演重要角色,但也必須加強關鍵技術開發能力,發展自身具備競爭優勢的領域。
除了鴻海集團,國內還有 25 家電子廠耕耘電動車相關商機,個股篇將重點介紹其中 4 家。
更多好文推薦給你:
- 時下最流行!AirPods將推第三代,多家台廠搶攻市..專家只推這 4檔!(一張圖看TWS績優股)
- 會計師張明輝 教你看懂 3大報表關鍵字、嗅警訊!(以台積電為例) 加碼揭露 企業財報造假手法!
- 「淨借款」百大企業排名 >> 小心!他們借款多又沒獲利...專家點名 這10間盈餘品質不ok!
- 眼科龍頭 大學光(3218)獲利創新高!原因竟是 台人從小到老 眼疾層出不窮..(6檔眼科類股一覽)
- 台股優等生 仁寶(2324) 竟被「艾蜜莉定存股」剔除?她憑 價值股法:難賺價差,就趁沒賠時賣出..
本文由 Money 錢 158 期 授權轉載
( 圖:shutterstock,僅為示意 / 責任編輯 : William;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