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掉公務員鐵飯碗,他從生活嗅商機,攢出億元身價!祕訣只有一個:能為你的選股「說故事」才下手!

CMoney精選

CMoney精選

  • 2020-04-15 12:12
  • 更新:2021-04-21 17:43

辭掉公務員鐵飯碗,他從生活嗅商機,攢出億元身價!祕訣只有一個:能為你的選股「說故事」才下手!

 

【我們想讓你知道】

走進僑光科技大學的教室裡,任職財金系老師的鄭廳宜正指著投影在白板上的股市線圖,用詼諧逗趣的方式,一步一步引導學生走進投資世界。「全球利率都在降,在資金派對尚未結束前,這些股票只要願意低接、耐心等待,賺錢的機率就很高;萬一輸錢沒關係,老師賠給你。」台下學生反應熱烈,而早已財務自由的鄭廳宜,依舊很享受這種與年輕學子互動的火花。

 

文 / 林心怡

 

他在臉書成立的「泰暘投資團隊」,粉絲已超過 2 萬 5 千人,加上先前參加《經濟日報》台股擂台賽連拿三季冠軍,讓鄭廳宜成了近來知名度快速竄高的台股達人。你或許聽過他從小公務員變為「億元教授」的故事,鄭廳宜早年曾在郵局與公股行庫任職,但因為不想只是循著公務體系的升遷之路過一生,40 歲那年赴日攻讀博士,返台後取得教職。

而在這段「放棄鐵飯碗」的過程中,鄭廳宜也早就參與台股市場的幾波大風大浪,並從中將各種痛苦反省、精進修練的功課,逐漸轉化為日常生活的習慣動作。最強的修練就是把各種真理融入日常,今天,鄭廳宜不只要談他在股海征戰的心路與心得,更要分享他因追求投資勝率而逐漸養成的「強習慣」。

「開放盤中零股交易後,我還打算鼓勵學生花 3、5千元開證券戶實際操作,輸最多的前三名,老師還會請這些同學吃牛排,拿個安慰獎……。」鄭廳宜認真地說,下學期起他的財務金融課程,打算讓學生實際練兵,因為有真正的錢在輸贏,投資才會有感,也才能體會如何把該做的「功課」變成一種日常習慣。

綜觀鄭廳宜的投資主軸,先從觀察利率變化測風向開始,透過總體經濟指標來判斷多空行情,從趨勢向上產業挑選基本面佳的成長股,隨後輔以技術面決定買賣點。由這條軸線出發,不難理解鄭廳宜投資日常的第一個關鍵習慣:每天都要關心美國 10 年期公債殖利率。曾有某位期貨操盤大戶表示,他每天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腦觀察美國 10 年期公債殖利率;鄭廳宜畢竟不是必須隨時緊盯盤面變化的期貨操盤手,或許不需要做到「每天一開電腦就看利率」的程度,但他仍高度強調「關心利率變化當成習慣」的重要性。不只 10年期公債殖利率,每隔一個半月美國聯準會召開利率會議,其結論同樣必須保持關注。

辭掉公務員鐵飯碗,他從生活嗅商機,攢出億元身價!祕訣只有一個:能為你的選股「說故事」才下手!

熟悉金融市場運作的鄭廳宜很清楚,從企業經營到庶民經濟,利率都是影響各種行為的重要因素,因此,利率環境就像是投資市場的基本風向,抓住風向,才能確保自己不會誤判整體氣氛。例如,當 2019 年 8 月投資市場仍陷在美中貿易戰干擾下的悲觀氛圍時,他就曾經提出「未來台股會續創新高」的看法,理由是「利率仍低,資金依舊仍須尋找出口」。

利率是資金環境的風向球,但產業趨勢的風向同樣重要。在這部分,身為財金系教授,鄭廳宜本來就有廣泛閱讀財經書報期刊的習慣,從中可以抓到一定的產業變化;但相較於此,在股票投資的實戰應用上,他更仰賴的或許是一個「隨時記錄全民運動」的習慣。

為手中股票「說故事」
釐清買進動機、優勢、風險在哪

55 歲的鄭廳宜,不怕被說「怪叔叔」,但他過去的確曾靠著發現一堆女學生忽然卯起來戴彩色隱形眼鏡,因此發現隱形眼鏡已從「視力矯正」的實用性產品,華麗轉身為一種全新的時尚配件。這種「全民運動」,等於瞬間開展了隱形眼鏡的全新市場空間,相關個股應該也有重新評價的可能,他曾在 300 元附近買進精華光學,獲利翻倍出場。記錄全民運動的習慣,其實也就是許多投資高手經常提起的「生活投資學」,從生活中觀察庶民已經大量接受、股價卻未充分反映的投資機會。但鄭廳宜對這種投資機會的判斷又多一層門檻,要能看到產品商機或市場空間的結構性轉變。而要判斷是否存在結構性轉變,又牽涉到他的另一個日常習慣。

三不五時,鄭廳宜就會試著為自己鎖定的個股,說一段屬於這檔個股值得投資的「故事」。你買了這檔股票,但你知道自己為何要買這檔股票嗎?它比別檔個股更好的地方在哪裡?它有什麼風險?為什麼你不擔心這個風險?這些問題,其實都是買進一檔股票前必須回答的ABC。但要逼迫自己完整研究這些基本面細節,多數人往往知易行難,要讓研究基本面的行動變得自然而然,就是養成「為這檔股票講故事」的習慣。

 

鄭廳宜舉例,透過「記錄全民運動」的習慣,他發現周邊朋友開始熱中於參加健身房,「就連便利商店也開始販售簡易的健身器材……。」這股運動風潮崛起,讓他開始留意到喬山的投資商機。為了說出喬山的故事,確認這家公司的故事是否存在「市場商機出現結構性改變的可能」,他開始認真探索喬山的內在價值,然後,說出了這個故事:原來,喬山過去主要把產品賣進家戶之內,但近年來耕耘「商用」市場有成,陸續打入全球各連鎖健身房通路,更順利取得數家國際大型連鎖飯店供應商資格,也就是說,市場空間不一樣了。

從實際業績數字來看,2019 年第三季毛利率突破 5 成大關,達 50.1%,稅後淨利更大增近 8 成,累計前三季稅後純益為 5.9 億元,EPS(每股稅後純益)達 1.94 元,賺贏 2018 年全年 EPS 1.29 元。

辭掉公務員鐵飯碗,他從生活嗅商機,攢出億元身價!祕訣只有一個:能為你的選股「說故事」才下手!

 

不重壓、維持 5到 10檔配置
避免瘋迷單一產業而被市場修理

除了財報數字外,鄭廳宜為了把故事說得更完整,還研究了喬山傳統以來的產業淡旺季。他說,喬山雖然第一季賺不多,2019 年 8 月股價飆到 100 元時,很多人擔心股價和本益比過高;但事實上,喬山出貨旺季是第三、四季,這兩季的營收年增率往往可望達到二成。尤其第四季,是健身器材產業的接單旺季,已有法人預估,喬山 2019 年第四季單季營收上看 80 億元,年成長 10 % 至 15 %,全年營收上看 250 億元,將再創歷史新高,獲利亦將成長。近期外資、投信持續布局,加上法人預估 2020 年營收挑戰超過 300 億元,全年 EPS 上看 5.7 元……。

以上這段故事,從全民運動出發,第一段是說明這檔個股「前所未見」的新機會,第二段是印證這個新機會已經為公司帶來實質貢獻,第三段是思考可能風險(本益比似乎過高),並且提出自己認為這項風險不足為懼的解釋(第四季旺季值得期待);最後一段,則是提出法人預估值,一方面佐證自己的看法,另方面也提供未來是否持股續抱的基本判斷依據。

簡單來說,當你養成了「為股票說故事」的習慣,就能把投資一檔股票該進行的各種基本面研究「無痛完成」。事實上,鄭廳宜特別強調基本面研究的重要,在投資每檔股票前,他不會只相信報章媒體的片面利多消息,更不會貿然重壓一檔股票。這個體悟,與他在日本求學期間因為重壓面板股廣輝而慘賠有關,「當時因為聽到我欽佩的企業家許文龍說:『面板是百年產業』,也沒認真研究,就完全梭哈下去。」也因此,若說在風險控管上有什麼「習慣成自然」的戒律,那就是「絕不重壓單一產業或單一個股」,通常,他會習慣於維持同時持有 5~10 檔個股的配置,這個習慣,讓他不至於因為「瘋迷」某種產業而忽略該產業風險。

 

辭掉公務員鐵飯碗,他從生活嗅商機,攢出億元身價!祕訣只有一個:能為你的選股「說故事」才下手!

 

耐住寂寞「等」出賺大錢時機

每天觀察股價與季線的關係

此外,早年曾被市場修理過的鄭廳宜,也相信「市場比自己更聰明」,為了彌補自己在視野或思慮上的不足,他也有「定期與投資同好交流」的習慣,「結交認真研究的投資同好,才能互惠激勵新的投資火花。」鄭廳宜舉例,像他在 30 幾元布局慶豐富,就是聽從一位專職投資人朋友分享線索後,他再追蹤公司的財報、觀察擴廠資本支出的用意,如今更有法人研究報告的投資邏輯與他不謀而合,甚至股價有上看 66元的機會。至於選定個股後的操作準則上,鄭廳宜也有最後一個關鍵習慣值得分享。

「要賺大錢,很多時候都是『等』出來的。」等,說不上是習慣,重點在於「每天都要看看自己正在等的指標是否出現」。鄭廳宜最密切觀察的,是股價與季線的關係。在他的形容中,季線,是一檔個股股價的「生命線」。

辭掉公務員鐵飯碗,他從生活嗅商機,攢出億元身價!祕訣只有一個:能為你的選股「說故事」才下手!

 

「當股價帶量,出現紅 K線,超過季線時,就是買點。」

至於賣點,鄭廳宜認為,只要看到產業前景轉向,財報數字出來不如預期,利多不漲反跌,且股價跌破季線,此時他就會賣出,季線下彎會找出做空機會。於是,「每天看股價與季線的關係」,就是鄭廳宜在操作時的每日習慣了。如今,生活已不再為錢煩惱的鄭廳宜,總是有人問他何時退休,他笑稱自己現在的生活簡單而快樂;做投資、教學生都是他喜歡做的事,想旅遊時有寒暑假、想吃頓好的有錢可以花,認真工作之餘去爬爬山,聊聊股票經,這些生活中的大確幸,讓他樂在其中,完全沒有退休的時間表。

 

更多理財人物故事,推薦給你:

 

本文摘自《摸透主力思維》,作者:林心怡、出版社:今周刊

( 圖:今周刊攝影 蔡世豪 / 責任編輯:BELL)

CMoney精選

CMoney精選

CMoney 自出版社、各大報章雜誌精選好文 網路上的各家觀點,通通網羅呈現 !

CMoney 自出版社、各大報章雜誌精選好文 網路上的各家觀點,通通網羅呈現 !