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近一周美股傳產與科技股強弱趨勢加劇,以傳產為主的道瓊指數依舊在 26,000 點附近徘徊,
大型科技股為首的那斯達克指數卻頻創新高,6 月底突破萬點後,7 月上旬繼續走揚,
昨(7/13)日更一度站上 10,824.78 點,雖然收盤下挫 2.13%,以 10,390.84 點作收,
但美國科技股接連 2 周的亮眼表現,也讓電子股為主的台股看跌不跌,
在權王台積電(2330)的支撐下,台股力守 12,000 大關,今(7/14)日早盤雖然受美股及陸股大跌影響,
一度下跌 62 點,但盤中台積電(2330)再度大漲,帶動指數回到平盤附近,
終場小跌 2.55 點,以 12,209.01 點作收,成交量較上周的 2,400 億左右明顯縮小,
盤勢整體一頭熱,轉為以拉抬大型權值股為主。
(圖片來源 : 證交所)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台積電控制大盤
大盤之所以無視籌碼面、技術面的訊號,於 6 月中之後從驚驚漲變成看跌不跌,
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出在台積電(2330)身上,這家台灣最強的企業,
以美股 ADR 7 月 13 日的收盤價格 65.07 元計算,市值已突破 3,300 億美元,
遙遙領先昔日對手英特爾的 2,480 億美元,而台積電(2330) ADR 的換股比率是 1 比 5,
把美股的台積電(2330)股價乘上匯率 29.4 元後除以 5,得到的數字是 382 元,
也就是說,美股的台積電(2330)早已漲到 380 ~ 390 元之間,
台股的台積電(2330)卻直到上周都還在 345 元打轉,
台積電(2330)本體落後補漲的效應,支撐台股指數本周表現續強。
下圖:台積電 ADR 在美國化身飆股,7 個交易日從 56.82 元漲到最高 67.07 元,
漲幅高達 18%,比台股的本體還要兇猛。
(圖片來源 : 富途牛牛)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美股在台股掛牌
比起走勢暴起暴落的台灣中小型電子股,
台積電(2330)近 2 年的走勢就宛如美股的 FANG + Tesla,
其業務放眼之後 2-30 年的趨勢,讓市場無畏外在的景氣波動,
不斷推高大型科技股的估值,而這些公司雖然股價出現泡沫疑慮,
但其業績也確實呈現強勁增長趨勢,只是業績增幅跟不上股價上漲速度,
才讓市場質疑科技股股價泡沫化,而台積電(2330)整體競爭力與未來展望,
都與這些大型科技股雷同,市值也是接近美股胃容量的千億美元量級,
一家美國大型科技股在淺碟型的台股掛牌,也就造成台股大盤的籌碼面、技術面都有微失準的狀況,
畢竟大盤籌碼是所有股票的集合體,但台積電(2330)只要用少少的成交額就可以左右指數走勢,
IC 設計龍頭聯發科(2454)也跟隨台積電(2330)的腳步,市值突破兆元台幣,
兩大護國神山,控制了現階段台指的短期走勢。
(圖片來源 : 籌碼 K 線)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外資持續在台指期避險
6 月初外資回買台股之後,台指十大交易人與十大特定人淨部位轉為空單,
推測外資是害怕追高套牢,因此採用 Alpha 策略,也就是做多個股,並空指數避險 ,
只要個股跑贏大盤,外資就還是賺錢,不過這麼策略放到台股,
卻出現一個很尷尬的狀況,在台股佈空單,
比較像是在放空台積電(2330) + 聯發科(2454),外資也因此面臨到持股普遍下跌,
期貨空單卻慘遭軋空的情境,不過這些堅持避險的外資似乎仍未改變策略,
今(7/14)日期貨大戶淨空單又再度增加,我們的看法是,
也許 1 個月後來看,外資是對的,但資金大不代表就不會被軋空,
美股最妖的特斯拉有高達 200 億美元的機構資金,從 900 元一路被軋到 1,700 元,
這些實力雄厚的機構,並無法阻止熱錢推升股價大漲。
(圖片來源 : 籌碼 K 線)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外資 5 日買超股
中小型股熄火後,大盤變成由大型股表演,
盤面主導權再度被外資掌控,本文與上周相同,
繼續採用使用外資買超金額主的篩網
1.外資過去 5 個交易日(7/7 ~ 7/13)共買超 10 億元以上
2.買超張數大於 2 千張以上
2.總市值大於 5 百億 為篩網,
篩出的股票與上周大致相同,只是第二座護國神山聯發科(2454),
近一周出現外資調節的狀況,除了股價開始走跌,外資也由買超轉為賣超,
這個部分投資人要特別留意,護國神山二號未必像一號台積電(2330)一樣穩固。
1. 台積電(2330)
在 6 月 2 日「外資大買 120 億聯發科(2454),台股小兒回來了?」一文中,
我們注意到外資回台股買超的第一批股票,就包括台積電(2330),
當時市場還在為華為禁售令與美國設廠擔憂,
我們也特別找出多空方法人對這件事情的看法:
市場對台積電(2330)的爭論點在於,
華為禁令究竟會不會對台積電(2330)業績造成影響?
雖然華為佔台積電(2330)營收達 10 ~ 15%,
但無論手機或基地台市佔是華為或是華為的對手拿下,
都必須到台積電(2330)下單,就以聯發科(2454)為例,聯發科(2454)坐收漁翁之利後,
放眼全世界,能夠投產高階製程的晶圓代工廠還是只有台積電(2330)一家,
且台積電(2330)不是只有華為一個大客戶,
還有 Apple、AMD 這些美國大廠搶著要台積電(2330)的產能,
從這個角度來看,業績應不會受影響才對,
另一個風險則是美國設廠造成的費用高漲,
但台積電(2330)預計設廠時間為 2023 年,
到時候中美關係如何發展,又或者台積電(2330)規模是否繼續擴大都未可知,
一個武漢肺炎都預測不到,擔憂 2023 年的設廠計畫為未免杞人憂天,
法人圈對此也出現兩極看法,一派認為華為與美國設廠計畫影響嚴重,並大幅下調目標價,
另一派則認為影響不大,且全力喊多,
從 6 月初之後台積電(2330)及聯發科(2454)的表現來看,
多方看法出現壓倒性勝出,我們過去一個月也多次轉述外資圈多方看法,
而台積電(2330)股價從 296 元漲到今(7/14)日最高 363.5 元,
漲幅達 22.8%,外資圈對台積電(2330)的看法則依舊兩極化,
以瑞士信貸為首的外資認為台積電(2330)現階段股價有超漲疑慮,
給予中立評等,目標價落在 340 元,大摩、花旗一派則繼續看多台積電(2330),
並一致給出 375 元的目標價,台積電(2330)即將在 7 月 16 日舉辦法人說明會,
法說後可能會有大量更新看法釋出,此時也不適宜大幅調高或調降目標價,
因此,多數法人的多空看法仍與 6 月初相差不大。
下圖:從 30 日 8 間法人平均目標價來看,台積電(2330)目前股價有超漲疑慮,
不過法說會前一切都是未知數,市場也靜待台積電(233) 16 日法說會釋出的訊息。
(圖片來源 : 籌碼 K 線)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台積電(2330)從 6 月 9 日股東會到 7 月初,
共出現 3 個利多,首先公司在股東會上面表示美國設廠對台積電(2330)來講是利多而非利空,
畢竟可以就近服務美國客戶,拉大與競爭對手的差距,
其次,原本市場認為的華為掉單的缺口,
會由 Nvidia、AMD 這些美國大客戶補上,
畢竟現階段除了台積電(2330)與還在苦苦追趕的三星,
幾乎找不到第二家大廠可以提供高階製程,
最後則是蘋果將用自己設計的 CPU 來取代目前 Mac 筆電使用的 Intel CPU,
未來台積電(2330)可望吃下蘋果 Mac 筆電 CPU 商機,
在接二連三的利多刺激下,台積電(2330)成為外資買超台股的首選標的,
從 6 月 1 日開始,只有 3 個交易日賣超,顯然急著把股災期間賣掉的持股買回,
特別要留意的是,股災期間護盤的官股指標臺銀證券,最近正在大幅減持台積電,
是籌碼面上比較要留意的風險(政府覺得台積電(2330)股價有偏貴疑慮)。
(圖片來源 : 籌碼 K 線)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想知道下週的最新選股嗎?
購買 籌碼 K 線APP
觀看最佳選股組合與洞察趨勢!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