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道瓊指數本周一到三延續上周突破 2 萬 4 ~ 2 萬 5 平台的氣勢,
僅 3 個交易日就從 25,383.11 點漲到 26,269.89 點,達到近千點漲幅,
這股追漲氣氛也蔓延到台股,繼昨(6/3)日強漲 192.23 點後,
今(6/4)日開盤再度上漲 94.95 點,終場上漲 73.07 點,
以 11,393.23 點作收,距離 11,500 點只剩一步之遙,
成交量 2,016.83 億,連續兩個交易日在沒有 MSCI 調整的情況下跨過 2 千億門檻,
此外,近 2 個交易日上市漲停家數分別只有 13 家及 7 家,
說明這波指數上漲與 4、5 月份中小型推動不同,是拉抬權值股所致。
(圖片來源 : 證交所)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外資回頭加入多頭
今年上半年的走勢與 2015 年股災極為雷同,
除了外在總體經濟確實受到重創之外,
融資、丙種這些市場浮額在底部被大量清洗完畢也是原因之一,
根據過去的經驗,4、5 月份的大反彈也就在可預期的狀況之內,
但就在投資人以為會像過去一樣,向下跌破月線打出第二隻腳的時候,
台股卻出乎意料的突破平台大漲,這導致原本看空的外資也被迫加入多頭大軍,
本文認為 5 月下旬之後,走勢會與過去股災不同,有 2 種背景與 3 種變化
首先是 2 種不同的背景,這次聯準會超前部屬,在經濟數據還剛開始惡化的時候,
就大幅擴張自己的資產負債表,透過無限 QE,購債、購入 ETF,
甚至借款給企業度過疫情,種種史無前例的操作,
讓金融市場從資金短缺變成資金氾濫,
第二個則是台灣央行自己也啟動降息,
這一舉動把本來很多存在銀行的本土資金導到股市,
也讓這次萬點行情罕見沒有外資身影,僅靠內資挹注就讓價格推升。
3 種不同變化
除了背景差異,從大盤整體籌碼來看,又有 3 種不同的變化,
分別是投信、官股及外資,
先前在檢視 2015 年行情時,注意到融資餘額、官股、均線與下跌的關聯性,
融資餘額在下跌時可以用餘額是落到歷史低點附近來判斷是否即將反彈,
官股及均線則是反彈後密切主義的指標。
官股繼續買超
2015 年官股轉買為賣後 2 個月大盤就一路向下,
但這次官股僅在 520 前 3 天連 3 賣,
520 後又繼續買超,總計 5/22 ~ 6/3 已連續買超 9 天,
如果說官股是反彈是否結束的一個指標之一,
那官股截至目前,除了 520 前後有撤場疑慮,
其餘時間都還沒有出現出脫股票的任何跡象。
下圖:2015年打出第二隻腳前,官股就先一直賣的狀況,到現在都還沒有發生
(圖片來源 : 籌碼 K 線)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下圖:市場關注官股動向,但520後官股籌碼非但沒有鬆動,反而還繼續買進
(圖片來源 : 籌碼 K 線)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投信撐起盤面
投信在這次反彈極為反常的操作與前面提到的 2 種背景有關,
肺炎疫情爆發後,台灣央行也跟進降息,把一大票資金從銀行存款逼近股市,
這些資金除了直接投入市場購買股票,還有一些是拿去投信公司申購基金,
但申購之後的錢也是一樣,被投入市場購買股票,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投信從 3 月底開始就一路買,彷彿開了印鈔機一樣,
有源源不絕的銀彈,這些資金在反彈行情中扮演極為重要的腳色,
而這也是一個與 2015 年反彈不同的地方,
2015 年反彈投信一路賣,甚至越漲越賣,沒有一個法人來集中籌碼的結果,
就導致指數在上漲 2 個月後沒有繼續創高,反倒跌破月線,下去打了第二隻腳。
下圖:2015年反彈行情投信幾乎是一路賣超,只有10月份高點附近有短暫賣超,
是釋出籌碼的法人,而不是吸收籌碼的法人
(圖片來源 : 籌碼 K 線)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下圖:投信在這次反彈撿到央行降息後的內資銀彈,一路買買買,與2015年的籌碼趨勢完全相反
(圖片來源 : 籌碼 K 線)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外資高點才開始回補
最後一個與 2015 年籌碼面的不同之處在於外資操作模式,
眾所皆知,這次從股災>聯準會救市>反彈,
一票國際大機構及華爾街大佬都不看好聯準會能挽救市場價格,
結果乎意料的,市場價格在聯準會大舉救市下止跌,
並在逐步解封後一路向上攻高,形成大佬被軋空手、散戶靠央行賺到錢的罕見狀況,
而這種大機構一路喊空且賣空的動作遍布各國股市,
台股也不例外,2015 年國安基金一進場,外資就很識相的跟著作多,
但這次外資卻不知道是自己國內缺錢還是真的看很空,
從 3 月底就一路賣,又從 2015 年的走勢及外資買賣超來看,
外資確實在相對高點都還在大舉買進,且隨後第二隻腳的倒貨也毫不手軟,
不過這個倒貨是建立在外資從低點一路買上來,平均成本偏低,
這次外資在指數破萬一後轉賣為買,卻是從 9 千點到萬一點都沒有部位,
一般來說高點爆量都有出貨反轉的風險,但這次追高的人從散戶變成外資,
後續會怎麼走就變得耐人尋味了。
下圖:外資雖然在相對高點大買,但在反彈過程中一直有進貨,
也就是說,並不是追高買進,倒貨的時候也有較多部位可以賣出
(圖片來源 : 籌碼 K 線)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下圖:除了4月底,外資幾乎都是偏空操作,在指數三度守住月線後,
也只是增加期貨空單部位,一直到上週道瓊衝破平台,
外資才連4買出手追高,變成台股高檔爆量的因素之一
(圖片來源 : 籌碼 K 線)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後續觀察 4 個方向
總結以上,可以推斷這次反彈,前期與 2015 年相同,
但因為支撐反彈的籌碼變化不同,導致 5 月底之後走勢脫離 2015 年軌跡,
不過這並不代表 V 轉就一路順風,投資人作多之餘,還是要觀察 4 個指標
1. 指數有沒有守住月線
這次能突破平台,3 次測試月線都沒有跌破是關鍵之一,
因為月線一直殺不破,跌不下去就只好漲了,
但之後如果再次測試月線還是要小心。
2.跌破月線後 20 MA、60MA 有沒有出現死亡交叉
如果跌破月線,都還有拉回的機會,但如果跌破後依直在下方遊走,
就可觀察 20MA、60MA 是否出現死亡交叉。
3.官股態度
官股到目前都還未出脫持股,但操作上還是要隨時注意,官股態度有沒有轉變
4.投信是否繼續買
目前投信買超氣勢勢如破竹,投信買超不是新聞,賣超才是,
但銀彈也還是有用完的一天,雖然投信到現在還是天天買,
但還是要注意一下投信的買賣超趨勢
想知道下週的最新選股嗎?
購買 籌碼 K 線APP
觀看最佳選股組合與洞察趨勢!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