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2020)年第 1 季,
新冠病毒疫情擴散全球,
加上國際油價重挫,衝擊股債市,
許多股民、債券投資人都慘兮兮,
「怪老子理財」站長蕭世斌的整體資產
卻大幅增值,主要是得力於他過去 3 年
數次加碼長天期美國公債 ETF,
而他在 3 月也趁美國長天期公債大漲
全面獲利了結,同時開始加碼股票型 ETF。
繼續看下去...
( 贊助商連結 )
蕭世斌主要投資工具是 ETF,
同時持有股票型、債券型 ETF。
在過去幾年,他考量自己年過 6 旬,
加上美股、台股不斷挑戰歷史高檔區,
他的股債配置比例維持在 3:7,
而「元大美債 20 年」(00679B)
2017 年初在台股掛牌交易,
他多次分批加碼,成為債券核心部位。
趁避險資金湧入美長期公債
逢高賣出大賺 57%
今年 3 月 9 日,蕭世斌赫然發現,
自己帳戶的元大美債 20 年報酬率高達 57%,
毅然決定出清。回頭來看,
他是在歷史最高價出現當天漂亮出場。
蕭世斌解釋,新冠病毒疫情爆發後,
大量資金湧入美國國債避險,
加上美國聯準會(Fed)緊急降息,
使得該 ETF 短線急漲,
而美國 20 年期公債殖利率已跌到 1% 附近,
不再有吸引力,未來隨著疫情趨緩,
預期該 ETF 還會繼續跌價。
除了元大美債 20 年,
蕭世斌也賣出同樣在台股掛牌、
追蹤美國 7 至 10 年期公債的 ETF
「元大美債 7-10」(00697B)。
「如果投資人目前還持有這兩檔
長天期美國公債 ETF,建議逢高獲利了結,
把資金轉進殖利率較高的投資級公司債 ETF,
例如:「元大 AAA 至 A 公司債」(00751B)、
「元大投資級公司債」(00720B)。
至於高收益債券,他建議最好不要碰,
因高殖利率隱含高違約風險,
在市場波動升高時
不僅發揮不了避險功能,還會被拖累。
「股災發生前,我的資產配置股票占 3 成,
債券(公債、投資級公司債)占 7 成;
股災發生後,債券上漲的金額遠大於
股票下跌的金額,這也說明
資產配置平常就要做好,
遇到股市大跌才能保平安。」
不過,蕭世斌現在反而希望
美股、台股能多跌一些,
好讓他能分批往下加碼股票 ETF,
讓股債比例達到中性的 5:5,
「等將來股市回升,我會減碼股票,
同時加碼債券,讓股債比回到 3:7」。
美股和台股大盤 ETF
今年分批加碼買進
每個投資人可依照自己的風險承受度,
設定適當的股債比例。
一般而言,年齡越大,
風險承受度越低,
因此隨著年齡增加,
個人投資組合的股票占比宜調降,
並調高債券占比,例如:
30 歲股債比 6:4、
40 歲股債比 5:5、
50 歲股債比 4:6、
60 歲股債比 3:7,依此類推。
如果股票或債券大漲,
導致股債比偏離原設定的比例,
就應該賣出漲多的股票或債券,
進行所謂的「再平衡」。
今年 3 月下旬,蕭世斌趁美股跌深,
開始加碼在台股掛牌的美股
S&P 500 ETF「元大 S&P 500」(00646),
以 22.74 元買進 20 張。
這檔 ETF 成分股涵蓋
在美股掛牌市值前 500 大企業,
可以說是囊括全球最具競爭力的一流企業,
其中包括大家耳熟能詳的跨國企業及知名品牌,
例如蘋果、微軟、可口可樂、
麥當勞、 耐吉、星巴克、波音。
「今年這波股災,美股跌幅比台股深,
因此我先加碼美股 ETF。」至於台股,
蕭世斌也準備分批加碼台灣50 ETF。
目前在台股掛牌交易的台灣50 ETF 共有兩檔:
元大台灣 50 (0050)、富邦台 50(006208),
前者是老字號,規模也較大。
時間 | 2017年底 | 2018年底 | 2019年底 | 2020年(至4月1日) |
受益人數 | 420,977 | 633,712 | 887,025 | 1,260,825 |
較前一年年底增加人數 | 73,293 | 212,735 | 253,313 | 373,800 |
增加幅度(%) | 21.08% | 50.53% | 39.97% | 42.14% |
資料來源:台灣集中保管結算所,元大投信整理。2020 / 4 / 7
台灣 50 ETF 成分股為台積電(2330)、
台股集中市場市值排名前50大個股,
可以說是台灣各大產業
或次產業最具競爭力公司的組合。
除了台灣 50,喜歡高配息的台股投資人
也可將「元大台灣高股息」(0056)」
納入投資組合。這檔 ETF
是從台灣 50 和中型 100 成分股中,
篩選出 30 檔做為成分股,
篩選條件是
「根據預測/估計 1 年現金股息殖利率,
由高到低排名選出前 30 名的股票」,
並用個股殖利率高低來決定其權重大小。
元大台灣高股息的投資組合
牽涉人為預測或估計未來 1 年
的股息殖利率水準,
其週轉率高於元大台灣 50、
富邦台 50,費用率也較高;
預測或估計難免會失準,
故投資人領到的股息有可能不如預期,
且個股殖利率較高不代表長期投資報酬率較高。
儘管元大台灣高股息的年化報酬率
低於元大台灣 50,但波動風險也較低,
適合相對保守的存股族、退休族。
參考 2008 年金融海嘯經驗
規劃分批往下加碼股票型 ETF
蕭世斌強調,新冠病毒疫情
何時結束難以預測,
但終究會過去,
到時候經濟就會好轉,
股價一定跟著上漲。
由於個股後市不確定性較高,
長期投資的潛在風險較大,
股票型 ETF 因分散布局數十檔、
甚至數百檔產業或次產業龍頭股,
而且定期汰弱留強,
很適合投資人往下分批買進、長期持有。
蕭世斌表示,沒人知道股市何時落底,
不要想賣在最高點、買在最低點,
但他會參考 2008 年金融海嘯的經驗,
事先做好規劃,
有紀律的按表操課。
以元大台灣 50 為例,
海嘯爆發前股價最高來到 62.2 元,
最低跌到 29 元,只剩高點的 46.6%;
假設這波跌幅跟當年一樣,
從這波最高價 98.85 元起算,
最低會跌到 46 元,
投資人若從 3 月 26 日以 77.2 元
開始分 5 批加碼,可算出每跌 7.8 元,
也就是(77.2 元-46 元)÷ 4,
就買進一次。
依此方式分批布局完成,
幾年後若股價回到 77.2 元或更高,
報酬率就很可觀。
聽到最近有人喊「現金為王」,
蕭世斌並不認同。他有自住的房子,
沒負債,還把全家
未來 3 年的生活費放銀行定存,
其餘都拿來投資。
「如果投資人的現金部位占比很大,
代表資產運用沒效率,
做好資產配置者這時候
應該持有一定比重的債券,
現在就是將債券的資金
分階段投入 S&P 500、
台灣 50 ETF 的最佳時機,
但千萬別借錢投資。」
近年來,國內 ETF 受益人數大幅增加,
但蕭世斌也提醒,並非所有 ETF
都適合長期投資,
例如槓桿型、反向 ETF
都只能短線操作,
不適合做為穩健累積財富的工具。
此外,有些追蹤商品期貨的 ETF
價格可能大幅偏離淨值,
例如最近成交相當熱絡的
3 檔石油 ETF,投資人最好避開。
(首圖來源 / MoneyDJ;撰文 / 龔招健)
由 Money 錢 152 期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責任編輯 : CMoney 編輯 / Willi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