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聊邊看,
我想讓你知道的是
肺炎疫情延燒至今,
台灣能守住防線,維持將近一個月零本土案例,
所有第一線醫護人員都功不可沒!
謝謝他們的辛苦付出,
在保護自己、照顧病人之間,
同時對抗身體和心靈莫大的壓力…
從護理師邵沛瑜的真實分享,
可以看見醫護人員和病患間
最動人的情感!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護理生涯剛開始,我選擇了醫院感染科,
單位的學長姐告訴我:
「我們病房收治各種感染症,
隨時會遇到肺結核、麻疹及 HIV病人,
且是新興傳染病專責病房,例如 2003年的 SARS」。
工作了半年,中國爆發新冠肺炎,
單位便立刻轉為防疫病房,
經歷過 SARS的資深學姐們集思廣益,
依據經驗把每一間病房都配置成類負壓病房,
我們新人也跟著學習在面對大量病患時要如何保護自己。
記得第一次穿上隔離衣時,
學姐邊檢查我的裝備邊跟我說:
「當年 SARS我都平安經歷過了,
現在也會讓你們安全地回家。」
當下真的好感動,更加明白身處防疫第一線,
除了勇敢承擔照顧病人的責任外,
也要好好保護自己和身邊的人。
穿上裝備進入病室後就發現,
這真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戴著護面板沒多久就會開始起霧,
我們要在視線模糊的情況下
完成對病人所有照護工作並且安撫病人焦慮的情緒。
單位護理長體諒新人經驗不足容易緊張害怕,
初期沒有安排我們照顧確診個案,
直到教育訓練完成才讓我們上線;
縱使已經穿脫隔離衣多次,
第一次接觸確診病人還是壓力很大,
擔心自己做得不夠確實而拖累其他同事,
特地請學姐監督我的一舉一動。
回到護理站時,忍不住跟學姐說:
「雖然流程都是一樣的,
但面對確診病人真的會比較緊張!」
本單位護理團隊本著同理心,
儘量滿足隔離病人的需求,
幫病人準備想吃的東西、協助申請生活用品等,
只希望能帶給病人更好一點的生活品質、
減輕心理負擔。
我所照顧的確診個案是一位境外人士,
她獨自留在人生地不熟的台灣,
已經住在負壓隔離病房治療一段時間,
遙遙無期的等待令她十分的不安,
聽聞零星確診個案痊癒出院的消息,
而她常因為檢驗結果依然呈現陽性而情緒低落。
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
我會多在病室內停留一下,陪她說說話。
有一天她對我說:
「小姑娘!
我覺得我跟妳都有感情了!」
當下才發現
原來自己只是多付出一點點,
對病人來說卻是如此的重要。
常有親友問:「你難道都不會怕嗎?」
對我來說確診個案就像 HIV病人一樣,
我在接觸前就已經知道他的疾病,
勢必會採妥善的措施來保護自己,
即使是疑似的病人,我們也穿上防護裝備嚴陣以待。
當然,也不是完全沒有壓力,
畢竟照顧確診個案加上接觸許多疑似案例,
會擔心把病毒帶回家,造成家人及朋友恐慌。
但是單位同事合作無間,
時常互相關心也監督彼此是否依照標準作業程序,
把風險降到最低。
這段時間我學到了許多寶貴的經驗,
也由衷感謝各級長官的支持以及提供協助的每個單位。
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CMoney編輯/LULU)
(圖/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