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道瓊上週四盤前原本面臨三尊頭翻空危機,
但連續 3 個交易日累計大漲 1,349,4 點後,
格局又回到 2 萬 3 ~ 2 萬 4 盤整的狀態,
從類股表現來看,美國本周陸續復工之後,
科技類股的漲勢明顯小於汽車、石化這些傳產類股,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台股身上,昨(5/18)日指數雖然僅小跌 74.37 點,
不過以 PCB 類股為首的華為 5G 概念股卻出現集體亮燈跌停的狀況,
今(5/19)日台股開高大漲 177.82 點,尾盤漲點收斂至 119.89 點,
成交量 1,858.92 億,依舊維持在 1,800 億左右的水平,
但與美股相同,汽車、石化、觀光等復工概念股的表現遠優於奔馳一個多月的科技類股。
(圖片來源 : 證交所)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指數重新站穩月線
本周一(5/18)台股一度面臨向下摜破月線、季線的危機,
如果指數又回到均線之下,就可能出現黃金交叉後又死亡交叉的狀況,
但美股周一大漲之後,指數再度站穩月線之上,
融資餘額則爬到 1,119 億,已遠遠脫離 4 月中 900 億歷史新低水位,
政府軍指標官股,昨(5/18)日開始出現賣超動作,
不過 4 月中官股也一度賣超,
但很快又再度回買,並沒有形成連續性賣盤,
多頭總司令「投信」,昨(5/18)日反常賣超 8.1 億,
但主要是減碼華為概念股,將資金移往其他標的,
今(5/19)日投信立刻就買超 10.3 億。
(圖片來源 : 籌碼 K 線)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主權基金賣台股、買美股
外資從 3 月初以來就不斷拋售台股,
即便是國安基金進場,行情出現反彈後,
外資的賣超動作仍思絲毫沒有收斂的跡象,
不免讓人懷疑外資是否長期看空股市,
台股三大外資分別是沙烏地阿拉伯、新加坡及挪約主權基金,
根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公告,
沙烏地阿拉伯主權基金第一季度
大量購入美國的科技股、銀行股及大型能源股,
如果這些外資是因看壞股市後續表現而大賣台股,
又何必跑去美國股市抄底藍籌股?
假如外資是認為美股現階段更便宜,要調錢去買美股,
後續就可期待外資歸隊,
當然居高(有些股已漲到比疫情之前還高)還是要思危,
在等待外資歸隊的同時還是要逢高做好部位控管,
2月底不少投資人因沒有做好部位控管,
在 3 月意外大跌後,反而把股票賣在相對低點
(因為早在下跌之前就買到沒現金了)
下圖:根據MarketWatch報導,中東土豪沙烏地阿拉伯主權基金 Q1 大買美股。
(圖片來源 : MarketWatch)(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5/18 ~ 5/19 土洋合買的股票
美國政府 5/15 祭出華為禁令後,
周一(5/18)台股主流類股出現明顯的板塊移動,
在追蹤法人動向時,改用 5/18 當作一個分水嶺,
兩個篩網找出近 2 日土洋聯手買進的股票
1. 外資 5/18 ~ 5/19 買超金額大於 5 千萬
2. 投信 5/18 ~ 5/19 買超金額大於 5 千萬
篩出來的股票科技、傳產一半一半,
與一個月前清一色都是科技類股的狀況有很大的差別。
1. 裕隆(2201)
裕隆(2201)在 3 月底發布 2019 年財報時,展現整頓財務、大破大立的決心,
雖然稅後損高達 244.65 億元,但大多是打銷納智捷事業體的陳年爛帳,
其中針對與中國東風汽車合資的東風裕隆,
認列了 86.74 億元金額最大,
市場也看好裕隆(2201)從 2020Q1 開始的財報表現,
上週五裕隆(2201)公布第一季稅後 EPS 0.13 元,
與去(2019)年同期的 0.17 元相差不大,
但如果考慮到旗下轉投資裕日車(2227)今(2020)年第一季受中國停工影響,
稅後淨利年減 88.2%,裕隆(2201) Q1 財報其實遠優於市場預期,
畢竟過去要靠認列裕日車(2227)龐大收益才能達成損益兩平,
如今只靠本業跟子公司裕融(9941)就可以小幅獲利,
以中國車市 4 月份銷量大反彈來看,裕日車(2227) Q2 表現應能回到往年的水準,
則裕隆(2201)母以子貴, Q2 就有可能繳出單季獲利超過 0.5 的成績單,
外資及投信也對 Q1 財報頗為滿意,5/18、5/19 兩個交易日連續大買,
分別買超 5,679 張及 6,079 張。
《延伸閱讀 5/4 文章:裕隆(2201)年報慘賠 245 億,大賠的表象之下,2020 轉虧為盈指日可待?》
(圖片來源 : 籌碼 K 線)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想知道下週的最新選股嗎?
購買 籌碼 K 線APP
觀看最佳選股組合與洞察趨勢!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