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
在銀行裡大部分的理專,都會為了獎金和業績而強力推廣公司的熱門商品。但是他們似乎都沒想過,為公司推廣這些熱門商品,到底是為了民眾的荷包,還是它們自己的荷包?而這些業務跟理專,在這之中又扮演著甚麼樣的角色?是真的幫助客戶,還是共犯呢?理財規劃師帶你了解金融業務推銷的真相,讓你遠離投資地雷。
文 / 乃皇包
在我的財務規劃師課堂上,我都會建議學員商品的規劃要因應客戶的需求跟背景。主要原因是有鑑於大部分保險業務員對於投資理財這件事情真的有待加強,老實說吧,你們是不是連基金公開說明書都沒看過(就跟有些業務員竟然連保單條款都沒讀過一樣)。當然我知道,獎金跟業績很重要,我們都有生活跟家庭要照顧,但有時候因為你們的不合適推廣,往往會害更多人的生或跟家庭破碎,這種都會變成業障的業績,建議還是三思吧。
給投資人的建議
對於想要投資基金的朋友們,站長幫你們做了簡易的三種分類,這樣在遇到業務或是理專推薦商品時,或許能少繳點學費。
1. 年輕的累積族
對於你們可能還有 20 ~ 30 年的累積時間這段時間也不缺現金流的朋友來說股票型 ETF 絕對是首選!月配息基金(保單)盡量不要選!因為你的目標是累積資產,而非現金流在物價越來越高、利率越來越低的情況下,沒有爸媽可以靠只能靠自己跟波動性高的商品去累積資產,而綜觀現行金融資產中,股票屬於成熟度最高,流動性最快的工具,畢竟公司有錢一定會反映在股價上,所以股票永遠跟世界的經濟成正比,(還有鈔票的多寡也是),跌先跌股票,回補也先補股票,如果你對於選股票有障礙,對於一到五都在認真打拼的你來說,股票型 ETF 就不會錯了,進場時間也相對好看。
如果 2003 年開始買進 ETF,以 0050 來說,平均年報酬是 23.4 %,以 S & P500(IVV)來說,平均年報酬是 13.5 %,2006 年買進 0056 的話,平均年報酬是 9.5 %,重點不是報酬,而是你可以減少非常多管理時間,幣別推薦台幣或美元 。
2. 需要現金流族群
以退休族群跟缺現金族兩種為主,退休族通常是有一筆閒置資金,(或是被銀行理專建議去房屋貸款),藉由躉單的方式去購買配息基金或投資型保單,這樣的狀況就想成把一大筆資產分成每月領用,多領多賺,沒領完的留給家人。所以要注意,必須是閒置資金,完全不推薦用房屋或是保單貸款去做這種事情,以免風險來臨時,連環爆炸,退休都不退休了,這邊還是推薦台幣或美元。
需要現金流的族群,通常是三明治族,或是轉換工作期,需要提高每月現金流作為支應開銷用,常見的狀況是一筆錢放進去,利用配息的金額去支應開銷、貸款或是保費。不過這種作法建議還是細算一下,畢竟高配息基金商品組合大多是垃圾債券,所以風險來臨時可能會產生淨值下跌,連帶配息金額減少的情況,恢復期也不知道多久,(或者根本爬不起來了),既然你本身就是需要金流支應的狀態,投資如果剛好遇到市場風險,這樣是否會屋樓偏逢連夜雨呢?值得三思或找專家商榷喔!
3. 投資人
基本上你們就是會自己研究基金,自己去買賣與轉換,因此理專或業務就是提供服務,這樣這邊就不多做贅述,畢竟,時間花在哪,成就就在哪?關於基金的組合與分析,站長還要向你們請益才是,希望能幫助更多人!
總結
基金其實是一種非常複雜的金融商品,不只隱含了許多費用與成本,各式各樣的包裝也令人眼花撩亂,我保證大部分台灣的保險業務員跟銀行理專,其實都是為賣而賣,甚至是用話術去包裝而成,下次購買任何基金或是投資型保單前,務必請業務員帶你一一詳讀公開說明書吧!(順便抽問對方保單條款?),不要怕麻煩,都是的你辛苦錢,多花點時間值得,不然,就是買原汁原味型的 ETF 吧!少了點複雜,簡單就是美好。
更多基金知識,好文分享給你:
- 【投資理財入門】第一次投資,該買股票還是基金?
- 股票、基金怎麼買?股票買這 3 檔,基金靠 3 招挑!
- 買基金 平均報酬 5%,「_ 型保單」存 10 年不能動 最多只賺 2% ... 不賺錢 也很難保本
- 基金怎麼領比較多?3 面向幫你分析:每月領息和 10 年利息一次領 哪個拿比較多?
- 基金跌了 不要急著賣,賣了反而多虧 20%!5 要點 克服「淨值狂跌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