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開始的疫情,
不僅讓各行各業面臨巨變,
也帶來許多新的衝擊與影響,
但是,
民營金控龍頭國泰金 (2882) ,
反而在第 1 季逆勢加碼台股 500 億元,
與其說漂亮的"逢低抄底",
不如說是趁股價大跌時價值浮現,
進而逢低大撿便宜貨。
至於在疫情影響下的景氣,
以及未來又要有 IFRS17 的影響,
國泰金未來該怎麼看,
來聽聽看法說會的釋出的訊息......
公司簡介
國泰金控前身是國泰人壽 2001 年,
由原國泰人壽股東以股份轉換方式設立,
與多數以銀行為主體的金融股的結構不同,
主要項目得關注在"壽險"這塊。
隨著國泰金控成立,
相繼在隨後幾年,
陸續併購產險、銀行、等等操作。
在 2003 年 10 月,
世華聯合商業銀行與國泰商業銀行完成合併,
並更名為「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這也是我們現今所熟悉的國泰世華銀行。
目前國泰金控旗下有主要 6 大事業體,
不僅市占率長年穩居台灣第 1 ,
也努力拓展業務到海外。
近年獲利穩定成長
國泰金自 2015 年起,
營運表現維持優異表現,
近五年的 EPS 都有接近 4 元的水準,
去年即使飽受中美貿易戰波折,
依然創下 4.8 元的獲利新高;
股東權益報酬 (ROE) 也在 10% 上下,
不愧是台灣金融保險類股的中流砥柱。
產業護城河:資產與市值領先同業
金融股有個很大的特點,
就是「護城河」。
因為金融事業為特許產業,
且經濟為國民與國力的根本,
需要經過很嚴謹的篩選與審核,
避免惡意掏空與人謀不臧,
必須經過政府核准才得以設立,
因此新的競爭者加入不易,
市場大餅就會被特定公司分食;
而且能成為金融類型的公司,
資本額通常相當巨大,
雖然金融股給人營收和股價穩定的印象,
但並非容易投機炒股的標的,
感覺較「無趣」。
不過以價值投資的角度而言,
穩定相當重要!
國泰金 (2882) 則是金控資產與市值,
皆位於台灣 No.1 的龍頭,
安全與穩定性自然是不言而喻。
第 1 季稅後淨利大增,大幅成長 74%
今年第 1 季的稅後純益為 235 億元,
跟去年同期的 136 億相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