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以電子股為主的台股,近一周進入不看基本面的熱錢追高狀態,
美國那斯達克指數與中國上證指數雙雙刺激台股的多頭氣氛,
繼昨(7/7)日短暫突破年初高點 12,197.64 點,並反轉下殺後,
今(7/8)日無畏道瓊指數下跌 1.51%,再度上漲 77.22 點,收在 12,170.2 點,
成功收復武漢缺口,成交量則連續 3 個交易日出現 2,400 億以上巨量,
種種跡象顯示市場處於過熱狀態,但指數看回不回,
基於順勢而為的道理,無論是散戶或法人,目前都還不想從資金行情的列車中完全下車,
畢竟每個人都害怕下車之後就再也找不到機會上車。
(圖片來源 : 證交所)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內資法人從抬轎變坐轎
目前指數持續在月線上方驚驚漲,
雖然行情明顯過熱,但多頭趨勢仍尚未改變
投信法人及官股行庫,是這波 V 轉反彈的多頭總司令,
但從 6 月底開始,這兩大主力已停止長達連續 3 個月的買超動作,
扣除 7 月初本波行情的起漲點附近的買進動作,
投信及官股的調節動作已持續 2 周,
7 月初的行情主要是由投資人情緒及外資追高所帶動,
內資法人的角色已經從 Q2 的抬轎者,轉變成 Q3 的坐轎者。
(圖片來源 : 籌碼 K 線)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從下圖來看,這次反彈行情外資在現貨市場一路被軋空手,
但期貨市場的十大特定人與十大交易人卻在每一次指數拉抬過程中,
都由淨空單轉為淨多單,而期貨市場大戶,往往都是外資機構,
現貨觀望、期貨作多是外資在 Q2 的主要操作方向,
不過從 7 月份開始,期貨十大交易人與十大特定人
在指數拉升到 12,000 的過程中並未轉為淨多單,
反而一路從 11,300 點被軋到 12,100 點,是反彈以來少有的現象,
加上外資在 6/29 大賣後,開啟連 6 買,
推測外資的操作方向已轉為期貨避險、現貨作多,
在現貨市場的角色從吃瓜觀眾變成追高抬轎者。
(圖片來源 : 籌碼 K 線)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外資買超股
6 月 2 日在「外資大買 120 億聯發科(2454),台股小兒回來了?」一文中,
留意到外資雖然一直保持觀望態度,但有幾間公司卻受到外資青睞一直被加碼,
其中以中美貿易戰下可望受惠的聯發科(2454)買超金額最大,
僅 10 個交易日就買超 120 億,接下來一個月台股出現一波 IC 設計風潮,
只要是績優且股價偏高的 IC 設計類股,通通出現 50% 到 100% 不等的漲幅,
而這些中大型 IC 設計類股上漲的最大助力,就來自外資買盤,
龍頭聯發科(2454)股價更是從 6 月 2 日的 485 元,
飆漲到 7 月 8 日的最高 674 元,
單月漲幅高達 38.9%,市值也突破 1 兆台幣,
以一家 6 月 2 日市值超過 7 千億的元的公司而言,短時間內能有這樣的漲幅,
幾乎是把美股 FANG 飆漲的模式在台股複製了一次。
由於目前盤面轉由外資抬轎,
本文使用
1.外資過去 10 個交易日(6/22 ~ 7/7)共買超 10 億元以上
2.總市值大於 5 百億 為篩網,
該篩網與 6 月 2 日篩出聯發科(2454)的篩網部分相同,
外資買超金額從 10 億降至 5 億,並拿掉投信買賣超,
值得留意的是,原本 6 月初的買超冠軍聯發科(2454),
並未進到這次的篩網內,說明外資在聯發科(2454)的角色也從抬轎者變成坐轎者。
1. 台達電(2308)
台達電(2308)大概是台股近 5 年股價走勢最苦命的大型電子股之一,
2014 年 8 月突破 2 百元高價後,
台達電(2308)就開啟一連串跌勢,
甚至在 2018 年中,台股還在萬點之上時,
台達電(2308)股價就先跌破百元,
雖然 2019 上半年股價在投信拉抬下一度回到 160 元,
但下半年開始的萬二行情台達電(2308)又再度與市場脫節,
大盤頻創新高的同時,台達電(2308)卻跌回到 140 元之下,
儘管股價表現不如預期,不過從 eps 來看,
台達電(2308)近 5 年的獲利卻維持穩定,
連續 5 年 eps 落在 7 元以上,去(2019)年甚至上升到 8.9 元,
這幾年起伏不定的走勢,可能與 2014 年之前本益比拉的太高有關。
下圖:台達電(2308)近 5 年 EPS 表現穩定,毛利率也沒有明顯下滑。
(圖片來源 : cmoney)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台達電(2308)在 3 月股災期間從 3 月 5 日 142.5 元,
跌到 3 月 19 日最低 110 元,隔天國安基金宣布進場,
臺銀證券在國安基金宣布進場後隔周開始連買台達電(2308),
搭配投信買超,兩股買盤將股價推到 140 元,但跟台積電(2330)一樣,
之後就變得停滯不前,直到近 1 個月外資進場,才開啟新一波漲勢,
內資投信也配合外資一起買進,股價從 140 元上攻到 7 月 8 日最高 180 元,
一個月左右漲幅達到 30%,市值也站上 4600 億,頗有挑戰 5 千億台幣的氣勢,
電子股另一座護國神山正在悄悄成形,
而護盤指標臺銀證券在股價開啟多頭漲勢後就由買轉賣,
不過在注意到台達電可能於外資熱錢下本益比上修後,
就停止賣出,讓外資幫政府基金抬轎
(圖片來源 : 籌碼 K 線)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想知道下週的最新選股嗎?
購買 籌碼 K 線APP
觀看最佳選股組合與洞察趨勢!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