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雖然台股在美國大選後引爆萬三攻勢,
10/9 帶量突破 13,000 點,但基本面與股價的差距卻在拉大,
有別於以往 10 月開始邁入旺季高峰,
今(2020)年的台股 Q2 在疫情拉動電子業營收後,
第四季業績已註定無法超越第二季及第三季,
儘管筆電、5G 手機的訂單能見度還可以看到明(2021)年第一季,
然而就算業績與去(2019)年同期持平,
仍舊比不上第二季遠距商機剛爆發時的表現,
10 月份的營收排行裡面,已然看不到 Q2 的熟面孔,
縱使還是有營收表現較佳的個股,但這些公司之間卻看不到太多的族群性。
半導體 9 月備貨潮
半導體族群 10 月營收幾乎都較 9 月份下滑,
除了拉貨高峰已在 Q3 見頂外,以華為為首的電子廠預防性備貨也是原因之一,
由於 9/15 之後台積電(2330)、聯發科(2454)這些指標性大廠就無法再出貨給華為,
為了避免之後遭遇到斷貨危機,華為從 6 月份開始就不斷囤積晶片,
9 月份搶在禁令之前出貨,除了華為之外,
其他中國廠商擔心自己成為下一個華為,
也增加庫存水位,這種有點類似 Overbooking 導致營收虛胖的現象,
讓台股半導體兩大支柱 10 月份營收雙雙呈現月減,
台積電(2330) 10 月份營收 1,193.02 億,較上月 1,275.84 億下滑 6.49%,
聯發科(2454) 10 月份營收 304.38 億,較上月 378.66 億下滑 19.61%。
PC 零組件高峰已過
10 月營收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地方是 PC 零組件增幅趨緩,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板卡雙雄微星(2377)與技嘉(2377),
這兩間公司營收從 4 月份開始雙位數年增,
技嘉(2376)更是在 6 月份繳出年增 92.68% 的成績,
提前 5 個月達到以往 Q4 旺季才有的營收水平,
但過早迎來旺季,也意味著後續成長力道有限,
PC 零組件相關產業(除了顯卡,也包含電源供應器、被動元件) 10 月份營收雖然仍繳出雙位數年增,
但與 9 月份相比不是持平就是下滑,
即使訂單能見度看到明(2021)年 Q1,
Q4 也很難重現 Q2 ~ Q3 令人咋舌的營收了。
基本面與股價再度拉開
3 月份股災期間,投資人只知道逃命,全然沒有時間思考疫情是否創造其他的需求,
這導致股價跌到遠低於基本面,熟知公司真實營運狀況的內資法人則大舉進場掃貨,
呈現出一幅投信力抗外資,用銀彈把台股買成 V 型反轉的景象,
股價與基本面的差距拉近,但隨著選後指數衝過 13,000 點,
營收表現卻遜於 9 月份,基本面與股價的差距再度拉開,
但這次與 3 月份不同,3 月份是股價跌到遠低於基本面,
現在則是股價漲到高於基本面,當然從聯準會貨幣政策及台股籌碼面來看,
這次萬三突破後續仍有表現機會,但行情也開始從「反應基本面」變成「泡沫」。
10 月營收月增、年增股
本文透過五個條件篩選出 10 月營收月增 + 累計年增股雙強股,
不少過去 3 個月經常上榜的中大型股票,這次都無法進到篩網之內
1. 2020 年 10 月營收月增率 > 0%
Q2 業績爆發的電子股,其業績分布在 4 ~ 6 月基本都呈現月增,
且金額一個月比一個月還驚人,但 7 月份開始,不少公司就已出現月減趨勢,
到 8、9 月份繼續維持下降趨勢,即使 9 月份勉強保持月增的股票,
10 月份也出現月減狀況,消失在營收月增、年增股清單上。
2. 10 月營收單月年成長 40%
雖然疫情帶動的商機已開始趨緩,但就算是月減的公司,
10 月份依然有雙位數的年增率,因此採用高標準的年增 40% 篩網,
篩選出營收表現較去年同期大增的公司。
3. 過去 3 個月累計營收為年增 30%
有一些公司並非防疫、遠距這些疫情受惠股,
在 Q3 遠距股營收爆發的時候,表現沒有特別亮眼,
但 10 月開始可能因疫情以外的原因,業績出現上揚,
因此 3 個月累計營收篩網為年增 30%,而非 40%。
4. 股價於月線(20MA)之上
技術面有時候會走在基本面之前,如果一家公司營收一直年增,
股價卻表現疲軟,甚至跌破均線,可能是市場提前反應後續營收將走軟的事實,
透過該篩網,將 11/10 股價已低於月線的股票排除。
5. 過去 60 日平均日成交量大於 2 千張
這個篩網很簡單,除了營收好、業績好,還要是市場上的熱門股,
冷門股容易出現股價對營收毫無反應的尷尬狀況。
(圖片來源 : 小編整理)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1. 上緯投控(3708)
風電及太陽能在政策題材炒作下,成為台股今(2020)年另類的新主流,
其中世紀鋼(9958)及上緯(3708)因具備獲利基本面,受到投信法人大力追捧,
有別於鋼構為主的世紀鋼(9958),上緯(3708)專門生產各類環保樹酯,
包括風力葉片樹酯,由於銷售地區以中國為主,因此前兩年其他風電概念股飆漲時,
上緯投控(3708)無論是業績或股價都沒有太大的成長,
不過中國政府預計將於明年取消陸上風機補貼、後年取消海上風機補貼,
導致中國的風力發電機出現裝潮,也讓上緯(3708)業績從 Q2 開始一路旺到 Q4,
4 ~ 9 月份已連續 6 個月年增率達雙位數,
8、9、10 月更分別年增 103.5%、96.9% 及 118%,不過因需求是由於補貼政策到期帶動,
明年開始須注意補貼結束後可能出現的業績下行風險。
(圖片來源 : Cmoney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2. 驊訊(6237)
音效晶片廠驊訊(6237)今(2020)年業績同樣受惠於疫情帶動的 PC 產業回春,
驊訊(6237)自從 2010 年 PC 產業走下坡之後,營運狀況就不慎理想,
總計 2011 ~ 2019 年,驊訊(6237)連續 9 年繳出營業利益為負的難堪成績,
2014 ~ 2017 雖然靠處分轉投資華研(8446)持股轉虧為盈,
但卻難以掩蓋本業表現不佳的事實,
今(2020)年疫情讓 PC 相關產業出貨量大增,訂單從一線 IC 設計廠擴散到驊訊(6237)這些二線廠,
如微星(2377)這一類的大廠也下單到驊訊(6237),
加上大股東瑞昱(2379)的幫助,驊訊(6237)營收從 4 月份開始逐月上揚,
到 9 月份衝過一億,Q3 EPS 也繳出 10 年來不曾有過,僅靠本業就獲利 1.07 元的成績單,
不過從月增率來看,驊訊(6237)營收從 8 月份開始就有力竭的現象,
與其終端大客戶微星(2377)大致相同,若下游 PC 廠開始減少拉貨,
就可能導致驊訊(6237) 11 月營收也出現月減。
(圖片來源 : Cmoney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3. 萬潤(6187)
設備製造商萬潤(6187)主要從事被動元件、半導 體、LED 及檢測等自動化設備,
今(2020)年除了受惠被動元件廠商針對 5G 進行擴產外,
在半導體部分亦搭上國內半導體龍頭目前進行 CoWoS 製程的擴產,
萬潤(6187)主要擔任自動化以及 AOI 的供應角色,
相關設備營收從 4 月份開始陸續認列,
並連續 7 個月維持月增及雙位數年增,
Q3 EPS 亦繳出 1.2 元成績,較去年同期 0.39 元大增 207%,
惟設備廠營收有其週期性,若在手訂單陸續認列完畢,
後續又無新單跟上,營收就可能在某個時點突然大幅度月減。
(圖片來源 : Cmoney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想知道下週的最新選股嗎?
購買 籌碼 K 線APP
觀看最佳選股組合與洞察趨勢!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