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智原(3035)波段反彈 55%
IC 設計廠智原(3035)於 4 月 23 日召開法說會發布 Q1 財報,
稅後 EPS 僅 0.16 元,智原(3035)股價從 3 月股災低點 29.15 元開始計算,
到 4 月 23 日盤中高點 46.2 元,波段反彈達 55%,
過熱的股價加上 Q1 不如預期的財報,
導致股價在法說會隔天大跌 6.07%,
究竟公司在法說會透漏了那些訊息,
投資人又該如何看待這間價格波動劇烈的老牌 IC 設計公司?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老牌 IC 設計廠智原(3035)
跟聯電(2303)關係密切的智原(3035)為國內第一批 IC 設計廠,
與聯發科(2454)、原相(3227)這些 1997 年
聯電(2303)轉型純 IC 代工才切割出來的 IC 設計公司不同,
聯電(2303)集團早在 1993 年就將內部的特殊機體電路部門獨立出來成立智原(3035)科技,
早年智原(3035)的業績表現也十分亮眼,
1997 年上櫃前兩年營收 11.1 億,稅後淨利 2.1 億,
到 2002 轉上櫃時已翻 3 倍至 35.2 億,稅後淨利也成長到 6.9 億。
(資料來源 : 智原歷年財報)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上櫃首年榮登股王
智原(3035)在 1999 年 10 月掛牌後,
搭上當時科技股泡沫及聯電(2303)集團子公司掛牌風潮,
短短一個月就從 110 元飆漲到 411 元,
成為當時的台股股王,
不過智原(3035)初期雖然成長速度驚人,
但在股息政策上與早期電子股一樣,喜歡配發股票股利,
掛牌第一年股本只有 5.75 億,
到 2007 年已變為 34.35 億,股本膨脹的結果,
就是即便早期成長迅速,但股價仍舊從 3 位數下修到 2 位數。
(資料來源 : 券商看盤軟體)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目前營收主要分為 3 塊
智原(3035)目前業務可區分成矽智財(IP)
及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兩大面向,
營收來源則有 3 種,
分別是矽智財產權、委託設計服務(NRE)及量產服務(MP),
其中量產服務營收站比 57% 最大,其次是委託設計服務 26%,
毛利率最高的矽智財產權則佔比 17% 左右。
(資料來源 : 智原法說會簡報)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矽智財 IP 業者
近年矽智財(IP)成為 IC 設計類股的顯學,
從力旺(3529)、創意(3443)到世芯-KY(3661)無不享有 2、30 倍的高本益比,
但台灣最早投入矽智財(IP)的公司其實是智原(3035),
販售矽智財產權的業者在 IC 設計產業中屬於上游業者,
像聯發科(2454)、瑞昱(2379)這些 IC 設計公司,
為了加快開發速度與開發效率,
會向外購買一些標準化的 IP 元件,
如果將開發 IC 比喻成造車子,
聯發科(2454)就相當於車廠,
矽智財業者則相當於販售鋼板、螺絲等基礎元件的原料供應商,
聯電(2303)在 90 年代初期也是看好矽智財(IP)的未來,
才將智原(3035)切割出來獨自成立公司。
(資料來源 : 筆者整理)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