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教授 郭瑞祥 40歲罹癌、喪偶,逆境 試煉出一堂 人生管理課...

CMoney精選

CMoney精選

  • 2015-01-15 11:30
  • 更新:2020-07-23 18:01

 

郭瑞祥

 

文 / 孫蓉萍

 

逆境試煉出的 一堂人生管理課

台大教授郭瑞祥四十歲罹癌、喪偶

台大工商管理系教授郭瑞祥,

早年求學和工作一路順遂,

可說是天之驕子;

沒想到不惑之年與死神交手,

罹患肝癌,甚至喪失愛妻。

他在課堂上用親身經歷提醒大家,

人生有太多意外,所以要活在當下,

珍惜每一次的相處。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人生不會給你預警!

當眼前一片晴空萬里時,你不會知道,

下一秒鐘,你的人生即將風雲變色。

 

台大教授郭瑞祥,

四十歲前的人生一片順遂

建中、台大畢業,

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攻讀碩士、博士,

畢業後在加州矽谷的國家半導體公司工作,

後被台大延攬回國任教,

太太是音樂系出身的氣質美女,

育有二子,生活幸福美滿,

可以說是天之驕子。

就在晴空萬里的當下,

死神的黑手,

卻已悄悄逼近他身邊。


恐懼。死神敲門

發現罹患肝癌 調整生活節奏

時間拉回四十歲那一年。

2001年,郭瑞祥接到小他三歲的弟弟

從美國打來的電話,

告訴他得了肝癌,

腫瘤有十幾公分大,

已經是末期,不適合動手術,

必須等待換肝。

 

郭瑞祥只有這一個弟弟,兄弟情深,

當年他在國家半導體公司工作時,

也協助弟弟從東部轉到矽谷工作。

得知消息後,他和父母都趕去加州探望,

之後母親繼續留在當地照顧弟弟。

 

就在同一年,

郭瑞祥遞出教授升等申請,

完成人生中一個重要的里程目標,

加上弟弟罹癌,郭瑞祥心想,

「這疾病會不會有家族史?」

由於他也是B型肝炎帶原者,

就在太太的鼓勵下,去做了健康檢查。

健檢第一天早上,先做超音波檢查,

沒想到才做了兩小時,醫生竟對他說:

「不好意思,

我們看到你的肝臟部位疑似有腫瘤。」

 

任何人聽到醫生這樣說,直覺反應一定是:

「你一定搞錯了吧?

怎麼可能是我?我一點都不痛啊!」

 

醫生說:「肝臟不會有感覺。」

「但是我體力很好,上禮拜還去打球。

大概是我這兩年吃了不好的東西。」郭瑞祥說。


醫生卻說:「體力不等於健康。

而且這不是一兩年的事了,

而是和你的生活形態有關。」

 

延伸閱讀:為什麼肝臟長了腫瘤,自己一點感覺都沒有?

發生率、死亡率都最高的癌症,你一定要認識!

 

 

對郭瑞祥而言,

最大的恐懼,莫過於未知。

因為不知腫瘤詳細的狀況如何,

郭瑞祥住在醫院,煎熬了一個晚上。

他設法靜下心來,

先打電話告訴父親和妻子,

又擔心在美國的母親會

承受不住另一個打擊,於是決定隱瞞。

 

放下電話,郭瑞祥不禁捫心自問:

「我工作認真,難道有錯嗎?

為什麼身體會變成這樣?」

 

當晚他所想的,

不是研究工作、國科會計畫或作業還沒改,

而是「妻小怎麼辦?

我以前花在他們身上的時間夠嗎?

我的父母能接受兩個兒子都罹癌嗎?」

 

直到死神在門外徘徊,

他才驚覺:天哪!我過的究竟是什麼生活?


化驗報告出爐,肝臟腫瘤有四公分大,

所幸癌細胞沒有擴散,外科手術切除即可,

也不必做後續的化療。

 

延伸閱讀:父母的保存期限 只有 10年!

有時間 陪伴 自己的孩子,才是成功的父母

 

郭瑞祥感謝神

在四十歲的時候給他這個領悟

讓他懂得踩煞車

自此之後,他修正長久以來的生活形態:

改變飲食習慣,

減少不健康的加工食物

早上喝精力湯,

多吃生機飲食、糙米和蔬果。

更重要的是,

周末多留時間給家人,

增加和兩個兒子互動的時間。

 

延伸閱讀:醫師點名 3大類「超加工食品」,

不只讓你變胖,還增加罹癌風險... 堅果表示 躺著都中標

 

惡夢卻再次找上郭瑞祥

順利成為教授後,

正當郭瑞祥以為一切又重新回到正常軌道時,

死神卻又找上門了,這次的目標是妻子。

其實他三十八歲那年,

妻子在美國生小兒子的時候,

「多發性硬化症」就第一次發病。

 

他回想,妻子剛生完的第三天,

發現尿失禁、肢體無力,

突如其來的病症,

讓群醫束手無策,連病因都查不出,

只能眼睜睜看著雙腿無力,

醫生也宣判她要準備靠輪椅度過下半生。

 

生產後三天就不能陪伴愛兒,

讓妻子情緒已經盪到谷底,

加上怪病纏身,更是以淚洗面。

「如果我這樣,永遠不能走路了,

你有什麼想法?你??會陪我嗎?」

 

郭瑞祥說:「我那原本性格堅強的妻子,

有一天突然這麼問我,

看著原本樂觀的她被折磨至此,

也只能緩緩地跟她說:

『慢慢走,也要一起走。』」

 

所幸,這時候奇蹟出現了!

一位也是中醫的教友指導他們按摩一些穴道

在家人輪流按摩和刺激穴道後,

妻子的肢體開始有反應!

再經過中醫兩次針灸,

妻子身體逐漸康復,

三個月後出院,半年後就能行走,

大家把這次意外當作是「神經壓到」,

淡忘了這個產後的小插曲。

 

然而,真正可怕的厄運,還未真正降臨。

 

 

約莫三年後,郭瑞祥妻子再度發病

郭瑞祥回憶,

「那是我切除腫瘤的第二年。

聖誕節前夕,我們約好要去聽音樂會,

約定時間前她打電話給我,

說:『我身體不舒服,不去聽了。』

她還加一句:

『這種雙腿無力的感覺,和三年前很像。』

我們當然怕,因為多年前的噩夢重現。

但一方面又想,上次能治好,這次當然也可以。」

兩人那時還不知道,

她罹患的是罕見疾病「多發性硬化症」。

 

這種疾病因為免疫系統攻擊神經系統,

導致神經系統病變,

病人的所有器官逐一受到攻擊而失去功能,

攻擊到頭部,可能失去意識,形同植物人;

攻擊到內臟器官,

則可能造成心肺衰竭,嚴重者致死。

 

儘管百般無奈

郭瑞祥的妻子也開始長期抗戰

郭瑞祥當年認識妻子時,

就被她的秀麗長髮和婉約氣質吸引,

愛美的她,婚後也一直維持長髮。

但是有一天她毅然說:「剪了吧!」

郭瑞祥假裝不知道她的用心良苦,

故作輕鬆地說:

「妳留長髮很好看啊,

我們可以幫妳整理,不用剪啦。」

 

她堅持:「長髮真的不方便,

你們不知道這樣很花時間。」

她的理性與貼心讓郭瑞祥十分不捨,

卻也只能聽從命運的安排。

前三年病情尚不嚴重的時候,

一家人還可以一起出國旅遊,

和所有家庭一樣,享受天倫之樂。

 

郭瑞祥妻子的身體器官

受損狀況愈來愈嚴重,

連站起來都成為一種奢望。

起初主要是下半身器官受到攻擊,

雖然不良於行,

她還是能和郭瑞祥談心,

兩個當年約八歲和五歲的孩子,

也可以在她的病榻前嬉鬧,和媽媽撒嬌。

 

「當年她生了老大,

就決定辭去教職當一個全職媽媽,

她說:『撫養小孩是一個生命培育的過程,

這個過程非常神聖,為什麼要假手他人?』

到了孩子的學齡期,

她甚至和幾個朋友一起實施在家教育,

認真製作教材,還到野外上課,

全心全力為孩子付出。」

因此即使在病床上,

郭瑞祥的妻子最掛念的仍是孩子。

 

 

在郭瑞祥意識還清楚時

她交代了許多 身為女主人才知道的事

例如小孩愛吃什麼、要上什麼課,

甚至於到哪裡買菜等瑣事,

都一一告訴郭瑞祥。

 

有一天,妻子憂心地說:

「我很害怕,

我記不得十分鐘前講了什麼話,

腦袋一片空白!」

雖然只是一次短暫失憶,

她開始警覺到,病魔可能攻擊腦部。

醫生證實了她的擔憂,

她的確隨時可能無法再醒來。

 

得知這個事實,她忍不住哭出來。

讓郭瑞祥更心疼的是,

妻子不是立刻陷入昏迷,而是一步步惡化;

一個這麼愛孩子的媽媽,軀體也還在孩子身邊,

卻再也不能摸他們的頭、聽他們說話、看他們長大。

 

郭瑞祥學習放下
互相扶持依靠 關係更加緊密

郭瑞祥的妻子病發三年後,

有一次昏迷了兩、三個禮拜。

後來雖然再次醒過來,

卻不再有表達和組織能力。

郭瑞祥落寞地說:

「人總是在害怕和冷靜之間搖擺。

妻子情緒軟弱的時候,

我會用禱告的方式安慰她;

當她理性的時候,

我扮演溫柔的角色,給她擁抱。

在理性與感性之間,我們互補得很好。」

 

牽手十餘年、心靈契合的愛妻,

一旦再也不能和自己分享喜怒哀樂,

令他悲痛逾恆。

妻子彷彿連靈魂都不自由後,

他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孤單。

 

妻子臥床期間,

郭瑞祥接下教養子女的任務;

同時他還擔任系主任,

並且接許多工作,

以負擔一位看護和一位幫傭的薪資。

 

他以為每天把時間填滿就不會胡思亂想,

晚上回到家陪一下孩子,

為妻子關燈,繼續埋首工作。

但人終究有脆弱的時候,

在情緒極度沮喪時,

他偶爾也會出門看場電影,

嘗試轉移注意力,

也曾在黑暗中流淚,釋放壓力。

 

兩年後,妻子病逝。

那一天看護發現妻子發燒、血壓偏低,

家人一如往常地緊急送醫,

不同於往常的是,

女主人這次真的離開了。

 

妻子離開人世前,

是否曾經道別?

郭瑞祥想了想說:

「沒有,因為我一直抱著希望,

認為她會好起來,我們從未放棄過,

所以連道別都沒有!」

 

從腦部昏迷到離開人世,

二年間經常一有狀況就送急救,

救護車都不知道來過幾回了。

最終妻子還是不敵病魔撒手人寰,

四十年的青春年華就此畫下句點。

 

「我的心情是矛盾的,雖然不捨,

但也感謝主把她接走,不必再受折磨。」

 

兩個孩子之前以為媽媽還會一直在家裡陪著他們長大,

直到遺體火化的前一刻,他們才驚覺,

媽媽這次真的要走了,忍不住嚎啕大哭。

小小年紀就要承受媽媽不在身邊陪伴的痛苦,

令大人不禁鼻酸。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這是蘇軾在《江城子》中,描述對亡妻的思念。

 

妻子過世後,郭瑞祥也曾淚千行,

但他相信妻子只是暫時遠離,

兩人終將在天上相會。

他深信妻子在天上最想知道的,

就是小孩現在過得好不好,

因此盡力同時扮演好父親和母親的角色。

 

 

長子說:「爸爸這幾年真的改變很多,

比以前花更多時間陪我們。

他每個禮拜會盡量抽空陪我打籃球、

陪弟弟騎單車,

我們也常去看電影,像這個寒假,

我們就看了八部電影!」

 

只是媽媽這個角色 無人可取代,

所有家人對女主人的思念不曾因時間流逝而稍減。

兩個孩子把媽媽的照片放在房間,

當作懷念她的方式。

即使過了五年,在路上看到媽媽牽著小孩,

也會讓他們想起自己的媽媽。

尤其是長子,當年在家教育,

擁有媽媽滿滿的愛,

對媽媽的思念特別深刻。

 

郭瑞祥看到某部以前和妻子一起看的電影、

看到母子在一起的畫面,

也會觸景傷情。

但大家把這份懷念深埋心中,

一家人相互扶持,

關係甚至比一般家庭更親密。

例如兄弟倆在父親生日前,

會討論要送什麼禮物。

媽媽缺席,讓這對兄弟提早獨立。

小兒子看到奶奶掉淚,

會貼心地對奶奶說:

「奶奶不要哭,把難過隱藏起來比較快樂哦!」

 

郭瑞祥透過運動
找到下坡智慧 分享心靈成長

喪妻之後,郭瑞祥把自己鎖在密閉的環境,

以為大量的工作和悉心照顧孩子,

就可以化解掉憂鬱的情緒,

其實,他並沒有走出來。

三年前,他參與台大EMBA體適能課程,

依照課程要求,記錄每周做什麼運動、

運動幾次、每次運動多久,

不知不覺中養成了運動習慣。

小學是手球校隊的他,

運動細胞似乎被喚醒了,

愈來愈投入各項活動。

 

跟著台大EMBA的「門外社」社團同學們,

郭瑞祥練習跑馬拉松、環島旅行,

去年還參加戈壁挑戰賽,

今年二月也剛參加東京馬拉松比賽。

 

07年考上台大EMBA的同學李作君

眼見導師這些年的改變,

她說:「老師近幾年的轉變很大,

從嚴肅的師長變成樂活人生的快樂大男孩!

他還和學生們分享人生經驗

不僅是課業上的導師,

也是學子的心靈導師。」

 

郭瑞祥為台大工管系學生

開了「管理與人生」的課

就把自己的人生體驗融入其中,

而且為了避免流於說教,

他特別採取讀書會方式,

還找學長姊一起來參與,

希望年輕的學生不只會讀書,

更要學會做人。

 

他在大學部開的統計課,每堂出作業,

還有期中考、期末考、要交報告,

助教王珊彗說:「不可思議的是,

雖然課業繁重,卻受到學生熱烈歡迎!」

 

他在EMBA的課程也是在學期開始前,

就準備好一整個學期每一堂課要上的內容,

包括投影片、中英文個案

和個案相關的文章參考資料等,

製作成至少二百頁的講義,方便學生預習。

 

郭瑞祥一直相信,

訂定明確目標,事先充分準備,

按部就班地努力執行,就會有好成績。

 

但畢竟,在人生道路上,

無論有如何縝密的計畫

和周全的準備,也勝不過天意

在烏來山區練習跑步時,他領悟到,

上坡很難,但是下坡更難;

上坡只要衝刺就好,下坡則要技巧,

扛太多東西會跑不完全程,

一定要分享,才能輕鬆走下坡。

 

而且不要在意自己的成績,只顧著看錶,

別忘了欣賞沿途美好的事物,

關心身邊的同伴。

 

郭瑞祥人生上半場順遂、

下半場遇亂流,

挫折並沒有打敗郭瑞祥的心志,

因為他始終謹記:

「人要忘記過去,努力未來的事,

向著標竿一直跑下去」,

人生雖然沒有給他預警,

但是他終於從逆境走出來了,

相信妻子在天國也會為他的勇敢感到欣慰。

 

 

(本文處自今周刊850期 全文授權轉載)

(圖片來源為 今周刊)

 

郭瑞祥
出生:1961年
現職:台大工商管理系暨商研所教授
經歷:美國國家半導體公司研究發展中心工程師
學歷: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電機博士和土木碩士、美國聖荷西州立大學企管碩士

 

CMoney精選

CMoney精選

CMoney 自出版社、各大報章雜誌精選好文 網路上的各家觀點,通通網羅呈現 !

CMoney 自出版社、各大報章雜誌精選好文 網路上的各家觀點,通通網羅呈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