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大盤與個股嚴重脫鉤
台股從 8 月份開始,中小型股的走勢就逐漸與加權指數(台積電)脫鉤,
這個狀況到 10 月初大盤走出破線危機後進一步加深,
就在指數第四度挑戰 13,000 點的同時,
代表中小型股的櫃檯指數卻還低於 9 月中及 7 月初的高點,
不少股票甚至逆勢大盤不斷下跌,
這當中有的是激烈競爭讓價格壓力變得沉重(如大立光(3008)),
有的則是之前漲過頭,市場冷靜下來後放大解讀利空,
導致股價面臨劇烈修正,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疫情下的遠距商機
今年疫情帶動許多新需求,一些本來沒沒無聞的產業或公司,
在民眾生活方式改變後,突然變得大紅大紫,
其中圓剛(2417)、圓展(3669)及聰泰(5474)這三間長期專注於影音視訊技術與產品的公司,
股價從 6 月份開始就在營收刺激下不斷上漲,
由 3 月中最低點算起到 9 月初最高價,
三間公司漲幅分別達 10.54、8.68 及 7.59 倍,
7 ~ 9 月營收也紛紛繳出年增 200% 甚至 400% 的成績單,
相比之下,同樣營收增長的筆電、伺服器等其他遠距概念股顯得黯然失色。
下圖:圓剛(2417) 9 月營收年增 463%、月增 21.1%。
(資料來源 : Cmoney)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Q3 之後業績看法多空分歧
儘管這三間遠距概念股的業績到 8 月份都還保持強勁走勢,
但其股價表現卻在 9 月初就已由強轉弱,
投資人對其後勢也出現多空不一致的看法,
看多的一派認為疫苗最快要明年中之後才會大規模施打,
這段期間內無論是遠距辦公或是遠距教學的需求都會持續湧現,
且就算疫情結束,民眾已習慣在家上學、在家辦公,
疫情改變了產業趨勢,但這個趨勢卻未必會隨疫情結束而消失,
看空的一派則認為,不管後續遠距是否形成長期趨勢,
相關硬體設備屬於一次性需求,不像手機或電競產品每隔 1 ~ 2 年就有換機潮,
且如果真的有遠距需要的單位或個人,早在 Q2 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就會先購置相關設備,
接下來的營收增漲只會趨緩甚至出現季減走勢,
空方看法在股價漲多後,話語逐漸增強,
也導致三間公司的股價從 9 月份開始出現幅度不小的修正。
下圖:圓展(3669)從 9/7 最高價 158 元到 10/13 收盤價 108.5 元,短線已回檔 31.32%。
(圖片來源 : 籌碼 K 線)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聰泰(5474) 1 個月大跌 37.2%
聰泰(5474)在 9/7 盤中創下 376 元歷史高價後,
就跟著圓剛(2417)、圓展(3669)一起走弱,
三間公司到 10 月初跌幅都已達 30% 以上,
而比起另外兩間同業 9 月份維持月增趨勢,
聰泰(5474) 9 月分營收意外繳出月減 17.5% 的成績,
導致股價在營收公告後,立刻給予連續 2 根跌停板的回應,
1 個月累積跌幅擴大到 37.2%,
由於聰泰(5474)過去就不太願意召開法說會或透漏營運狀況(電訪還經常被掛電話),
市場只能往缺料或需求見頂兩個方向猜測,
如果是缺料,則很難掌握缺料 10 月份是否解決,
又如果是需求見頂,股價就還有更大的修正空間,
找不到月減原因讓許多投資人選擇先行減碼。
(圖片來源 : 籌碼 K 線)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